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西方的战略水平问题

西方的战略水平问题

机械男01

  

  美国在冷战之后,一直没有(注意是“没有”)一个长期战略。只为自己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洋洋自得,还是一直搞他的离岸平衡术(也就是卢兄所说的巧实力)到头来压住葫芦起了瓢。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国内民众和精英都开心得很,实质上,他这艘泰坦尼克号行驶的前方,是一座冰山在静静的候着。

  

  个人认为西方战略水平低下,是有考量的:

  

  西方的认知世界中,也就是西方人的脑子里,基于实验,建模和逻辑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所以精确,严谨。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自然科学,非常契合。这也是为什么科学技术这玩意首先在西方发轫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西方的社会科学,也就是哲学,战略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等这些,也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来探索。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可重复的实验对于自然科学非常重要。但是社会科学怎么实验啊?实验都难,更别说是否可重复了!特别是战略,到哪里去试验中美角力采取不同战略的不同结果?建模就更加问题严重了。自然科学非常容易建模。比如建立一个简化模型,没有摩擦力,一个铁球滚在水平轨道上可以无限滚下去。这样就有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但是社会科学不是这么简单的啊!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你要建立一个简化的模型来描述国际关系,简直太难太难!就算是米尔斯海默的进攻现实主义,也没有考虑国家决策层的认知和水平,把国家看作为一个绝对理性的黑匣子。所以,即使逻辑再严密,建模本身就过于简化,又无法实验,得到的结论都只能说是跟现实有一定的接近,能够解释部分现象。比某些别的理论更贴近现实一些。仅此而已。

  

  为了弥补先天缺陷,学者们不得不依赖于归纳法。也就是分析以前的案例,得到和验证论点。However,西方的历史太短了。案例太少了。对于国际战略这种时间维度超长的理论体系来说,从有限的300年大国兴衰历史中寻求规律,可并不容易。有时候得出的看似漂亮的学说力量违背常识,容易误导人。

  

  西方学者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没办法。

  

  中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发现还是实事求是吧,还是以常识、常情、常理的三常为基准吧。呵呵。

  

  而东方(其实基本上就是中国)思维方式,经验和现实体会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思维方式,不适合发展自然科学。但是非常适合发展社会科学。中国有着2000多年可以直接用来研究的丰富历史素材。稍微对中国历史有所学习的人,都具有大量战略常识。这些战略常识,在西方却还需要用某某某学说来反复论证。中国人重视经验和现实体会,反而更容易获得接近现实规律的认识,反而不容易被一大堆学说搞得头脑眩晕。虽然曾经在失去信心的时候有过对西方盲目崇拜所导致的迷失,但是一旦信心找回来,正常了,该怎么思考就怎么思考,反倒是能够找到和运用比西方战略更高明的中国战略

  

  还有一个就是,西方社会民主化使得政治家必须考虑其任期内的政绩。奥巴马关心能否连任远远超过关心50年后美国是否被中国取代。看看286,制定了基本路线,一直规划到了2050年,长达70年的战略规划。后面的386,486,都心照不宣的按照规划前进。记得99年南联盟使馆被炸的时候,国内可谓群情激愤啊!假设中国是民主国家,政府要是不给美国一点颜色看看,国内选民就会给政府一点颜色看看。没有假设。所以386还是忍了,虽然屈辱也还是忍了。所谓兔子报仇,20年不晚。中国几千年来都是集权为主流。只有在集权国家,长期战略才有其生存发展的土壤。卧薪尝胆换来的三千越甲可吞吴,屈辱和亲换来的文景之治及紧随其后的汉武大帝,这些经典案例,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

  

  西方战略水平低下还有一个原因:

  

  分科过细,涉猎过窄

  

  科学这玩意,是分科的。分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通俗点就是文科理科。

  

  然后社会科学又分了文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等等等。

  

  国际关系学也是其中一个分支。

  

  分支这个玩意,对于某些学科是优大于劣。因为你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学习和研究过多的领域。但是对于实用型的国际关系学,战争学,战略学,还有集大成者的哲学,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科学本来就要求花费大量精力在引证,论证,归纳等工作,没有足够精力花在学习别的科目。所以分科分下来之后,学习和研究这个某某学的人,其知识领域会非常狭窄,难以做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往往就是窥一斑不见全豹,只谋一域不能谋全局,只某一时不能谋一世。

  

  中国优秀的战略家,比如诸葛亮,看书观其大略即可。精力没有牵扯到堆砌论文上。可以想象,像他这么高智商的人,能够腾出多少时间精力来饱览群书,与人交流,实地考察,还有思考问题。思考问题也是很花时间和精力的。要是生在西方,诸葛亮皓首穷经都难以提出隆中对这样如同量身打造般适合刘备的战略

  

  关于巧实力(离岸平衡术)

  

  在西方,这玩意首先是英国发扬广大的。离岸平衡术是英国的国策。通俗的说:

  

  我是岛国,跟欧洲大陆隔了一条大海峡。你们欧洲大陆国家之间的事情,我不追求你们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土。我保持离岸态势,你们相互之间打吧,不要打我,我独善其身。但是呢,你们之间,任何一个国家要是牛了,冒头了,我就联合别的国家对付他。谁冒头打谁,谁最强遏制谁。宏观上保持大陆的国与国之间的均势。

  

  可以说是隔岸观火+借刀杀人+反间计的升级版。重点在于维持平衡。

  

  美国的决策层大部分传承自英国,连血统都有大量的盎格鲁-撒克逊遗传。所以自然而然,美国在战略上也就传承了这一招,并且还屡试不爽,得益不少。至今仍然是美国国际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离岸平衡的逻辑,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美国国际战略的脉络和整体布局。

  

  在欧洲:联成北约对付苏联;苏联倒台之后,继续北约东扩和中东革命压制继承人俄罗斯;欧盟抬头搞一下欧盟;以后,俄罗斯衰落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抚慰俄罗斯,回头来拆散欧盟,压制德国,仅仅因为德国实力居于首位;如果俄罗斯仍然坚挺或者叫嚣,就跟德国或者松散的欧盟联合继续压制俄罗斯。

  

  在东亚:联合中国日本,遏制苏联(当年苏联是真正的双头鹰,牛叉);苏联倒台之后,犹豫是否遏制中国,因为中国看起来还不够强大没冒头,于是在压制日本和中国之间徘徊了许久;中国实力明显超过了日本,美国明确目标,联合日本,俄罗斯(暗地交易),印度,东南亚遏制中国。就是现状。

  

  对于这个,不想再多说了。就这样呗。有种小儿科的感觉。

  

  至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回顾一下这句经典兵法: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再读这句话,若有所思吧。

  

  谋,指的是谋略,包括战略,战术,战法,布局,规划等。听起来很虚无缥缈的东西。经过这一轮对比分析,应该说,这玩意还真的管用吧。老祖宗把谋略放在最上策,原来是有这么多奥妙的。

  

  谋,就是在博弈中,追求如何使得自己的实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运用,被最大倍率地放大出来,从而达到自己的博弈目标,干掉对手的博弈目标。

  

  兵家啊兵家,书生胸中可有雄兵百万。高智商的谋士,足以抵上十个装甲师。谋略高出对手一筹,胜负基本上(至少50%以上)就成了定局。接下来,就是外交,打架和抢地盘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西方的战略水平问题  西方  西方词条  水平  水平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  问题  问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