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赤山剿匪》
作者:张显久
引子
赤色点绛血色红 山景染春郁葱茏
唐王驻跸千古越 天威浩荡此山中
宜将剩勇追穷寇 辽南革命风云涌
朝阳洞穴擒顽匪 历史如歌颂战功
解放战争期间,为了在辽南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中共辽东省委决定,从盖平、复县、庄河三县相毗邻的辖区划出一部分区域,在地处三县交通要冲的万福庄建立万福县,辖7个区政府、11个街、228个村,以应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和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县政府驻地万福庄,隶属中共庄岫地委领导。
从1946年5月15日中共辽东省委在万福地区建立万福县起始——至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的1948年12月8日辽宁省政府决定撤销万福县建制,万福县在历史上的沿革仅仅两年半时间;虽说万福县设县建制的时间不长,但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万福县为维护新生的“红色”人民政权,建立一方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支援辽南乃至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此期间,由于经历国共两党、两军的“拉锯战”,一些顽冥不化的土匪和国民党的残余势力相互勾结,丧心病狂地袭击区、村政府,杀害我党干部,掠夺人民钱财,妄图东山再起……据《解放战争时期辽南五地委》一书史料记载:1947年6月以后,辽南地区尚有土匪1600余人。其中万福县境内尚有10余股,约200多土匪仍在猖狂活动。
万福县委按照辽南五地委部署的“尽速歼灭残余土匪”的要求,制定了与邻县协同作战,联合围剿的方案,调集西海、宝泉、许家屯、华铜、北瓦房店、杨运、八道河等7个区的区中队统一行动,同时发动东部山区的数万群众,监视土匪藏匿的窝点和活动踪迹,在全县境内建立400多个群众联防组织,站岗设卡,严查匪情,大打一场围剿土匪的人民战争。
梁屯的槽峪、什字街的高丽城、卧龙泉的东八角沟、安波的金店、丁家沟等地十余股土匪,相继在年底(1947年)被县区武装歼灭。可是盘踞在赤山老林中的宋大干顽匪,却逃过了县区武装的四次追剿。究其匪徒漏网的原因,是其时任赤山区的副区长惠锡扬、公安助理马春岩叛变革命,与匪首宋大干结拜把兄弟,不仅暗中供应粮米,还斗胆在区中队追剿宋大干一伙匪徒时谎报军情、擅自鸣枪暴露我军行动,致使宋大干这伙匪徒久剿不灭,并引发这伙穷凶恶极的匪徒时而打家劫舍,时而袭击村农会……搅得赤山周围的老百姓日夜不安,有些胆小怕事的老百姓把斗地主分来的东西又悄悄送回地主家……土改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古人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1948年3月初,那两个与匪徒沆瀣一气的区干部东窗事发,剪除了宋大干的耳目,先前啸聚赤山达三四十众的土匪,也仅剩匪首宋大干与两个难兄难弟龟缩在赤山朝阳洞内,状若丧家之犬、漏网之鱼,惶惶不可终日。
匪首宋大干——本名宋广禄,祖籍赤山脚下八家子村人。伪满期间,举家迁移到北满阿荣旗,宋广禄凭借善使枪、会弄棒的招式,甘当日伪政权走狗,攫取阿荣旗王家屯屯长一职多年,仗势欺人,无恶不作,对人民群众犯下累累罪行。“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宋广禄为逃脱人民惩罚,带领宋广恩、宋广喜两个弟弟潜回原籍,隐瞒罪恶,伪装积极,钻入了区农会。1946年10月,国民党侵占万福庄后,他们便投入国民党的怀抱,勾结地主恶霸,组成清剿队(国民党政府的地方武装),宋广禄自任队长。宋广禄性情残暴,心狠手辣,流氓成性,人送外号“宋大干”(本来他们兄弟四人,老大早死,他便取而代之)。其三弟宋广恩、四弟宋广喜步其后尘,为虎作伥,就依次称“宋二干”、“宋三干”了。
