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低成本、快速和大规模地记录、存储和分析人脸图像的能力,早晚会有一天,会使隐私、公平和信任等观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经济学人》
我们很难说明人工智能时代究竟是如何到来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标志之一就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人脸识别,是完全根据人的面部特征进行身份核验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相当于将人们“物化”、对脸部进行编码。
随着该技术已广泛应用到了全球安防、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这似乎体现了一个现代文明应具备的高效、便捷和安全等特点;与此同时这也不禁让人们的内心滋生了些许不安:人工时代来临了,人脸识别技术进入“井喷期”,那我们每一个人是否将变得“透明”,透明到无处遁形?
“战争开端”
这种被记录、被监视的恐惧感最先席卷了旧金山。上周二,一项名为“阻止秘密监视(Stop Secret Surveillance)”的法令以8:1的绝对优势通过了投票,这意味着旧金山成为了第一个对人脸识别技术说NO的城市。可以预见的是,这只是“人脸识别威胁论”的起点,更是具有启发性的第一步。
目前已知的消息是,旧金山湾区的诸多其他城市,包括奥克兰和伯克利等,或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效仿跟进;马萨诸塞州的州议员们也将这项禁令列入了计划中,甚至极有可能在全州范围内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禁令并不代表该技术被彻底判了死刑,它的禁用范围主要是政府机构和当地警署。
数百个美国警署早已在熟练地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了,除了日常的执勤需要随身携带摄像头,许多警方机构在利用这项技术来帮助监管枪支、追踪盗窃犯和排查犯罪嫌疑人。所以美国警方严肃地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实在是“必不可少的”、突破性的现代刑侦工具。
“人脸识别威胁论”的支持者们对此深感欣慰,他们认为这项技术是“邪恶”而“危险”的,理由是这是政府实施高压监控的手段。同时,诸多民权倡导者和人工智能研究者也加入了这次反对运动中,旨在向立法者和美国民众揭露人脸识别的缺陷。
(图:乔治敦法学院(Georgetown Law School)的研究人员撰写报告称,美国警方存在滥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行为)
双方的观点都分毫不让,这场全民讨论也逐步在升级。美国NEC公司(NEC Corporation of America)是执法部门人脸识别系统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它的负责联邦业务的副总裁Hutchinson认为:“我们将在未来6、12、18个月内看到一场有趣的讨论。”
“威胁论”的焦点
人脸识别技术何以在诞生之初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甚至演变成了一种“威胁”?
首先引发恐慌的自然是隐私问题——人脸识别技术涉嫌侵犯隐私权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真正的危害其实在于,它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广泛地滥用了。
当那些智能硬件和摄像头随时随地采集我们的个人影像资料,长时间地积累用户数据,必然涉及个人数据与隐私权益的问题。要知道,无论出于法律还是情理,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照片、形象,应该有最起码的知情权。企业和政府不顾用户的个人意志,擅自做主采集调用脸部特征信息,本身就是一种侵权行为。
其次,这项技术还涉及准确率的问题。除去市面上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许多供应商都宣称其产品的人脸识别准确率高达99%,然而现实是,这个成功率仅针对有限的“全球名人脸”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准确率绝对要大打折扣。
英国《独立报》去年发表的一项数据显示,英国大都会警察使用的面部识别软件的准确率仅仅有2%。
与此同时,美国的人权人士还提出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另一个阴暗面:针对不同的人种,该技术采取的数据模型和算法都是不同的。相关研究显示,当识别有色人种时,错误率可能高达30%——这背后可能涉及到种族的偏见,甚至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问题。
斯坦福大学曾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发现人脸识别技术竟对人类的性取向有着令人惊讶的敏锐度——当同时识别一位同性恋男性和一位异性恋男性的大头照时,它的性向识别准确度居然有81%,远远高于人类肉眼的识别率。然而这个趣闻背后隐含的信息也令人感到不安:在那些视同性恋为犯罪的国度,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恐怕会威胁到不少人的人身安全。
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方向目前主要是“1 VS 1认证”,即需要证明本人与证件是一致的,这被广泛应用于公众交通的安检和电子支付等场景中。
中国对这项技术的需求是巨大的。由于庞大的人口基础,相关的安防、商业和信息方面都需要推行更多元更复杂的人脸识别技术;此外,中国民众显然对于此等“黑科技”充满了好奇和包容的心态。
可是大胆探索的道路上必然是暗藏危险的:不法分子利用FaceTime偷录用户人脸视频并以此进行APP支付;通过wifi进入私人门禁系统、修改住户的人脸信息……
甚至官方也来现身说法:某年3.15央视晚会中,主持人进行了技术演示,无论是通过3D建模将照片转化为立体的模型,还是将普通自拍转化为动态模式,都可以轻易骗过手机上的人脸识别系统。
人工智能时代的崩塌?
为时尚早
诚然,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人脸识别系统并不安全,因此现阶段所有涉及支付的系统都不是单一的人脸识别技术,几乎都要结合短信、验证码、手机尾号等传统验证手段方能使用。
然而,人脸识别的普及早已是势不可挡了,它所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
如果说旧金山的人脸识别禁令势必会对这项技术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那这个极端的举措也可能成为完善技术的催化剂。
美国的众多科技公司和警方机构都对此持开放态度,他们并不反对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监管和检查,甚至乐于公开解释他们将如何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与其禁止,不如改进。目前,平衡个人隐私与人脸识别的商业化普及、各级政府的广泛应用之间的尖锐冲突才是当务之急。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粗暴地一并拒绝人工智能时代的降临。对于令人担忧的人脸识别技术,美国国家警察基金会的主席Jim Burch表示:“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既有希望又充满危险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