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微观世界,才能深入探索宏观世界
《开悟:走向大智慧的64堂修心课》,第19课。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相信朋友们已经看出这本书的轮廓:这是一本“谈天说地”的书,继承的是古老“经典”传统,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天下事”包括哪些呢?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我们这本书也是这样:因为只有认识到“天地万物”与“我”是一体的,不是分裂的、2元的,你才能最终走向“开悟”的境界!
当一个人在灵性上初获突破时,你会第一次觉得生命是如此清明、自由,以及完全能够自主。仿佛这时候,你的生命才真正属于自己,也明白生命除了“无知”之外,还有其他“可能”。
我希望这本书遵循必要的发展逻辑:就是一个章节比一个章节“深入一些”,仿佛攀登一条漫长的阶梯,当你踏上第一步时,你觉得第一步是确定无疑的;当你踏上第二步时,你觉得第一步和第二步是确定无疑的,当你最终攀登完所有阶梯时,回望来路,才明白前面所有阶梯都是不真实的,因为只有跳出整个阶梯,回望“阶梯”的“整体”时,你才能得到一个“最终结果”!
相信慧眼识珠的朋友们,在阅读过程中能不断击破眼前的迷障,把得到的“感悟”像种子一样种植在自己的内心,当它生根发芽后,你的“智慧之光”将焕发出璀璨的光彩,不再对身边的事物感到迷惑!
下面开始我们的课程:
1.关于两种世界观的划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今天我们只谈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分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
达到“开悟”境界的人是没有“分别心”、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的。但是在没有“开悟”之前,就必须要借助“分别心”,来把“我们的世界”做一个必要“辨别”,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一步步深入事物的内核!
与宇宙融为一体
宏观世界就是我们对宇宙全体的认识,大到星系银河宇宙边缘,小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生老病死蝇营狗苟,以及各种工作和社会规范;微观世界就是深入“天地”之中“万事万物”的内部,探寻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找出组成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能量”的终极“动因”!
叶子的微观世界
2.古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构成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已经利用到“天花板”,升级人类智慧必须深入“基本粒子”内部
人类文明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背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正是有了对“客观外界”的“思想”和“看法”,我们才一步步理解“客观世界”,并把这种“理解”转化为“动能”——也即科学技术和发明——作用于客观世界,从而让客观世界更加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文明需要思想的推动
中国古文化里有伏羲画八卦的说法。伏羲是中华人文初祖,《易经》的第一个创造者。“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孔夫子对伏羲初创“八卦”的这段论述,非常清楚明澈,表明伏羲正是由于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才总结出朴素的抽象理论,用以把握客观外界的规律!
伏羲画八卦
《易经》对中华文化影响很深。在世界上也有广泛影响力,与西方的《圣经》,印度的《吠陀经》,并称为世界“三大古智慧书”。“易”的理论直接导致了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产生,对春秋时代诸子百家的学说也有重要影响。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易”,就很难产生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也就很难奠定后世中华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易》是中华文化的根脉!
周易
西方文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柏拉图、阿基米德等人,对欧洲文明的影响是强烈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等人的学说,就像中国的孔子一样,是一种教条,没有人可以怀疑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人的理论。毋庸讳言的是,这些古代先哲对当时社会文明的进步,起到过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同儒家和道家以及其他诸子百家,对中华文明的推动作用一样。基督教真正形成一种文明形态是在柏拉图之后,上帝和耶稣又代替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教条,因此凡是怀疑宗教教条的人,如哥白尼等人,就遭受了惩罚。但是,科学技术的曙光仍然无可避免地从西方和东方共同升起,牛顿等很多“科学家”以他们的实证精神,无可辩驳地发现了“客观世界”的更多规律,宗教律条不得不面对“科学”的巨大力量,世界慢慢走出中世纪的阴暗,走向理性和开明!我们现代学习的“经典物理学”,就是在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发展出来的“古典物理学”,以及牛顿等发展出来的“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的。
科学挣脱了宗教的束缚
经典物理学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并最终导致了近代三次工业革命的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的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正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正进入视野……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由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奠定的经典物理学的很多理论,已经应用到顶点,面对科学界发现的很多新生事物,经典物理学已经无法做出解释,必须出现全新的思维才行!
世界的发展已经顶到天花板,需要新思维
这时候我们才明白,过去认为“清楚明白”的事物,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真实”;过去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又回到了“原点”!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人类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面对“清楚明白”的“经典世界”,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满足;人人都希望过一种“真实”的生活,找到生存的意义、自我的价值!未知的东西太多,就像老虎吃天,从哪里下手呢?
伽利略观测星空
宇宙大爆炸理论已经深入人心:宇宙总该有一个起点,科学家们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爆炸,现代天文学似乎也有这方面的印证:人类观测到宇宙在不断膨胀,无数星系正在离我们远去。这是宇宙大爆炸留下的证据。这说明,宇宙开始于一个“点”!也就是我们上一节课引用老子的理论:宇宙起源于无,无产生了有,有产生了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要探索宇宙的根本奥秘,就需要回到“一”!而回到“一”的办法,就是进入微观世界,深入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内部!只有从这个最根本的“途径”出发,我们才能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
3.关于量子力学,我们集中解决这样3个问题:第一,什么是量子力学?第二,神秘的量子世界展现了3种“诡异”能量:量子波粒二象性、量子隧穿、量子纠缠。
第一:什么是量子力学?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M·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大胆提出这样一种假设:物体吸收或发射电子辐射时是没有连续性的,只能以能量量子的方式进行。就像原子作为物质的构成单位一样,“能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单位!同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第一次发表他的“能量量子数值化理论”,由于其数值比以前更准确,标志着“量子力学”的诞生。
普朗克初创量子力学
“量子”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有多少”,表明“相当数量的某物质”。作为现代物理学的概念,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不可分割的单位,这个“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这个最小单位就是“量子”!
量子纠缠
“量子力学”诞生后得到很快发展。爱因斯坦、德布罗意、玻尔、薛定谔、狄拉克等人不断对“量子力学”进行完善。“量子”作为物质能量的“基本单位”,得到各领域广泛应用。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概念,认为“光”具有“波动”和“粒子”二重性,也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波粒二象性”启发下,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概念,认为“波粒二象性”不仅存在于“光量子”中,而是一切“物质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合并起来,提出“量子力场”理论,开启了从微观世界理解宏观世界的通道!
基本粒子也有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它的很多理论和假设都对“经典物理学”造成了冲击。
深入微观世界
第二:量子世界展示了3种“诡异 ”能量:量子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量子隧穿。
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基本粒子”只是一种笼统说法,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目前这个“最基本单位”已经发现300多种,已知“最小”的单位是“夸克”,但“夸克”也分30多种类型,是否可以“再分”,目前不得而知!这也就是物理学——经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显著特性:它的理论是不断发现和修正中的,谁也并无法保证,今天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到明天还是正确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