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挑战者”的挑战(中)

挑战者2 - 移动的堡垒

英国人对“挑战者1”的不满从下一代坦克开始研制的时间就可以看出。维克斯防务系统公司于1986年就开始自费研发其继任型号,当时尚未经历87年“银杯赛”的惨败,可见英国坦克设计师对“挑战者1”是什么水平还是很有点自知之明的。英国陆军也评估过通用动力的M1,但撒切尔政府在1988年12月还是选择开发自己的“挑战者2”。维克斯公司被授予一份为期两年、价值9千万英镑的合同,研制9辆原型车。1991年6月,维克斯在有M1A2和豹2改型参与的竞标中胜出,英国国防部订购了127辆“挑战者2”加13辆教练坦克,总金额达到5.2亿英镑。

英军最初打算将“挑战者2”和“挑战者1”混装,但后来放弃了这个想法,把剩余的280辆“挑战者1”出售给约旦,自己在1994年又追加了259辆“挑战者2”和9辆教练车,价值8亿英镑。“挑战者2”唯一的海外用户是阿曼,分两批订购了38辆,总产量424辆,只比“挑战者1”多出4辆。

这是列强最新一代坦克中产量第二少的,仅多于“公羊”的200辆,“勒克莱尔”我794辆,豹2A5-A7共871辆,M1A2约2160辆,99A也已经超过500辆。

挑战者2”在外观上和“挑战者1”相当像,就是在后者的车体上安装了一个新炮塔,但实际上“挑战者2”是重新设计的,只有不到5%的零部件可以和“挑战者1”通用。

【 火力 】

挑战者2”配用的是L30A1 55倍径120毫米线膛炮,L11的后继型号,采用了电渣重熔、身管自紧、内膛镀铬等先进火炮工艺(这是英国坦克炮第一次采用镀铬工艺),加大了药室容积,身管寿命400发,是英国历史上(同时也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门线膛坦克炮。但它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嘲讽,因为坦克炮的主流已经转向了滑膛炮,在第三代坦克中这门唯一的线膛炮也就排在中下游水平,威力还不及52倍径的“勒克莱尔”GIAT CN120-26主炮。

L30A1炮口特写,可以看到凸起的膛线,上方是炮口校正装置,后面是土黄色的铝制热护套

虽然火炮不够先进,“挑战者2”的火控系统倒是博采众长,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它配备了通用动力的数字火控计算机(M1A1火控的改进型)和战场信息控制系统、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皮尔金顿的TOGS-2热影像仪、观瞄系统采用上反稳像式,所有设备通过1553B数据总线连接整合。

车长拥有独立的法国SFIM VS-580-10周视瞄准镜(和“勒克莱尔”的类似),具备“猎-歼”能力。其典型交战程序为:车长用周视镜发现并瞄准目标,按下校准开关将火炮转向目标,下达目标类型、弹种等命令,装填手装填相应炮弹,炮长报出“On”后接管目标,执行射击作业;车长继续搜索下一个目标,并完成瞄准、测距、射控解算等射击准备。当炮长摧毁第一个目标后,车长按下校准开关,炮塔自动转向第二个目标,炮长直接利用系统内储存的车长设定数据进行射击,大大提高作战效率。官方宣称,按标准作战程序可以在8秒内发射第一发炮弹,之后40秒内射击8个目标。

皇家坦克团的Michael Donnelly下士坐在他的车长指挥塔内

这套火控系统基本上达到了当代主战坦克的主流水平,唯一的不足,也是“挑战者2”比较另类的一个地方是,它的炮长主瞄热像仪是整合在防盾里和炮管联动的,而不像其它主战坦克一样和昼间瞄准镜安装在一起。该热像仪为稳线式,降低了系统设计、整合难度,但夜间行进间射击精度相对较差,而且仅具备昼间的“猎-歼”能力,车长到了晚上会抓瞎。

2005年11月19日,皇家麦西亚与兰开斯特义勇骑兵团(后备役装甲团)的三辆“挑战者2”在多塞特郡拉尔沃思进行夜间射击训练

【 防护 】

挑战者2”采用了第二代“乔巴姆”装甲 - 也被称为“多切斯特”装甲(以装甲生产厂所在的小镇命名,“乔巴姆”则是研发该装甲的国防部车辆工程局所在地),防御动能穿甲弹和破甲弹的水平进一步增强,战斗全重62.5吨,比“挑战者1”略增加了半吨。炮塔为全新设计,加厚了顶部装甲,并将“挑战者1”的内防盾改为大型外防盾,增强了正面防护能力。

