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佬之所以要说这个所谓“加减法”的事情,还是因为新轻坦这个东西过于独特,如果不交代这些,这东西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和技术基础之下鼓捣出来的,新轻坦的很多技术特点就不那容易理解了。当然施佬觉得肯定有不少人心里头暗暗说施佬你就会水稿子(观网那边素质更高,都直接嫌弃施佬说的没用),巴不得施佬泄密给捉进去就开心了。
▲ 今年还是保密法颁布30周年呢,咋能那啥呢对不
在整体技术路径确定的前提下,施佬今天决定来胡诌一下分系统。先从咱们比较关注,也是施佬曾经翻过车的火力系统说起。
▲ 坦克的火力系统那就离不开一杆炮啊
现在咱们都知道15式坦克使用的是新型的105毫米线膛炮,搭配新研制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并且能够发射新一代的105毫米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但在新轻坦最早的样车出现的时候,尽管已经有消息说其使用的是105毫米线膛炮,但因为照片迷糊加上各界的讨论,对于新轻坦应该使用什么口径的坦克炮,其实也有过一阵子的争论。
▲ 最早曝光的新轻坦是这样一个图……炮就那么细一根
施佬当时就曾经觉得,作为一款战斗全重30多吨的坦克,只用105毫米炮是不是不够用呢,加上那时候没有什么近距离的照片,因此施佬一度觉得,新轻坦必须得使用125毫米滑膛炮才够用。结果在更多清晰照片出来之后就尴尬了(就跟昨天我脑抽把TAM的发动机也给后置了一样),只好一边卖萌,一边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火力系统的选择确实是新轻坦被我们这些外人说道来说道去的一个话题之一。主要原因还在于当代105毫米和125毫米坦克炮在整套系统的结构,特别是配套系统上的巨大差别。
▲ 上面的125毫米但和下面的105毫米弹……整个结构就不一样
单纯从火炮的威力来看,毫无疑问125毫米炮的威力要比105毫米炮要大得多,尽管这两款火炮及其相关弹药的来源追溯上去是东西方两个阵营的不同产品,但是在中国统一的工业体系下,同一代的105毫米炮和125毫米炮及其相应弹药的技术基础基本是一致的,加上这两款火炮都还在继续发展,同样是X期弹的情况下,125毫米弹药的威力自然是要大于105毫米炮的。
▲ 88C之所以要换125炮,归根到底不就是这个原因么
不过125毫米炮的大威力在性能上是要付出相对不小的代价的。这其中比较直接的就是火炮本身的重量。在总重限制之下,火力系统占据的重量多少对装甲防护能拿到多少份额有不小的影响。125毫米炮的重量大约要比105毫米炮重一吨多,其后坐部分的重量上125毫米炮也要大不少,而间接的影响则突出表现为125毫米炮配套的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在体积、重量以及坦克总体设计上的局限。
▲ 2S25一个18吨的车做那么宽大,和125毫米炮以及自动装填的转盘关系很大
125毫米坦克炮因其弹药重量较大,且长度过长不利于在车内布置,因此在苏联时期就使用分装式弹药和对应的自动装弹机。苏联时期T-64/80系列和T-72系列的自动装弹机在结构上还有相当的不同,中国和冷战后俄罗斯的125毫米坦克炮都使用了T-72系列的自动装弹机,但无论哪个都需要占据炮塔座圈以下的大多数空间,且对坦克的炮塔座圈有不小的尺寸要求。
▲ T-80UD(上)也好,T-72(下)也罢,这一圈弹药决定了装弹机不可能做窄,也不可能太轻
相比之下,新轻坦使用的105毫米炮采用整装弹药,加上其炮塔尾舱安装了新设计的自动装弹机,不仅降低了乘员组战斗时的负担,显著提高了射速,同时还减少了车内乘员占据的空间,对于本身战斗全重较小的轻坦来说,这两点都能缩小车辆的正面投影,减小车辆的整体体积,在另一个程度上也就增加了坦克的密度,对提升防护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 “勒克莱尔”的尾舱装弹系统可能算是一个比较公开化的案例
当然,这些个对于坦克设计来说是挺要紧的,对不少军迷们则属于“别跟我说这些有的没的,我们要看威力!”。诚然如果105毫米线膛炮在威力上没有优势,那么就算在设计上的优势再明显也没有什么用。不过好在中国在105毫米坦克炮系列的研制上并没有停滞,虽然在主战坦克上已经多年不使用105毫米口径,但无论是较早前的63A,还是后来的05式两栖突击车、11式轮式坦克上,都有更新型号的105毫米线膛炮以及配套弹药伴随研制。
▲ 一代一代的105毫米坦克炮的开发也是一种锻炼
按照施佬之前所说的125毫米和105毫米坦克炮弹道同步发展的状态,既然大伙儿都能在对印作战准备期间的解放军96系列坦克训练照片中看到125毫米三期穿甲弹,毫无疑问三期穿甲弹已经批量列装我军装甲部队。尽管105毫米三期穿甲弹的性能因为先天的口径和装药量因素要低于125毫米的三期穿甲弹,但根据估算,也足以从正面穿透包括印军T-90坦克在内的周边各国主要三代坦克的装甲,对于台军的CM11、M60A3等二代坦克更是不在话下。
▲ T-90S在西南和南方算是最强的对手了
考虑到轻坦的主要作战方向在我国的南方水网地区和西南高原地区,在这几个方向上,105毫米炮及其配套的穿甲弹已经能够确保应对所有的威胁。而除去这几个方向的威胁,只有驻韩美军的M1A2系列主战坦克及韩军最新的K2主战坦克的炮塔正面装甲才有可能给新轻坦造成一些麻烦。
▲ 我们姑且认为K2的装甲还可以好了……那也遇不上啊……60万韩军闪现拉萨?
当然,在105毫米坦克炮这个口径上,穿甲弹的穿深在可见的未来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掘,中国的兵器工业也仍然在进一步向提高105毫米穿甲弹穿深的方向继续努力。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见的成果,在105毫米三期弹之后研制的新一代105毫米穿甲弹的性能,还会比目前的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自然这种新穿甲弹在未来服役以后,也能够惠及保留05式两栖突击车和11式轮式坦克在内的解放军装甲突击力量,成为他们在未来10-15年内继续具备先进反装甲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比火力系统的“二者选一”,新轻坦在动力和行走系统、火控系统以及防护体系上所要面对的技术路径和产品选择也要复杂得多。在这些领域新轻坦能否解决好各种问题,对其能否达成军方的要求更加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