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两张图,你能认得出是哪两款App吗?
是的,你没有看错,第二张图就是大众点评App的推荐页截图。一个月前,大众点评发布10.0版本,从视觉体验到内容做了重大更新和改变。将从前单一的“工具”变得“社交化”,不仅加入了短视频和优化了分享功能,还邀请了明星入驻,加强互动。
用户中有人唱好也有人唱衰,有的觉得改变太大,认不出来,一个挑选美食的App没必要如此复杂,不过也有用户觉得新版本炫彩靓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2014年猫眼加入社区功能后,也试图通过“社交化”来促进用户互动,但活跃用户的数据并没有太大改善。
明星入驻+视频和照片分享,就能成为社交平台了吗
4月19日,大众点评正式更新10.0版本,面对消费升级下的消费偏好转移,用户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地域评价和价格,而是越来越在乎App的使用体验和精神享受,因此此次的升级,大众点评App从内容到界面都进行了较大改变,给予用户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从前单一的“生活工具”转变为“生活+社交工具”。
首先在于视觉体验,10.0的大众点评的首页有很大改变,变得更有时尚感,推荐页面变成了卡片式,分发着各种吃喝玩乐的内容,其中还包括资讯、电影介绍和广告及用户自己分享的评论和视频等。这下用户不再仅仅是有需要的时候打开App进行搜索,更会有机会停留在界面上接受一些推荐和广告,在大众点评中逛起来,触及更多元的消费需求。
除了视觉体验的截然不同外,大众点评的使用功能也增添了很多,以App界面最下方最中央的“+”为核心,大众点评正式成为了一个“分享+社交”的App,从推荐页看到广告心动了吗?看到别人分享的好吃的想去尝一尝吗?
与之前看了评论直接去吃东西不同的是,你现在还可以对他人所发内容进行点赞评论,然后自己去的时候,也秀出自己拍的照片或短视频,且不限于吃喝玩乐,还可以发自己生活的日常,和友人互动,俨然已经和朋友圈功能差不多,此外还能加各种“#”,和微博的话题功能类似。
但和朋友圈不同的是,你在大众点评秀出的内容,通常更有场景感,由于其本身“生活工具”的定位,你带着定位的餐厅、游乐场、棋牌室和按摩馆等,点开就有地理位置的信息,店铺的介绍、照片、视频甚至是优惠信息都能直接映入眼帘,已经不再需要从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然后打开大众点评搜索的步骤,简单明了,看到分享动心的人能一步点进并看到店铺详情,减少了切换App之间的流失率。
看到感兴趣的分享内容,可直接点开查看店铺详情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点评的加好友方式,除了手机通讯录之外,还能从微信和QQ导入好友,大大提高了互动量。
不过娱乐资本论旗下剁椒娱投亲自试验了一下发现,500多名微信好友中能匹配的仅有14个,匹配率并不高,除了好友本身没关联之外,还会有已关联的好友无法匹配和重复匹配的bug。
出现重复匹配的bug
如果这么强大的分享互动功能都不足以吸引用户多花时间停留在大众点评上的话,明星和知名博主呢?这个足够有吸引力吗?
没错,和小红书一样,大众点评也邀请了大量明星入驻点评会,看着自己喜欢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分享着他们吃的美食,能看到他们去的饭店,你难道还不动心?
但据剁主观察,目前入驻的演艺明星中,粉丝数、浏览量和评论点赞的数量虽多,但明星们分享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多的也就5-6条,少的甚至就发布1条后不再更新,广告痕迹十分严重,有的更是推广起自己的作品或其他方面了,似乎当成了发通稿的地方,在张艺兴5月6日一天之内发布了2条内容但却再无更新后,有粉丝在评论区问道:还会来吗?艺兴。
明星入驻虽是好事,但若还未真正能将粉丝带进大众点评的互动氛围中来,未免让人觉得事倍功半,还未养成粉丝使用和依赖大众点评之前,明星就出现明显的断更或停更的情况,只会增加粉丝对大众点评的厌恶程度而非好感。
总体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剁主感觉大众点评的社交面功能虽已全面打开,短视频和照片也都能进行编辑修改,变得更加有个性化,明星的入驻也能带来一定互动量,但总体上来看用户的互动意向并不明显,基本上是一些入驻美食、时尚以及运动等博主在引导,但他们的粉丝量有的仅有几百,能上千上万的并不多。
且从身边微信好友关联大众点评的情况来看,大众点评互动的活跃性还停留在表面阶段,看起来很热闹事实上却更多是营造出来的气氛,真正愿意加入进来的人并不多。
用户反馈吐槽多,改版或为吸引年轻用户?
