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中国农村的“厕所革命”的彻底成功,尚待时日!
正解局出品
15年前,第一次去中部某省农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风景殊丽,“意外地”看到一些低矮的土房子孤零零地立在路边。土砖堆垒,半人多高,或者搭着半截破木板,或者围了一条草帘子。
那是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如此简陋的厕所,其污其秽,惊得我差点裤子都没敢脱下来。后来,大江南北跑得多了,才发现当年到底是年轻太嫩见识少。中国之大,风俗之异,绝非读几本书就可以体会明白。
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农村,”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多年的“厕所革命“之后,这仍然是许多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
1. “恶心半个月,也许还做做噩梦”
3年前的除夕夜,曾发生一件轰动一时的新闻。
一位上海姑娘去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在看到了男方家里准备的第一顿晚饭后,连夜“逃回”了上海,决定分手。
因为那顿晚饭看起来实在是太脏兮兮了,姑娘瞬间明白了生活的差异和自己对爱情的天真。流传出来的那张实拍图,惹得群情沸腾。
此事在引爆之后,然后被迅速指为编造、商业炒作。但今日复盘,却可以发现,事情也许是假的,但它在无形中折射出的一个城乡差异,对真实中国的认识错位和情绪的宣泄,却是百分之百真实的。
这样的真实有很多,对农村厕所的吐槽,就是其中的一种。吃喝拉撒睡,人性本能。看起来是一件不登大雅之堂的事儿,但关系的却是所有人的民生大事。
事实上,在写作本文之际,有不少于5个出生于农村,现在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直言:在农村,吃不惯,睡不好,其实都可以忍,唯一难忍的就是厕所,实在是太简陋,太脏了。
这并非矫情。类似的看法,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也说过。在他去年写的一篇文章里,他就写道:
对他来说农村最不能忍的就是厕所,“如果一个人城里出生长大,去农村上厕所,相信会恶心半个月,也许还做做噩梦。即使是农村长大的,只要在城里生活一段,再回农村也会不适应。”
王福重的话一点都不夸张。今天,在很多中西部城市,只要出城二十里,你就有很大概率看到类似下图的这种厕所。
这让已经习惯了抽水马桶的城里人,如何能忍?究竟有多简陋,有多脏?出于人性化考虑,本文就不再形象地描绘了。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春节,类似下面的吐槽,举不胜举:
“冷得受不了啊!上厕所冻屁股!”“哭着跳着上厕所,被臭味熏哭,脏水弥漫毫无立足之地。”“最怕的是蛆,夏天满地都是,你必须准确蹦到脚踩的石头上。” “不明白为什么家家房子盖得挺大挺好的,也挺干净的,一定要使用旱厕, 不能用马桶吗?最受不了厕所,其他的还好吧,就是晚上太黑不敢出去。”
奇怪的是,今天的农村,很多地方早已经颇为富裕,人鲜装,路宽阔,房高大,但厕所却依然是个小茅坑。而且,这件事私下聊天吐槽的多,在公众场合议论的少。
2. 五花八门的“新”厕所发明了
其实,在农村的厕所成为“众矢之的”之前,整个中国的厕所问题也屡遭吐槽。
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还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曾有一位著名的全国劳模时传祥。他就是北京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
当时的国家主要领导在接见他时曾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但鲜为人知的是:直到20世纪末,北京才最终彻底淘汰了掏粪工这门职业。
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厕所屡屡成为外国记者的题材。据统计,截至上世纪90年代初,批评过中国厕所的国内外媒体有数百家之多,相关报道数以万计。
但这些批评大多针对的是城市厕所。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借助亚运会、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赛事盛会契机,许多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亲自抓“厕所”问题。
由此,中国城市的厕所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革命之后,目前已经大多走向了现代化,抽水马桶已成为城市家庭最基础的配置。
相比之下,农村厕所改造就要步履蹒跚得多了。农村厕所脏乱差,和经济条件有关,也和卫生意识的尚未全面普及有关。要想实现类似于城市里“冲水马桶”式的厕所,需要丰富的水资源,完善的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这在中国偏远、缺水的山区很难实现。
所以,在中国农村搞厕所革命,必须因地制宜,于是五花八门的“新”厕所发明了:三格化粪池厕所、双瓮式厕所、沼气池厕所、粪尿分集式厕所、堆肥厕所……在厕所革命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一是卫生厕所,二是无害化厕所。