挑战者2”的炮塔顶部特写,主装甲顶部增加了一层不规则的顶装甲。和豹2的外表面工艺相比,英式坦克还是显得比较粗糙。

打开炮长主瞄热像仪下方的维护盖板,可以看到里面是薄皮空心结构,防盾装甲还在后面,厚度远没有外观看起来那么吓人

大家常说中国有火力恐惧症,那英国佬显然就有防护恐惧症。拥有强大的“乔巴姆”装甲还远远不够,仅配备出厂基础装甲的“挑战者2”都被留在英国本土、德国、波兰和加拿大等后方进行训练和演习,部署到前线的坦克全部进行了防护升级,以进一步提供乘员的生存能力。

第一阶段,2001年驻科索沃的“挑战者2”在车体两侧加装了单层模块化“多切斯特”附加装甲,在车首加装了爆炸式反应装甲块。2003年参加伊拉克战争的坦克也进行了同样的改装。

伊拉克战争期间在巴士拉城外巡逻的“挑战者2”,处于第一阶段改装状态

第二阶段,从伊拉克战争后期开始,盟军坦克所面对的威胁从常规的反坦克武器转为路边简易爆炸装置(IED)。这些不对称作战武器虽然十分简陋,但架不住当量巨大,为伏击坦克甚至会使用重达数吨的自制路边炸弹。于是英国人继续加码,进行了“巷战升级”,在炮塔四周也贴满了附加装甲,车首的爆反装甲块被厚重得多的“多切斯特”装甲板取代,车底增加防雷装甲。炮塔尾舱和车体后部加装防RPG的金属格栅,把自己围得像个鸟笼。

2006年8月5日,女王皇家轻骑兵团的一辆“挑战者2”正在伊拉克米桑省首府阿马拉郊外守卫一座简易机场,以迎接来自巴士拉的C-130运输机,该坦克的炮塔两侧已经安装了“多切斯特”装甲板

第三阶段,在现有的车身两侧附加装甲之上又堆叠了一层以色列拉斐尔防务公司生产的爆反装甲块,以保护厚重且十分昂贵的“多切斯特”附加装甲,减少更换次数。围着坦克转一圈,英国佬终于满意地发现再没有地方可以塞装甲块了。而这时“挑战者2”的战斗全重已经飙升到令人瞠目的74.95吨。

很多资料里都说M1A2 SEPV3是现役最重的坦克,其73.6吨的单位实际上是美吨(短吨)= 66.8公吨,和“挑战者2”的战斗全重还差了一大截。全副披挂的“挑战者2”简直就像是一座移动的堡垒,很多时候看上去都觉得行动部分不堪重负。

不过“挑战者2”的厚甲也确实不辱使命,服役至今十几年在战斗中仅仅发生过四次乘员伤亡事件。

第一次是2003年3月24日午夜在巴士拉,由于热像仪识别错误,一辆第二皇家坦克团的“挑战者2”误击了另一辆女王皇家枪骑兵团的“挑战者2”。被攻击的坦克当时正处于非战备状态,车长和炮长打开舱盖观察四周时被一发碎甲弹命中当场阵亡,爆炸的火焰顺着舱口进入炮塔内部,引燃了尚未关闭的弹药舱防爆门内的弹药,最终烧毁了全车,装填手与驾驶员则成功逃生。

第二次是4天后的28日下午,美国空军一架A-10在巴士拉附近误击两辆“挑战者2”,“多切斯特”装甲硬抗GAU-8的30毫米贫铀穿甲弹,仅仅造成英军1死3伤。受伤的坦克乘员怒斥美国飞行员无视坦克上的识别标志,“活像外出过瘾的牛仔”。

