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黑洞
绝大多数大型星系,包括我们的银河系在内,都有一个黑洞作为核心。这个黑洞密度极大,质量是太阳的几亿倍。尽管黑洞自身无法被探测到,但是它们所吞噬的物质在涡流中摩擦、发热,产生大量的辐射,可以被人类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那些在黑洞附近因被吞噬而产生强大辐射的星体被称为类星体,其光芒四射,即使是最亮的星系也为之相形见绌。
要维持类星体旺盛的辐射,黑洞就必须不停地吞噬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星系。所以,在黑洞周围有一个供它吞噬的星系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当人们在现实中验证理论时,却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在一次普通的天文学研究中,一支国际联合考察队利用哈勃天文望远镜和位于智利北部的ESO甚大天文望远镜观察了20个与地球距离相对适中的类星体,希望对它们所在的星系进行研究。观测类星体所在的星系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因为类星体比其所在的星系亮很多,会掩盖掉星系的外观结构。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天文学家发明了一个全新的办法,将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清晰影像以及ESO甚大望远镜的光谱结果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就能知道某个类星体所在星系的情况。
结果在其中19个类星体的周围,天文学家们都不出所料地找到了环绕在周围的星系。但是在一个距离我们50亿光年,名为HE0450-2958的类星体周围,天文学家们却找不到一点星系存在的迹象,仅仅在距离其2500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电离气体云。
在一个巨大的黑洞附近却找不到为其提供给养的星系的任何踪影。这令天文学界大为惊讶。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天文学家们提出了几种猜想:
1.这个“孤独”的类星体可能还是有自己的星系的,只是这个星系太小,太暗,以至于我们根本观察不到。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它的亮度最多只有正常星系的1/6,或者半径只有区区300光年。而大多数类星体的星系半径都要达到3000到25000光年。
2.这个类星体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裸奔”。可能是在一场星系与星系的剧烈冲撞中,不知怎的,另一个被碰撞的星系完全崩解然后消失了。不过科学家们承认,很难想象一个星系整个崩解是什么样子。
3.也许环绕这个类星体的星系完全是由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的。暗物质是一种理论上的物质,占宇宙全部物质的1/4,但是用我们现在的技术无法直接观察到。这个假想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前两种猜想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判定是否可能。要想判定第三种猜想是否正确,就需要在黑洞周围仔细寻找引力透镜化的蛛丝马迹,也就是看看是否会出现大型天体所导致的时空扭曲。不管如何验证,最后大概也只会有两种可能性:不是宇宙错了,就是我们的理论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