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宋大干带领清剿队助纣为虐,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八家子村农会财粮委员干部高福令,被村民誉为“高大英雄”,是被宋大干杀害的第一个村农会干部。之后,宋大干带领匪徒闯进洪屯村干部李贵家里,说李贵窝藏了八路军枪支布匹,把李贵拉出村外残酷吊打得昏死过去……时隔不久,宋大干又闯到上屯村捉住几个干部群众,把他们的胳臂伸直绑在扁担上;一边毒打,一边咬牙切齿地说:“我叫你们翻身!……”
为了彻底消灭这股残匪,1948年的5月底,万福县公安局在局长李力权(又名李力)主持下,召开了剿匪工作会议。在总结前段剿匪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日前匪徒夜闯民宅,抢夺粮食的案情,断定宋大干这伙匪徒已到了穷途末路,决定迅速出击,以防匪徒狗急跳墙。为了摸清匪徒穴居的准确地点,赤山脚下贵子沟村农会担当了侦察敌情任务。会长罗凤扬、村长潘洪武、民兵连长罗凤勋,挑选熟悉赤山地势地形的潘奎宝、姜维安两个基干民兵,执行侦察匪穴任务。
两个身手敏捷,熟知赤山沟沟岔岔、狼窝鼠洞的潘奎宝、姜维安,攀悬崖,跃沟壑,钻密林,仔细搜寻匪徒的踪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六天的守候、排查,他们把匪徒的藏身之处锁在北山沟腹的朝阳洞。待到第七天清晨,一束晨曦划破天幕之际,趴伏在鸡冠山的石砬子后面的两个人,终于扑捉到朝阳洞的魑魅匪影……还有一团与晨雾混淆在一起的黑烟,摇摇欲坠地漂浮在洞口的悬崖上,被喷薄的日光照射的藏头缩尾,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当天中午,县公安局长李力权在办公室召开剿匪指挥部紧急会议,在会上通报了最新匪情,研究部署剿匪方案,决定“抓住战机,一举歼灭赤山匪徒,还一方百姓安宁”。指挥部任命县局公安队副连长李广鹏为前线指挥,将进剿赤山的兵力分成三路:第一路由河东区区长姜青、区中队长宋士英,带领区中队由东翻越十八盘岭,在龙潭寺设兵布防,防止匪徒东窜;第二路由前线指挥李广鹏,带领公安队从北向蛤蟆咀、大天桥进军,占据朝阳洞崖顶山脊,形成居高临下攻击之势;第三路由贵子沟村民兵连长罗凤勋、武装委员罗凤洲,带领由区中队、公安部队、民兵组成的队伍,从沟口金蟾卧石向沟川纵深进军,抵近朝阳洞底脚后兵分两路,一路占据北沟老虎洞,一路藏兵南山鸡冠砬子,形成西南两面夹击之势。总计投入兵力二百多人(包括民兵)。
5月31日晚,三路剿匪队伍秘密出发,于次日拂晓前各自进入指定阵地,形成了对朝阳洞的扇状包围圈。
朝阳洞位于赤山深谷的一个百米陡峭的悬崖下方,洞口朝南,全天都能享受到日光的照射,因此就有了朝阳洞之洞名。土匪宋大干选择朝阳洞当巢穴,也糟蹋了朝阳洞的名声。匪徒们借助洞口蛤蟆嘴形状的地势,在洞口平台砌上了石墙,只留一个侧身可过的小门;两侧各设一个枪眼,将洞前唯一一条阶梯式山路通道,置于洞前的火力封锁之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莫道匪徒凭险据守,机关算尽反成了瓮中之鳖。次日清晨,太阳刚冒红,公安队副连长李广鹏率领的北线进剿队伍打响围攻朝阳洞攻坚战。一声令下——机枪声、步枪声、老台杆的轰隆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只见朝阳洞口石壁上火光迸发,树枝碎石横飞,硝烟弥漫。战士和民兵不断高喊:“宋大干,你们被包围了,赶快投降吧!”
龟缩在洞内的宋大干哥仨,做梦也没有想到神兵天降,厄运来得这样突然,一时间犹如困兽,拼命地开枪还击,用火力死死封住洞下通道,阻止我军向洞口靠近。
激战中,年仅19岁的公安战士张凤彩抵近洞口,不幸被匪徒射来的子弹击中头部,摔下三丈多高的悬崖——壮烈牺牲。
为了减少我军伤亡,前线指挥部调整战略战术,午后改强攻为围攻,在用火力封锁洞口的同时,向洞内匪徒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要想活命,缴械投降;顽抗到底,死路一条!
