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的攻与防是决定一个装备价值的根基,陆地上的战争是最悠久的作战方式,对于各种陆地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是持续至今的重要课题。将厚重的装甲披在身上防御攻击,手上拿着重剑打击敌人,这是中世纪骑士们的作战方式,后来他们给马也加上了这种防护。一战之前,沿着这种思路的欧洲人用铁皮造出了一个大铁盒子,然后往里面加上动力和武器,坦克就这么出现了。
步枪没有办法对坦克造成什么伤害,只有用炮才能解决这种钢铁怪物,至今也是如此,坦克炮主要就是用来打坦克。矛越锋利,盾就越厚,几十年里军事科技突飞猛进,炮弹的威力和炮的可靠性越来越高,坦克用来保护自己的装甲也就越来越厚。而且这种争斗以后还要继续保持下去。
然而各种新型反坦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坦克防护的研究道路。炮弹沿着直线飞行,只要让坦克用最坚硬的正面去面对,就能最大限度保证坦克的存活。可是攻击方也不是一定要“迎难而上”的,反坦克地雷会从地下向上攻击坦克,各种单兵火箭弹有可能从四面八方任何方向飞来。
因此设计师们就只好在底盘上也加装甲,用栅栏把车体围起来让火箭弹提前爆炸。最后还研究出来了反应装甲,在坦克外面自主引爆一块炸药,提前将来袭的炮弹引爆,达到保护坦克的作用。
可是导弹的出现让所有设计师们相当犯难,尤其是标枪、长钉这种从天而降,直接冲着坦克顶部打下来的反坦克武器。坦克的顶部几乎没有装甲,因为穿甲炮弹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坦克上方几平米的面积如果全上装甲,发动机就受不了了。
所以面对这种“空中打击”,反应装甲铺上去是一种方法。
反应装甲即坦克的反应装甲,是指坦克受到反坦克武器攻击时,能针对攻击作出反应的装甲。反应装甲外观像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像给坦克贴了瓷砖一样贴在坦克表面,其结构非常简单,金属外壳内安装惰性炸药,惰性炸药对小一点的冲击不会作出反应(如子弹、小口径炮弹)。
最常见的爆破反应装甲,就是在坦克外表挂个一层炸药,当坦克受到如反坦克导弹攻击时,炸药引爆,对反坦克导弹进行干扰破坏。
还有另外的办法是利用一种主动的防御系统。顾名思义,这种系统不是等飞弹打到战车上才引爆炸药抵抗,而是早在飞弹突入前就探测到飞弹的存在,并主动“反击”。主动反应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御敌于国门外”,从而减少损害。而防御方式还有近距离发射弹丸,将来袭敌弹击毁或击偏。
主动防御系统大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投入应用。一般由探测、控制和对抗三大分系统构成。其中:
探测系统包括激光告警、紫外线探测和雷达探测跟踪等,主要是摸清反装甲飞弹的情形;
控制系统是指令机关,判断是否需要反击、如何反击;
对抗系统是反击的武器。
好比一个高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管敌人暗器从哪个方向射来,都能从容应对。
根据拦截方式的不同,主动防御系统还可分为干扰型、拦截型和综合型。干扰型主要是让敌方弹丸迷失方向,手段包括施放烟幕、抛射干扰诱骗弹和激光致盲等,好比乾坤大挪移,把敌人的攻击化解于无形;拦截型是直接发射拦截弹药,将来袭的敌方弹丸击毁;综合型则同时包括这两方面的功能。现代坦克和装甲车辆一般都采用综合型,毕竟艺不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