最近某平台发布了《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52%的子女选择屏蔽父母,把他们当成“圈外人”。
年轻人都说,分组可见是我情非得已,对父母敞开心扉这事,实在太难。
屏蔽父母理由有三
“刚晒出朋友送的一束花,亲妈就打来电话来旁敲侧击,‘那男孩人怎么样?’。我知道这是一种关心,但这感觉就像背后时刻有双眼睛。”
“遇上点小挫折在朋友圈吐槽一下,妈妈马上来问‘你怎么了?’,说自己没事会打脸,说有事也不合适……”
“每发完一条过不了三分钟,我爸肯定过来问,‘这什么意思啊?’……”
屏蔽爸妈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三类:逃避催婚、死要面子、懒得解释。
孩子朋友圈里的话亦真亦假,随手发发心里都没起一丝波澜,偏偏父母认真到极点,把每一条都当成孩子由衷的呼唤。
鲁迅在1919年作品《我们怎样做父亲》中写道,“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这般道理,在如今看来仍不过时。
但不知拼了命逃离家长管控的年轻人,是否意识到,长久的隔离会导致“两败俱伤”。
若是有《我们如何做子女》这样的作品,面对父母的“过失”,分组可见绝不会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屏蔽本身不是错,错在完全地隔绝。
爸妈被低估的接纳能力
年轻人觉得父母过于刻板,有点落伍,但其实,父母的接纳能力远比子女想象中的强。
调查中,只有49%的人认为父母会支持自己最近想要完成的心愿。
但实际上,78%的父母都表示会支持,即使是“不生孩子”、“不上班”、“离婚”这样的敏感问题,父母也显示出了高于子女预期的宽容度。
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支持远超子女预期 / 腾讯新闻
当父母知道孩子的朋友圈对自己屏蔽后,他们的反应也有点让人心酸:
“知道被孩子屏蔽我心里不好受,知道自己可能做错了,以后得注意。”
“那可能是我过多的打扰了他的生活,尽量和他沟通,消除反感情绪。”
“我自己要检讨一番,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以后改进,或者注意说话方式、方法。”
每一句都像小学生的检讨书。父母们除了难过和以及试图理解外,甚至会自我反思、陷入自责。
除了“热脸贴冷屁股”,想不到更贴切的形容词。
微电影《马拉松》中,女儿总以忙的借口挂掉母亲的电话。
她在朋友圈晒了一张穿运动内衣夜跑的照片,被妈妈留言指责“一个女孩子半夜穿内衣跑出去”;晒图配文“爱上长跑”,也被爸爸留下催婚式的评论,“还不如来个爱情长跑”。
渐渐地,女儿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嫌弃他们很烦。
过年了,爸妈牵挂着女儿什么时候回家。女儿却选择去非洲沙漠跑马拉松,完成梦想。
父亲气极:“谁大过年的不回家,平常连话就说不上两句,现在连家都不回了。”
女儿也很生气:“说了你也不懂!”
