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1/uploads/thumb/36/1-20040922422c10.jpeg)
所谓的飞机被“锁定”其实是被雷达锁定,这个雷达的锁定可以是导弹的,也可以是战斗机的,现在的空空导弹想要击中目标,基本上都是需要雷达帮助的,因为战机之间的速度快,距离远,没有雷达帮助的话,就会很难发现并锁定目标,至于一些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这玩意的攻击距离一般都很近,基本上都是在十公里甚至几公里内锁定目标,近距离格斗时才好用,远程超视距打击都是需要复合制导的!
而雷达波就是一种电磁波信号,当战斗机被雷达锁定的时候,机载设备(ECM)中的雷达告警系统(RWS)就会响应警告飞行员,但是,前提是RWS要分析出有威胁的雷达信号,为什么?首先,就是飞行空域电磁环境复杂,其次,战机雷达在搜索和锁定时候的雷达波信号是有区别的,所以,这个就需要空情部门在平时对敌军相关雷达波、通信信号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得出敌军雷达的工作特征和信号模式,再把这些信息储存到战机的RWS上,当战机被有威胁的雷达信号锁定时,就能及时反应!
所以,空情部队是知道战机被雷达锁定时有怎样的信号特征的,只要把这个信号特征提前装进RWS就行了,不过,也不是所有雷达的信号特征都有,如果是那些陌生的雷达信号,那么就要靠RWS的内置算法了,通过计算后判断雷达信号是否具有威胁,而现在的雷达为了对付战机,也是各出奇招了,比如有种叫LPI雷达(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 低截获概率雷达)的玩意,就能在电子战部队的截获接收机的可检测雷达信号范围外发现目标。
说完飞机上的发射导弹瞄准敌机是需要通过雷达的,再来说说雷达到底是通过怎样的一种方式锁定敌机的。其实雷达的运作,全靠一种叫雷达波的电磁波信号,当战斗机发射导弹时,雷达瞄准地方战机时就会产生雷达波,而敌机被雷达波锁定的时候。敌机的机载设备中的雷达告警系统称为告警机,就会警告飞行员,因此,就如同上面三艘战机追赶侦察机一样,其实在战机发射导弹前,前方的侦察机早就知道后面三艘战机的情况了,当后方的三艘战机瞄准侦察机的时候,侦察机的飞行员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才能够利用高难度转体躲过后方战机的导弹射击。
但是,说到雷达波,就不得不说它的属性,这个家伙其实是“不识好歹”的,飞机飞行员察觉雷达有反应时,是不会知道后方的战机是敌是友,仅仅知道后方有三艘战机而已,只能根据设定好的优先逻辑来判断雷达信号的威胁性强弱,比如被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雷达波锁定、火控雷达信号锁定等,从而发出相应的警告!
在没有分清敌我的情况下,盲目反击,或者作出过分举动都不是明智的。而侦察机飞行员之所以能够判断后方战机发射导弹,是因为飞行员分析出了有威胁的雷达信号,才能够堪堪躲过,为什么雷达如此麻烦?其实和飞行空域电磁环境复杂有关,很容易就会被飞行环境影响,而战机雷达在搜索和锁定时候的雷达波信号是有区别的,所以,有威胁的雷达信号,就需要飞行员进行分析,再做判定,当战机被有威胁的雷达信号锁定时,就能及时反应!
当然告警机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它可是万万不能的。就如同上面的侦察机一样,机身安装了它,当后方战机发射导弹来袭的时候,侦察机的告警机内置的探测系统,就会探测到敌方导弹,警告飞行员,好让侦察机飞行员作出准备的动作,要不是,前方的侦察机就算是死了好几万次,都不会知道自己是怎样死的。而当后方战机的导弹锁定到自己时,侦察机飞行员通过告警机知道自己被敌方导弹锁定,并且向自己飞来,接下来就可以选择对抗方式。其实侦察机飞行员当知道敌方战机向自己发射导弹后,可以选择的反应措施并不少。例如雷达对抗,利用侦察机机身上的雷达装置放射出电磁,扰乱地方雷达的锁定,达到让敌方导弹无法锁定目标而偏差,自然就击不中自己了,或是用拖曳式诱饵。
而影视作品中的设定,飞行员用高难度的转体躲过敌方的导弹,无非就是在突出飞行员的驾驶能力极强,达到一种渲染的效果而已,就如同美国的各种系列英雄主义而已,所有的桥段无非都是为了让主角装逼!而以速度和机动优势摆脱导弹,但现在躲导弹是越来越难的事情,因为导弹的机动性永远要超过战斗机的机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