第三次是被简易爆炸装置炸伤造成驾驶员双腿截肢,坦克随后被修复。最后一次是2006年8月,一辆“挑战者2”正在翻越坡道,暴露出全车最薄弱的车体首下部位,正面的爆反装甲块被一枚RPG-29贯穿,造成驾驶兵3只脚趾截肢,坦克随后以自己的动力返回基地,并在第二天迅速修复重新执勤。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第二阶段升级,把车首的爆反装甲块换成了更抗弹的“多切斯特”装甲。

2008年11月17日,一辆皇家苏格兰龙骑兵团的“挑战者2”在巴士拉进行越障训练,第四次遇袭基本上就是这个角度

在伊拉克,神勇的“挑战者2”还有近距离遭到14枚RPG、1枚“米兰”导弹以及无数小口径枪弹攻击然后安全撤出战斗并在6小时内修复的纪录。在另一场遭遇战中,一辆“挑战者2”被命中约70发RPG仍能安全脱离战场,这样的巷战生存力令人叹为观止。

中东战场如此险恶,英国人的防护恐惧症又犯了,不够地方加装甲了没关系,还能加软防护。从2008年起,“挑战者2”的炮塔顶部后侧多出来一个小桌子,桌面上还插着几根棍子 - 这是防简易爆炸装置电子对抗系统(Counter-IED ECM)的天线,在车首翼子板两侧还增加了两部ECM电子对抗天线组件,用于探测、干扰路边炸弹等IED装置的无线电引爆系统。

炮塔左侧加装了一部“Enforcer - 强制者”型遥控武器站,可以配备7.62毫米通用机枪、12.7毫米重机枪或40毫米榴弹发射器,拥有独立的热像仪,由装填手在炮塔里操作,不用再探出身体射击。

于是乎,“挑战者2”们个个顶着张三条腿的麻将桌(英国人称之为Bird Table - 鸟桌)在伊拉克的原野上跑来跑去。

从背后看,这真的是张麻将桌,不是一个圆环,有桌面的,闲暇的时候用来喝下午茶也不错,桌上还多了一个鸟笼,屁股上还带个屁帘。

2013年开始,上述升级被整合为TES(Theatre Entry Standard - 战区准入标准),前沿部署的“挑战者2”都将接受改装,它还有一个更凶悍的绰号:Megatron - 威震天。

2016年10月12日,在博文顿试车场进行测试的TES最新型号,车身外配备了新型MCS(Mobile Camouflage System - 移动迷彩系统)伪装罩,可以降低红外信号特征。身披战袍的威震天更显霸气,犹如一艘陆地战列舰。

【 机动性 】 

挑战者2”配备帕金斯CV12-6A柴油机 -“挑战者1”的改进型号,仍然是1200马力,单位功率为:62.5吨时19.2马力/吨 ,75吨时16.0马力/吨。作为对比,1500马力的M1A2 SEPV3为22.4马力/吨,豹2A6为24.1马力/吨,99A估计值为27马力/吨,差距一目了然。

挑战者2”采用了第二代液气悬挂系统和可在车内控制的液压式履带收紧装置,最大公路速度为59公里/时,越野速度为40公里/时。表面数据上看公路机动性和M1A2差不多,但实际越野机动性要相差很远。

实际上伊拉克战争之后,驻守伊拉克南部的“挑战者2”通常作为移动的碉堡执行治安、防暴任务,沙漠狂奔的野战场景绝少见到。炮塔正面的白板和侧面百叶窗型的方盒都是盟军标准的敌我识别板,在装甲车辆的观瞄设备中会发光。

挑战者2”当然也不会忘记那个至关重要的电茶炉,而且已经升级到最新款的FV706656型,连名字都改了,从BV变成了CV - Cooking Vessel。英军所有一线战斗车辆,包括“挑战者2”主战坦克、武士步兵战车、疣猪全地形装甲车、獒犬防雷车、狐狼攻击车、猎狐犬装甲车、MAN重型卡车全都装备了CV。

“武士”装甲车里享用英式下午茶的驻伊士兵

连并肩作战的美国也有样学样地安装了类似的设备,只不过名称叫做HMR( Heater, Water & Rations - 水及口粮加热器)。

综上所述,“挑战者2”更加丧心病狂地增强了防护能力,火控系统大幅现代化,火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升级,最不上心的就是动力系统和机动性。