她真的自己去了,才发现沙漠马拉松远比自己想的难太多,从未感到如此无助。
就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终点处却传来了爸妈的鼓励声,“舒舒,加油”。
为了女儿,从未踏出国门的他们,经历了过境被刁难、语言不通的窘境,一路奔波,来到异国他乡,只为了给女儿一个拥抱、一份支持。
冲到终点的女儿说,“我突然感到好幸福,不只是因为我坚持下来了,更重要的是,我从不孤单”。
她说,无论她想去哪里,想做什么,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爸妈永远都在。他们才是最支持自己的人。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总是牵挂着远行的孩子,总觉得那个长不大的孩子,还像小时候一样需要自己。
社交平台,成了他们了解孩子生活的唯一窗口。
而孩子日渐长大,却开始觉得爸妈和自己已经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他们永远无法理解自己。
与其说父母的“紧密跟踪”侵犯了年轻人渴望独立的诉求,不如说,是现在的大多数人,在心里给爸妈留出的空间太少,所以他们就只能敲敲朋友圈的窗口来了解孩子。
想给孩子遮风挡雨,爸妈淋着雨、拿着伞站在屋檐下,没想到,其实孩子正待在屋里躲着不出来。
屏蔽不应等于隔绝
父母把自己心里最温柔的那一块留给了孩子,孩子们却习惯了把冷漠留给最亲的父母。
有人认为,屏蔽父母有时候是有必要的。因为要适当地规避可能导致双方冲突被激化的内容,包括观念代沟、生活方式差异等。
还有一些屏蔽行为,本身就是出于为父母着想的善意。报喜不报忧,子女希望主动减少父母过分的担心。
马东在《奇葩说》中说:屏蔽是一种保护,它让我们留下空间,避免我们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冲突。
但朋友圈选择性地屏蔽爸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借社交平台之手,想完全回避与父母的交流。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对儿子说:“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武汉有个陈先生,常年在外打工,由于路途遥远平时很少回家。春节回家过完年准备走了,母亲特别不舍,从大年初五就开始拉着儿子不停地说话。
陈先生刚和父母道别前往火车站,就接到父亲电话,母亲胸口不适,怀疑“心梗”发作,他赶忙把母亲送到了医院。
医生说,母亲患上了“分离焦虑症”。老人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导致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又会导致躯体化障碍。
抓着朋友圈不放,就是父母日常化的分离焦虑。他们渴望寻着孩子的蛛丝马迹,来填补那巨大的失落。
别等来不及才说我爱你
很多时候因为事务繁多,爸妈不合时宜的问候一个个追来,让人觉得心烦。可又不知有多少人,在失去被追着问候的机会后,追悔莫及。
2012年,“大萌子”在微博上传了30年来,每年生日时候自己和父亲的合照。
从牙牙学语,到走进学校,恋爱、结婚、生子,照片从黑白变成彩色,女儿从只到父亲膝盖的高度,到抱着自己的孩子合影。
时间,从来不等人。
所有的父母都曾年轻过,他们也是帅气的小伙子、漂亮的小姑娘;也意气风发,也爱美,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的事业,也拼了命地想逃离父母的管控。
直到有了孩子之后,自己也变得唠叨起来。
父亲老了,很少和朋友出去玩,母亲也很少和姐妹出去逛街,孩子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唯一。
罗志祥是娱乐圈出了名的孝子。罗爸在2005年因肝癌病逝,在他生命末期,为了不想父亲再受苦,小猪与家人决定放弃抢救。
身为独生子的小猪,跪着哭喊“爸,你放心地走,我下辈子一定再做你儿子,再服侍你”,罗爸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2014年罗志祥在演唱会上献唱《如果还有如果》时,大屏幕突然播放了罗爸生前录像的影片。
“阿祥你不要流泪嘛,我很高兴你能幸福”,罗志祥瞬间崩溃,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他也曾在综艺节目里感慨,很羡慕现在有手机、还能用微信和爸妈经常联系的人,极力劝说粉丝多陪陪爸妈,多拍几张合照。
人总是失去后,才更明白该如何珍惜。
在网易云音乐《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下,有这样几条评论:
“我爸爸以前两三点才睡,每晚哄我去睡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睡得比我早了。是从哪一天开始,他不再跟我一样精力旺盛?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多想现在的他依然精神有活力,就跟以前一样喜欢每天跟我闹。”
“小时候总骗爸妈我没钱了;现在总骗爸妈没事我还有钱。小时候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总是在爸妈面前哭;现在受了委屈回家要想着办法在爸妈面前保持笑……其实,我们都长大了,可爸妈却变老了。”
父母只能追着朋友圈看你的动态,证明你已经长大了。有事业要忙,有生活要打理。日理万机的生活十分充实,父母的一两声关切询问,也没占多少时间。
而他们的单调生活里,几乎只有你。
过年了,不妨和爸妈拍上一张合照,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再跟他们好好坐下来畅谈一番,弥补代沟中被困住的情感。
朋友圈屏蔽了不要紧,别把本应敞开的心也锁进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