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治”是一个被中国式权力斗争、大批判运动等败坏了的概念,很多人认为政治就是夺权、搞阴谋、整人、谋私利等等。政治被污名化。被污名化之后,人们对政治出现了两种典型的态度:
一是认为政治是肮脏的并远离政治,躲避政治,明哲保身。这种人虽然自己并不热心政治,但却同样畏惧政治,畏惧权力,不敢去惹政治。当自己的生存和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时候,也就是躲不过去的时候,他一定会顺从政治,会按照权力的要求去做一个顺民,表明自己对某种政治理想的忠诚。
另一种是热衷政治,准确说是热衷权力。这种人同样认为甚至更加坚信政治是肮脏的,政治就是权力斗争。他们参与政治不是出于信念,不是为了与民谋利,不是为了恢复公共生活的尊严;而是出于利益,是为了向上爬,为了争权夺利,因此他们对政治的理解在本质上与明哲保身派没有区别。为了信念而从政这是政治家,为了利益而从政,这是政客,只有政客而没有政治家,这是政治败坏的最根本标志。
在这样的语境中,阅读阿伦特的政治理论无疑如浴春风,耳目一新,可以说,阅读阿伦特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刷新了我们对于“政治”(以及相关的“权力”)概念的理解,更新了对政治这种世俗社会实践的思考,呈现了这个概念的全新含义。阿伦特继承亚里士多德开始的“政治动物”思想,她把人类的“积极生活”(相对于“沉思生活”)分为行动,劳动和制作。相比于劳动和制作,行动——即政治——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无功利性、复数性、公共性,政治是超越了生命必然性、暴力和强制之后人所从事的崇高而尊严的实践,政治无关乎统治,只有在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才会有政治实践活动。
要改变政治的污名化,就要为政治正名,恢复政治的尊严,恢复公民对于政治的热情,告诉人们还有另一种政治,干净的、坦坦荡荡的、有尊严的政治,即公民政治和民主政治。中国人之所以对政治态度冷漠,根本原因在于公共事务与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操控,用来为自己或自己的小集体谋私利,公共空间变成了所谓当权者把持的“官场”。大众缺少甚至完全没有参与。由于极权主义对公共空间和公共事务的绑架和操控,这些人对公共生活和公共世界已经彻底丧失信心。不关心政治和不能参与政治是互为表里的,不关心是不能参与的结果。反抗极权政治的力量绝不可能来自这些消极躲避政治的人,只能来自热心另一种政治,即公民政治民主政治的人。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