【“挑战者2 E" 】

维克斯公司在1998年推出改进型“挑战者2E”,这个“E”代表出口型(Export)。为了打开国际市场,挽救日益萎缩的英国坦克工业,首先就向动力系统动刀,换装了著名的德国“欧洲动力包”(和“勒克莱尔”、梅卡瓦4同款),包含了MTU的MT883 Ka-500柴油发动机和Renk的HSWL-295TM十速自动变速箱,整个动力系统体积更紧凑,功率增加到1500马力,续航力由450公里增至550公里,改进效果非常明显。

这是1630马力的MT883 Ka-501

挑战者2E”还升级了武器控制和战场管理系统,采用了法国萨基姆的新型MVS-580型车长周视瞄准镜和SAVAN-15型炮长主瞄准镜,均具备昼间/热像/激光测距功能,从而实现了全天候“猎-歼”能力。

挑战者2E”的照片非常少见,这2辆原型车还没安装防盾上的炮长主瞄热像仪,外观和基本型区别很小,唯一明显的特征是车长周视镜体积更大,光学窗口两侧的外壳更宽。

经过这些改进,“E”型被普遍看作最强的“挑战者2”改型。但是在宣传推广了7年之后,BAE系统公司于2005年宣布停止“挑战者2E”的发展和出口销售。

为什么是BAE而不是维克斯来宣布呢?因为“挑战者”系列的生产商经历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动:1986年,正在生产“挑战者1”的利兹皇家军械厂被私有化,由维克斯防务系统公司收购;1999年,维克斯被罗尔斯·罗伊斯集团收购;2002年10月,罗罗将维克斯出售给阿尔维斯,组成阿尔维斯·维克斯分部;2004年,BAE系统公司以更高的出价打败美国通用动力,成功收购阿尔维斯,留存了英国自己的坦克生产能力,加上2005年收购的美国联合防务,组成BAE地面和武器装备分部。于是“挑战者2”也就成了BAE庞大产品线上的一员。

作为上市商业公司,盈利自然是最重要的任务,“挑战者2E”一直找不到海外买家,英军自己又没有经费升级这些昂贵的进口设备,于是BAE只好将其下马。而导致“E”型卖不出去的正是另一次比武,“挑战者2E”再次惨败 - 这就是1998年底著名的希腊主战坦克选型。

1996年希腊就开始寻求替代本国陈旧的豹1和M60坦克,1998年初提出并批准了技战术需求,8月份邀请了意大利“公羊”、英国“挑战者2E”、德国豹2A5S(瑞典的Strv 122)、以色列“梅卡瓦3”、美国M1A2、俄罗斯T80-U和乌克兰T-84共8型坦克参加竞标,意大利和以色列因种种原因拒绝参与。

10月14日到12月18日,剩下的6型坦克在奥林匹斯山脚下的Lyothoro射击训练场进行了一场世纪大比武,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6型坦克,也是东西方阵营最强坦克头一次正式对阵(T-80U在之前的瑞典坦克选型中只是陪太子读书的非正式选手),因此被称为坦克奥林匹克,举世瞩目。实际上“挑战者2E”也是为了参加这次选型而专门研制的。

从左到右分别是“挑战者2”、T-84、豹2A5、T-80、“勒克莱尔”和M1A2

希腊军方力求在真实环境中测试坦克的性能,在机动性、可靠性、防护性、作战效能、后勤维护等方面设置了多达39个科目,弹药、油料都由希腊方面统一提供,条件十分苛刻。最后成绩(满分100分):豹2A5S - 78.3分,M1A2 - 72.95分,“勒克莱尔”- 71.92分,“挑战者2E”- 69.89分,T-80U - 59.2分,T-84 - 56.3分。

T-80U有最好的机动性和可靠性,但除此之外两辆俄系坦克的表现都非常糟糕,特别是射击水平,基本上无法命中1500米以上的目标,动对动射击能力也很弱。除了观瞄设备落后,还有一个原因:希腊提供的是3P31训练弹,而不是标准的BM15穿甲弹,超过1500米的弹道完全不可预测。

看看四辆西方坦克在几个主要项目中的成绩(资料来自乌克兰,其中没有包括T-80U的数据):

移动中射击静止目标(20发):“勒克莱尔”- 20中、豹2A5 - 19中、M1A2 - 17中、“挑战者2E”没有成绩记录、T-84 - 移动中3中、停车射击8中。