洞内的三个匪徒闻讯心惊胆战,宋二干提出,赶紧冲出去逃命。宋大干说不行,现在冲出去等于白白送死,等天黑以后再说吧!还妄想逃之夭夭。
赤山脚下的老百姓听说宋大干被围困在朝阳洞内,无不拍手叫好,纷纷向山上送饭送水、送棉衣……保障参战的战士和民兵不饿着、不冻着,时刻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县公安局长李力权带领王秀文等人,在斜阳还没落入西山之前来到阵地,针对朝阳洞易守难攻的地形地势,让大家献计献策。有人提出采用火攻。经研究,同意这个办法。紧接着参战战士和民兵、闻讯上山的村民百姓,纷纷砍柴割草,一抱抱、一捆捆柴草,不断从洞顶山崖扔向朝阳洞洞口平台……然后从洞顶投下的点燃的火把,引燃堆积在洞前的柴草堆……一时间,浓烟滚滚,烈焰腾空,整个山谷被军民的欢呼声震醒,被熊熊燃烧的火光映红。
朝阳洞内尽管有石墙隔着,但隔不住火助风势的浓烟涌进洞内,三个土匪被烟呛得咳嗽不止,像被猎人堵在洞里的“獾子”——蜷缩在洞内深处陷于绝望境地。
燃烧着正义的大火延续了3个多小时,已是深夜了,公安战士和民兵谁也没有困意,都机警地盯住洞口,不时用火力封锁着,以防土匪逃窜。
6月2日(农历四月廿五)凌晨两点多钟,宋大干有气无力地从洞内向外喊话:
“喂,跟你们商量点事行不行?”
“什么事?”姜青区长问。
“咱想做点饭吃,请你们暂不要打枪。”说话的语气已拖曳着绝望的哀求。
洞内的匪徒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经前线指挥部研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同时严厉告诫匪首宋大干,只有缴枪投降,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插翅难逃。
猛烈的火力封锁,凌厉的政治攻势,宋大干不得不作出唯一选择——缴械投降。
天刚亮,三个披头散发的匪徒,像被降服的妖魔鬼怪,垂头丧气地从朝阳洞口爬了出来……一个个被五花大绑押出了赤山,押上了人民的审判台。
火攻朝阳洞插图(摘自《辽水壮歌》图)
作者简介:
张显久:男,中共党员,满族,笔名箭驰。1954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卧龙泉乡大寨村。自1970年9月任大寨村小学民办教师起始参加工作,至2014年4月从盖州市委宣传部退休,一直与文学结缘,并于2012年创建了盖州市传记文学协会,荣膺首届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
在建党80周年之际,被中共盖州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在建党90周年,被中共盖州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显久从2000年伊始,创作出版了12部长篇文学作品:
诗集《卧龙吟》
长篇小说《卧龙尼》
长篇小说《跑票疯狂》
长篇小说《督导情怀》
长篇小说《血腥疯狂》
长篇报告文学《河神》
长篇报告文学《当代愚公》
长篇报告文学《大医风范》
长篇传记文学《血染黎明》
长篇传记文学《末日的审判》
长篇传记文学《万福庄起义》
长篇纪实文学《赤山剿匪》
其中《当代愚公》一书由辽宁人民艺术家袁田,录制成24集评书,于2012年5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当年10月,营口人民广播电台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重播。2015年创作的长篇传记文学《末日的审判》,于2016年2月获辽宁省第九届传记文学奖。
2019年元月19日,在省传记文学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张显久当选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原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徐光荣(右一),于2016年2月召开的评奖大会上,向张显久颁发荣获辽宁省第九届传记文学奖证书。
张显久创作出版的12部长篇文学作品剪影
作家张显久近照
一部《赤山剿匪》再现历史风云
七十年前的1948年6月2日——万福县(万福县置县于1946年5月15日,1948年年底划归盖平县我)公安部队在赤山剿灭顽匪“宋大干”的那场战斗,是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万福县境内历史上的一桩重大革命事件——标志着以“宋大干”为首的这伙残匪乃至全县的土匪被彻底肃清,使赤山脚下“土改斗争”的成果及新生的“红色政权”得到了庇护和巩固。
为了讴歌这一“重大革命事件”,缅怀那些在开创万福县革命根据地时牺牲、流血的革命先烈,在迎来“赤山剿匪胜利70周年”之际,由盖州市局政治处运筹,局领导担任主编、我市传记文学作家张显久担纲执笔的《赤山剿匪》一书,历经一年半时间的编采创作,于2918年12月初印刷成书,作为一部讴歌本地解放战争期间战事的“红色”书籍,已率先在盖州市公安干警队伍中传阅。