前者特指的是厕所有墙、有顶,并且贮粪池不渗漏,密闭有盖,厕所内部干净清洁,无蝇,基本无臭等等;后者无害化卫生厕所,是在满足卫生厕所的标准后,还具有减少、去除和灭活粪便中致病病原体,让其丧失传染性的处理设施的厕所。
然而,事实上,以“养尊处优”,已经习惯了冲水马桶的人来说,农村的厕所虽然“卫生”“无害化”了,但还是感觉膈应。
3. 惊动中央最高决策层
一般人估计不会注意到,农村厕所这件事,甚至还会惊动中央最高决策层。
查阅一下公开媒体,可以发现近年来,最高层就曾多次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为了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要进行“厕所革命”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
在最高层的关心下,农村厕所革命的事这些年一直在推进。今年1月份的时候,中央8个部门又联合发文。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明确了路线图与时间表,具体要求是:
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实现如厕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当然,中国实在太大,地区差异不可以道里计。所以文中提到要实现这些目标,特别限定了“近郊区有基础、有条件”、”基本完成”、“逐步提高”等等。
农村厕所改造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据新华社2015年报道,疾控专家表示,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其中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余种,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肝炎、感染性腹泻等。
一次成功的改造,会大幅降低这些传染病的发病率。比如在江苏,在连续多年的强力改造之后,农村的寄生虫病感染率和肠道类传染病的发病率,自2006年以来,分别下降了51.8%和36.7%。
但在农村改造一个卫生厕所,花费大约在3000元左右,尽管各级政府有一定的补助,但对于许多节俭,手头并不宽裕,而且对现状“习以为常”的农户来说,在掏钱之前仍要迟疑。
4. 2亿多农户,革命尚未成功
中国城乡发展差距大,最刺眼的也许就是厕所了。不看那些亮眼的成绩和网友情绪化的吐槽。实事求是地说,当下农村厕所革命要走的路,还很长。
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厕所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从整个面上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 90. 35%、 76. 81%和67. 48%,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则分别为 81. 86%、41. 89% 和 46. 08%。
而具体到农村,普及率则一般都会低不少。比如:在缺水干旱的陕西,截至2014年底,711万农户,仍有350万户没有进行改造。
2017年,有学者进行了湖北省20个县400个农村的2000户入户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厕所有臭味,超过三成有蝇蛆,近三成有粪便暴露。
2018年,在对河北石家庄8个县市40个村庄的调查显示,当地卫生厕所是75%。而且有超过一半者对污水的处理方式是“随意泼洒”“流入街道”,能够通过下水道、污水管网排放的仅占15%。
客观地说,近二十年来,在改造农村厕所这件事上,中央的支持力度很大,变化也可谓是翻天覆地。
2004 年中国开始设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和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地区的农村改厕工作,后来还将其列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在2004年至2013年,差不多十年里,中央累计投入了82.7亿元,改造了2103万户农户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从1993年的7.5%提高到2016年的80.4%。
而且,这里的82.7亿元只是中央财政的投入,地方各级政府的配套资金没有计算在内。比如,如果拿海南来细算一下,就会发现在2011至2014年,海南在改造农村厕所中,财政共投入资金1.5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的资金就是60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是1700万元,市县级财政则是7906万元。
在各地农村的厕所改造中,江苏省的农村厕所改造,在全国是典范。2006至2013年,江苏累计投入了56亿,累计改造了822万座农户厕所,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从56%提高到了94%,无害化厕所的普及率达到了82%。
点滴数据的进步,背后是无数人生活、卫生习惯的改变。中国有2亿多农户,厕所改造任重而道远。假以时日,中国农村的厕所也“百分之百”“抽水马桶”了,那一定是了不得的,有着开天辟地一般意义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