夜间射击静止目标(20发,其中10发为移动中射击):豹2A5 - 20中、M1A2 - 20中、“勒克莱尔”- 19中、“挑战者2E”- 10中(无法进行夜间移动中射击)、T-84的热像仪坏了。

猎-歼模式(20发):豹2A5 - 17中、“勒克莱尔”- 13中(自动装弹机在比赛中发生故障)、M1A2没有参加(拒绝使用希腊提供的训练弹,等了3天才拿到实弹)、“挑战者2E”- 8中、T-84 - 19发9中。

豹2A5的综合优势最明显,性能均衡;M1A2紧随其后,射控系统更先进;按照出口阿联酋的版本进行改装、同样使用欧洲动力包的“勒克莱尔”也相当出色;“挑战者2E”则再次垫底,差距明显。除了打不准,过重的车底导致机动性也不好,在通过一些障碍时遇到困难,履带上的挂胶几乎全部脱落。

回到英国后,BAE对“挑战者2E”进行了彻底检查,发现火控系统状态良好,但主炮炮膛内有残渣和碎片。因为希腊提供的是“挑战者1”使用的旧式L23穿甲弹,配用L14A2发射药,是当年为海湾战争应急生产的沙漠型号,和“挑战者2E”的主炮不匹配,导致射击不准确。

跌倒在奥林匹斯山下的“挑战者2E”

这次选型比赛中类似的乌龙事情还有不少,比如“挑战者2E”和M1A2在比赛中一度GPS失灵,无法进行精确导航,方寸大乱。事后希腊方面发现,居然是一家法国安全机构在射击场上隐蔽设置了不足一英尺高的小型GPS干扰装置,当英、美坦克上场时就遥控开启,发出与GPS相同频率的强干扰信号。

无论如何,豹2A5赢得了竞标,希腊最终引进的是更先进的豹2A6EX。

【“挑战者2 CLIP" 】

从希腊选型的表现可以看出“挑战者2”火力方面的问题在炮而不在火控,那既然发动机都能换成MTU的德国货,有没有可能把炮也换一换呢?

其实在此之前英国人已经尝试过了,那就是“挑战者2 CLIP" 型(挑战者杀伤力改进计划 - Challenger Leth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e) - 换装豹2A6的莱茵金属Rh-120 L55 120毫米55倍径滑膛炮。

唯一的一辆配备滑膛炮的“挑战者2”

2006年1月,一辆“挑战者2”就换装了L55进行测试,L55的长度和原来的L30A1相同,炮架、热护套、抽烟装置和炮口校准装置都可以通用。试射证明德制DM53钨合金穿甲弹的穿甲效能要高于英制的分装式贫铀穿甲弹,当然弹药的储存和装填机构需要更新,以适应整装式的弹药。

按2006年的币值估计,全部“挑战者2”换装L55需要耗资3.86亿英镑,单价1百万英镑。而1999年“挑战者2”的采购单价为4百万英镑,换炮的价格达到单车的1/4,英国无法承受,该项目最后不了了之。

经过多次升级计划的努力之后,“挑战者2”除了装甲越来越厚,火炮、火控系统和发动机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像样的改进。更糟糕的是每况愈下的英国坦克工业已经无法再支撑下去,“挑战者2”于2002年停产,2004年BAE就关闭了最主要的利兹坦克工厂,2012年随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坦克厂的关闭。作为“坦克摇篮”的英国,已经失去了主战坦克生产能力,其它配套的装甲、火炮、弹药生产厂家也都因为没有国防订货而早已停产。

一战的Mark IV坦克和“挑战者2”并排停放在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的草地上,见证了英国坦克的兴衰

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挑战者2”在英国陆军还得继续服役下去,而不是原先预计的2025年退役。连坦克厂都关闭了,它就只有寂寞终老了吗?请看下文分解。

挑战者”本来只准备写两篇的,结果发现“挑战者2”的故事太多,还没写完,只好再多加一篇了。下一篇将盘点一下英国装甲部队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挑战者2”的终极改型计划,另外再单独讲讲线膛炮和滑膛炮之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挑战者”的挑战  挑战者  挑战者词条  挑战  挑战词条  “挑战者”的挑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