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奔驰女车主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大量关注。回顾事件的根本原因,还是奔驰车质量越发堪忧。除了这次的发动机漏油,还有被投诉爆胎,爆缸,减震支柱断裂等问题,最危险的一个事故,是新车开了不到 24 小时,方向盘失灵了!奔驰汽车质量问题,不过是德国制造业堕落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德国制造业在中国被过于神话了,早在几年前,德国的《南德意志报》就曾专门刊登一篇题为《德国的完美神话》的文章对目前流传在中国的种种德国神话逐条做了辟谣。
2015 年欧盟市场上总共发现 186 种问题产品,其中有 46 种是德国生产制造的。而且质量问题还蔓延到军工领域。2017 年初,德国海军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了造了 10 年的 F125 护卫舰。
可还没被德国水兵们摸明白, F125 就因试航过程中的太多问题被军队退货回船厂了。而且工程领域也没能幸免。2006 年柏林新机场破土动工,原本预计到了 2011 年投入使用。但是到了今天百度搜索柏林新机场,头条依旧是:柏林新机场预计 2020 年投入使用。
而这十三年间,中国却新增了六十多个新机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疑惑,曾经叱咤风云的德国制造业神话到底为何会没落至此呢?
虽然德国制造业依旧占了德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仍然是德国的国家支柱,但是至少有三个问题,给德国制造业戴上了巨大的枷锁。限制了它的发展速度。
首先就是人才断代问题。
长期以来,德国最引以为傲的就是独特的 " 双轨职业培训体系 " 培养出来的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级技工团体。在德国,所有的技术工人都不被允许参加超过自己专业范围的工作。这些人将用几十年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而国家将会为这些技术工人提供稳定的住房,就业岗位,社会福利待遇。这让德国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年轻人乐于投身技工行业。然而,随着德国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旧的技术岗位的消失,更多的新型技术岗位不断涌现。
《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预测:到 2020 年将有五百万个传统工作岗位在德国消失。而德国 " 双轨制 " 的过于僵化的弊端也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技术型工人难以适应如此高速的技术迭代,他们无法胜任自己新的工作,在新岗位上出差错在所难免。
其次是制造业迁移的问题比人才断代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德国制造业开始和欧盟一起向东欧迁移。
事实上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家、前白宫经济顾问马丁•贝利已经研究了这个问题,他表示:" 未来德国将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事实上,随着一些生产转移到东欧,他们已经开始经历这段时期了。"A.T. 科尔尼企业咨询公司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欧盟东扩 6 个月后,德国有十分之一的企业计划将生产全部转移到东欧。
41% 的企业准备扩大在东欧的采购,三分之一的企业打算扩大在当地的生产。而东欧吸引德国企业的核心原因是人力成本较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德国高福利待遇带来的负面影响。
尽管制造业在不断向东欧迁移,尽管传统工作岗位在不断流失,尽管德国 " 双轨制 " 非常僵化,但为何今天德国的失业率却越来越低:截止到 2019 年年初,德国失业率突破了两德合并以来的历史新低,降低至 6.1%!
稍微有一些经济学和历史学常识的人都清楚,这根本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每一轮产业更新都理应会带来严重的失业潮。但是德国越来越高的福利的帮助下,这些人本来应该因不适应新工作而失业的人却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工作!
一些很早的文章都在吹捧德国人每天工作六个小时,工作效率却很高,支撑起了德国制造业的脊梁。但是仔细看看德国今天不正常的经济发展趋势,再看看德国制造业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我不得不为这个 " 工作效率 " 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德国人的工作效率真的和公知说的一样高么?想想今天依旧一片杂草的柏林新机场,我心中只剩下无限感慨。德国工业今天依旧能排进世界前三,但是这代表的是德国综合的工业实力,包括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品牌效应等等。但是这些优势都必须要建立在拥有一个稳固的制造业这个大前提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不然都只是空中阁楼。
先进的设计,技术,概念,让人觉得高端的品牌,一旦反复遭遇事故,金字招牌碎一地也是分分钟的事。
当然德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德国经济部长彼得 · 阿尔特迈尔 于 2019 年 2 月公布的《国家产业战略 2030》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而出台的,只是他没有想到问题竟然会来的那么快。所以奔驰的事情是德国工业奇迹的结束,还是德国新工业时代的开始。现在还未尝可知。
来源: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