《赤山剿匪》一书的历史价值就在于它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张显久在广泛搜集历史资料和深入采访当年亲身经历者、见证者的基础上,用忠于使命的如椽笔触,贯穿一条“剿匪”的主线,围绕解放战争时期赤山脚下的激荡风云,将敌我之间复杂、激烈,忽隐忽现的斗争局面定格于十几万文字,使盖州市历史上(万福县)的那场“剿匪”战事,更加生动、更加详实、更加完美。
为此,本编在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经与《赤山剿匪》一书作者的同意,作为向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的一部“红色”作品,通过网络平台崭露头角,供广大读者评头品足,寄希望引来您深情的一瞥……
采访赤山剪影:盖州市公安局政治处主任马青(右三)、副主任徐义军(右二)与张显久、赵凤惠、李金凤、吕超第四次走进赤山合影
着眼历史重大题材 点绛赤山剿匪血色
座谈会剪影(从左至右排序):盖州市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徐义军、营口市历史学家刘永春、赤山旅游区资源部部长李正国、营口市传记作家张显久、赤山旅游区营销部部长吕超、盖州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姜振洋
1948年的6月初,我市历史上的万福县人民武装,在时任县长兼公安局长的李力同志、县局公安队副连长李广鹏指挥指挥下,部署上百兵力,对藏匿在在赤山峡谷中的宋大干一伙匪徒进行第五次围剿。在我军的强大火力和政治攻势下,宋大干及宋二干、宋三干,三个蜷缩在朝阳洞洞内的匪徒缴械投降,被人民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赤山剿匪的胜利,标志万福县全境匪患基本肃清,据《解放战争时期辽南五地委》一书记载:“《辽南日报》为此发表了万福县剿匪的消息:万福县残匪大部肃清,收缴大炮一门,枪支百三十余支。”是解放战争中我市历史上的重大革命事件,已载入辽南的解放斗争史和盖州市历史文献。
为了传承和彪炳赤山剿匪的丰功伟绩,缅怀和讴歌那些参加赤山剿匪战斗的革命前辈、牺牲的革命烈士,打造赤山旅游区的红色文化,弘扬时代的主旋律,盖州市政法委、公安局、万福赤山旅游区携手盖州市传记文学协会,将合力编撰一部还原和再现赤山剿匪壮烈史实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赤山剿匪》,在明年迎来赤山剿匪七十周年之际,奉献给社会、奉献给承载红色历史的赤山。
日前,《赤山剿匪》一书创作团队一行十余人,在盖州市公安局政治处领导的带领下,首次走进赤山采风。
万福赤山旅游有限公司给予大力支持,安排赤山资源部部长、原贵子沟村党支部书记李正国当向导,寻着当年公安战士围剿宋大干一伙匪徒的战斗足迹,跨越老虎洞,攀上朝阳洞……
驻足朝阳洞洞口,担任向导的李书记,向一行人讲述了万福县公安部队在朝阳洞活抓宋大干一伙匪徒的战斗……凭栏眺望,放眼扑捉当年的战火硝烟,一幕活抓朝阳洞匪徒的胜利场面浮现眼前,令置身战场的采风者无不心怀敬畏之情,虔诚地触摸历史、搜集历史。
实地采风结束后,一行人于午后在赤山旅游公司会议室举行了短暂的座谈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身临朝阳洞就感受不到赤山之险、战斗之烈,就采撷不到赤山的雄魂、剿匪战士的英勇……”市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徐义军语气铿锵,流露出公安干警的激扬之情。
“我父亲当年是万福县公安部队的代理排长,参加了赤山剿匪,火攻朝阳洞的战斗……”市司法局机关支部书记姜振洋,引以为豪地道出父亲参加赤山剿匪的战斗经历。
“编撰《赤山剿匪》一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将为下步策划、打造《赤山剿匪》的电影剧本、电视剧脚本,提供详实、厚重、具有文学色彩的素材;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在明年迎来赤山剿匪七十周年之际,完成创作、出版任务。”担纲主创任务的传记作家张显久矢志不渝,信心满怀。
座谈中赤山资源部部长、原贵子沟村党支部书记李正国,不仅将自己多年搜集、整理的赤山剿匪文字资料,毫不保留地提供给创作组,还向创作组提供了两个当年参加赤山剿匪战斗的民兵还健在信息(住址),其中一个年逾92岁的老人冯国臣,就居住在赤山脚下的贵子沟村,让创作组大喜过望,在李书记的引领下,一行人不顾从赤山深处归来的疲劳,于下午3点又驱车十余华里,登门拜访了这位当年担任贵子沟村农会财粮委员一职的老农会干部……
作家张显久采访当年贵子沟村农会财粮委员冯国臣(92岁高龄),老人家在赤山剿匪战役中负责后勤工作。
采访结束后走出赤山脚下的贵子沟村,已临近傍晚,一行深入赤山采风的创作团队,如同从大山深处采蜜归来的蜜蜂,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舞动欢快的翅膀,向着“大本营”集结,为酿就《赤山剿匪》一书的完美与精彩而辛勤地忙碌着。
(待续)
天南地北盖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