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行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而周期盛衰,如此,中国口罩产量仍占全球的50%,我国有3万家口罩企业(知名企业20多家)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湖北仙桃和安徽桐城地区,而且口罩早已经实现流水线生产,智能化程度相当高,生产口罩的速度非常之快,因此口罩行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注意:湖北仙桃的口罩企业产业集群(约3000家,95%以上做外贸出口)。
然后成了年货的口罩,为什么买不着?参见:从口罩看:一个国家能不能没有化工产业?
其实不是不是口罩做不出来,而是原材料供应不上来。
生产口罩需要哪些原材料?
以N95口罩为例:一只N95口罩的成产,原材料涉及熔喷布、无纺布、针刺棉、鼻梁线、海绵条、松紧带几种原材料。而作为口罩的上游,这些材料的供给情况,才是真正决定了口罩能否批量、快速生产的因素。
无纺布是最主要的原材料。顾名思义,无纺布是相对纺织布来说,就是非纺织的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不仅是可用于一次性被单、口罩、盖布、液体吸收垫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是手术服、隔离服装主要原材料。
一、河南省长垣市
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中国三大卫材基地之首,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经营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产品注册证1524个。产品共有18大类70多个系列的15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覆盖全国市场的60%。并出口到新加坡、日本及西欧等一些国家。2011年被全国卫生产业管理协会授予“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称号、2018年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授予“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称号,成为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生产基地。
长垣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该市卫材总产能为医用外科口罩105万个/天,医用防护口罩3.5万个/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56.2万个/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2000套/天。
长垣医疗器械的龙头就在丁栾镇。这个小镇在全国卫材市场有着重要的位置,曾经有“丁栾交通堵一天,全国卫材价格翻番”的说法。丁栾镇“十里长街”上,散布着数百家医疗器械公司。医疗行业有个比喻:丁栾一堵车,全国医疗器械市场要断货。当地不仅有医疗生产企业,更有物流配送120余家企业,形成了从研发到物流的完整产业链。
二、湖北省仙桃市
中国无纺布之都:湖北省仙桃市拥有非织造布及其制品企业101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3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占全中国60%的无纺布产品市场份额。2018年,仙桃市无纺布产值达263.72亿元。
仙桃的无纺布产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见雏形,九十年代起步, 30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由普通车间向无菌车间、由手工加工向机械加工、由普通制品向高端制品三个转变。产品涵盖建筑、医疗、日用、环保、服装、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共计32类、135个品种。
彭场镇,总人口11.6万人,却生产出了全中国60%的无纺布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产品畅销欧美市场近二十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无纺布制品加工出口基地”,跻身“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先后获得“湖北省文明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等美誉。
三、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无纺布之乡--柯桥区夏履镇,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却一直保持低调的边远乡镇在强镇林立的绍兴,并不是特别起眼的夏履却拥有全国无纺布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四、山东省淄博市
淄博市无纺布之乡--周村区
五、江苏省仪征市
中国非织造布与化纤名镇:江苏仪征市真州镇
六、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位于南海区九江镇,总规划面积约332万平方米,北区分为配材生产区、成品生产区、高端产业区和物流仓配区四大区域。将医卫用非织造布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聚基地。
九江镇将充分借力东丽、贝里等龙头在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前沿优势,积极培育以聚酯纤维、复合材料、高分子、高性能等新材料项目,逐步形成以高端医卫用非织造材料为领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祝我们都有一包口罩,开心出门!
愿疫情早日消散,我们无罩出门!
长垣市!中国卫材基地!抗冠毒战疫后方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