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美军在伊拉克战场的实战拍摄,一名美军进行迫击炮发射时,遇到炮弹故障的危急时刻,英勇的美国兵将炮管内着火的炮弹徒手拔出,丢弃到车外。这一奋不顾身的罕见举动,让各国炮兵膛目结舌。
有人会问,这枚炮弹为何会悬停在炮口,这个美国炮手不怕迫击炮炸膛么,不怕喷火的炮弹烧到自己么,不怕丢弃的炮弹当场爆炸么?
这要从迫击炮发射故障的处理方式来谈起。
首先是哑弹的处理。过去部队里炮兵曾有奚落炊事兵的顺口溜:“背黑锅、戴绿帽、看别人打-炮”,而炊事兵嘲讽迫击炮兵是:“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往外倒”。这里指的就是迫击炮弹不发火,需要将失效炮弹取出的方法。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271期】按照迫击炮射击教范,如果在射击过程中发生炮弹哑火情况,迫击炮班的全体人员应该首先后撤到安全界,卧倒,等半分钟,如这枚炮弹仍不发火。处理的方法第一个步骤就是立即将击发射击转换为拉火射击,检查击发机,复位,再次发射。在多次拉火射击不能成功击发的情况下,或者该门迫击炮没有配备击发机,那么只能往外倒炮弹了。
题图动画里的战车,是美制M1064A3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该炮早在1988年就装备美军,使用M113装甲输送车底盘,火炮为以色列索尔塔姆M65式120毫米迫击炮的美国山寨产品,被命名为M121BMS(Ballalion Mortar System 营级迫击炮系统),最大射程7.2公里,携弹量69发,是美军机械化步兵部队的基本营级支援火力,地位相当于解放军装甲步兵营属的100毫米迫击炮或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这位美国炮手遇到的射击故障,并非不发火的哑弹,而是一种很罕见的留膛近距弹。
我们先说说迫击炮的发射原理。迫击炮属于强迫击发火炮,炮弹尾部安装有基本药管和底火,炮管为滑膛,炮弹装填后,依靠重力下落,撞击炮管底部的击针,击发底火,引燃基本药管,随后基本药管再引燃四周的发射药包,最后将炮弹发射出去。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271期】当炮弹底火或基本药管失效,会产生哑弹,炮弹会滞留在炮膛内,所以又称“留膛弹”,很多炮兵又叫它“臭”弹。
当炮弹底火工作正常,但基本药管和药包因为受潮等故障,未能顺利燃爆,只是缓慢的部分燃烧,发射药产生的膨胀气体推力不够,不足以使炮弹以300多米/秒的初速正常发射,这时会导致炮弹只飞出炮口数米或十几米,这叫做近距弹。
本文题图的动画,是处于留膛弹和近距弹之间的状态,炮弹底火正常击发,但基本药管和药包燃烧极不充分,火药气体只是将炮弹推到炮口附近,所以这位机灵而勇敢的美国兵才能将位于炮口的迫击炮弹徒手拔出。
印度边防部队在发射50毫米轻型迫击炮时遇到近距弹的场景,这枚炮弹出膛后只飞行了不到2米。
美国电影里表现的迫击炮近距弹。
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遇到的60毫米迫击炮近距弹,红圈内的炮弹就是刚刚发射出膛的近距弹,只飞行了二三米距离。
这时有网友会问,勇敢的美国炮手将着火的迫击炮弹直接丢弃到车外,那么这枚炮弹不会当场爆炸么。
当然不会。
由于迫击炮为滑膛,炮弹发射后不旋转,无法使用普通线膛炮弹的旋转解脱保险装置,所以传统迫击炮弹只能安装直线惯性引信,利用炮弹发射时,加速度产生的直线惯性来解脱保险,同时设计有跌落保险,所以炮弹在近距离跌落,不会引爆。这也是为什么《拯救大兵瑞恩》电影里美军用手投掷迫击炮弹,需要先在硬物体上面磕一下,以便解脱保险,然后再投掷。
这种旧式引信的最大缺点是安全性不足,当炮弹出现初速和射高不足,导致突发的近距弹,很容易导致误炸。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我军的迫击炮就曾出现数起这种事故,炮弹出膛后二三十米即落地爆炸,造成误炸误伤。
当今世界的最现代化炮兵,迫击炮弹都安装有全保险引信,只有出膛数十米或一百多米距离以后,引信保险才会解脱。例如美军在120毫米迫击炮弹上配备的M734多用途引信,安全性就非常好。采用涡轮远程解脱装置,可以使炮弹飞出炮口100米后才解除保险,在足够的空气动力作用下,涡轮发电机才能产生合适的工作电压,炮弹高速飞行产生的惯性加速度和气流驱动涡轮发电,自动地逐道解除保险,引信才能进入战斗状态,可有效避免膛炸和出炮口早炸,保护了炮手的安全。
中国在90年代末也开始装备全保险型“迫-11”引信,与美国M734多用途引信一样,“迫-11”引信也采用涡轮旋翼作为全保险引信解脱装置,是我国第一个全保险型的迫弹通用机械触发引信。中国在2009年还推出了全新的迫击炮用多功能无线电近炸引信,该引信具有和M734一样的多道保险和涡轮远解装置,具备高空炸、低空炸、触发和延期四种工作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最可靠、最先进、最通用化和扩展功能最强的电子引信,可通用4种口径、9种火炮,13种炮弹。
中国或美国陆军的现代化迫击炮弹,在正常发射状态下,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几乎不会发生膛口炸或跌落爆炸的意外情况。
所以,这位美国大兵可以放心的将喷火的炮弹随便扔!
--------------------------------
感谢阅读本文!每天出品有趣文章,请关注科罗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