“这次更新后,我感觉不认识大众点评了,新的功能真的不感兴趣。”一位从初中起就开始使用大众点评的上班族小贾对小娱无奈道,“一个找地方吃饭看电影的App,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吗?视频看起来觉得眼花缭乱。”
对大众点评此次更新有埋怨的用户并非少数,而感觉体验不好的原因,大体分为以下三点:
1、完全颠覆了从前的版面,不适应,觉得太乱了;
2、推荐页面东西太多太复杂,感觉有点拥挤,广告太多;
3、感觉改版后像是山寨的抖音和小红书。
还有一些年级偏大的用户表示,有点太花了,晃眼睛。
而有的用户则感觉大众点评的变化没那么大,“它改不改都差不多,我想用的功能就那么多,够用就行,至于其他的我不怎么看。”22岁的大学生小善道。
“我每次打开大众点评的原因有两个,要么想找找附近有什么好吃的,要么就看看自己吃的店有没有买单打折,这两个功能都没什么变化,直接在搜索框就能实现。”他解释道,被问及是否会点开推荐页的其他推荐内容时,他直言“推荐的东西五花八门,并非是我关注的方面,而且在饿着肚子或者吃完急着结账的时候,怎么可能注意什么运动健身的推荐内容。”
为了进一步想了解大众点评是否能get到女孩子们自拍分享的点,剁主询问了平时很喜欢在朋友圈发自拍的美眉小寒,“我觉得在朋友圈发了就够了,微博我都懒得发,来来回回好友就那么多,大众点评就更没必要了,那么多陌生人,能给店铺打个评分就很给面子了好吗?”
在被多个用户吐槽后,剁主终于找到了一个为大众点评改版点赞的小伙伴,小海觉得改版后的App变得更加生动诱人了,“以前的餐厅宣传照都只有照片,有的还拍的不好,现在能拍短视频,还能直接给图片加滤镜,看起来更好看了,整体App的美观程度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从艾瑞咨询的数据来看,大众点评用户的人群年龄占比31-35岁的用户居多占37.21%,而24岁以下的仅占16.62%,而比较而言抖音和小红书分别能占到27%和21.78%,看来大众点评目前还未能打入年轻用户群体,这或许也是其将App改版成这般的原因。
或许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又或许是为了让功能的多元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大众点评此次改版的决心很大。
作为一个App,判断其成功的标准是看能否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做出改变之后,就会在用户心里留下烙印和标签,比如:微信是聊天发朋友圈的,微博是分享动态看快讯的,抖音是看短视频的,淘宝是购物的,大众点评是用来挑美食的。
痕迹越明显,标签也就越鲜明,拿微信举例,当人们习惯了用微信聊天发朋友圈之后,小程序这个有点不相关的工具诞生,探索了一年多的时间,才以小游戏的形式真正的进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可见在有用户固化需求后,加入新的功能推出新的产品并普及并非易事。
随着手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大家也许不会注意到App所占内存在与日俱增,但功能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复杂则是有目共睹的。
一味的在App的设计和功能上做加法,并非适用于每一款App,也许对于生活工具而言,大众点评就应该持续保持最初的简单高效,尤其是短视频、社交和分享这种功能和其他App的功能是重复的,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到用户的兴趣点。
能精准的掌握用户需求点,确实很重要。2014年8月,猫眼在App中加入了社区功能,希望电影爱好者们能畅所欲言,但从后来活跃用户的数据表现来看,成效并不明显,仅有一小轮峰值。
而真正的爆发期是从2016年1月开始的,那时猫眼加入了会员功能,每月可领代金券、参加首映礼见明星和免费观影等,同时将“在线选座,电影票团购,影讯,订票”的Slogen放在了App名字的后面,突出其功能。
猫眼活跃用户趋势图,数据来源:易观千帆
当然,也期待大众点评随着进一步的改版和完善,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燃爆点”,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惊喜。
来源:娱乐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