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区块链风暴正在席卷中国:食品安全、证据保存、金融交易、公益互助……这些复杂的领域似乎都因为区块链的嵌入,而一夜之间获得了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创业团队跃跃欲试,“区块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资本市场迎来新一轮狂欢……
然而,时髦的科技概念在一些人手中却成为敛财旗号。《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区块链行业十分火爆,集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少投机者甚至上市公司都来“蹭热点”,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行业亟待去伪存真、回归应用。
老“套路”穿新“马甲”
相关诉讼纠纷近600起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区块链”“虚拟货币”为关键词检索发现,从2017年至今,相关诉讼纠纷已经接近600起,广东、浙江、北京等地较为集中。
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发布的《腾讯2017年度传销态势感知白皮书》称,近段时间以来,各类境外资金盘、虚拟币、ICO(区块链项目首次公开发行代币融资)项目层出不穷,很多都是打着创新的幌子,许以高额回报,其中隐藏了非法发行、项目不实、跨境洗钱、诈骗、传销等诸多风险,造成大量资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盘、跑路或者失联,投资者往往投诉无门,损失难以追回,比如百川币、马克币、贝塔币、暗黑币等。
今年3月底,深圳警方侦破一起特大集资诈骗案,数千名投资者被骗资金3.07亿元。在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正是以“区块链+藏茶”的模式发行虚拟货币,套取公众存款。
警方调查发现,在部分打着“区块链”旗号的虚拟货币案件中,一些不法分子使用投资人的投资款操作实现价格涨跌。在吸引大量投资人“入场”后,不法分子通过恶意操纵虚拟货币价格走势不断套现,导致投资人手中虚拟货币毫无价值,损失惨重。
在一些案件中,不法分子以“区块链”为幌子发展会员、下线,既对受害人造成财产损失,又对正常的“区块链”研究、应用带来负面影响。今年4月,西安警方破获一起打着“区块链”概念的特大网络传销案,涉案资金达8600余万元。
打着“区块链”旗号的集资诈骗、传销案件为何屡屡发生?在部分机构的炒作下,比特币“暴富神话”充满诱惑,“区块链”概念被炒作成为“网红”。一些“高大上”的区块链讲座穿梭于城市之间,吸引不少持猎奇和求富心态的民众参与。不少投资者还没有搞清楚“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就急于“上车”,渴望一夜暴富,投入大笔资金。
一些人则是抱着“搏一把”的投机心态,甚至有人明知是骗局,仍想在骗局崩盘前“赚一把就走”,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是“最后接盘的那个”。公安部门介绍,不少案件打着区块链旗号,行传销诈骗之实,其实是老“套路”穿上区块链的新“马甲”。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公告,将ICO定性为“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随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布提示,称“各类所谓‘币’的交易平台在我国并无合法设立的依据”。
然而,相关的投融资活动并未销声匿迹。火币网、OKCoin等大型数字货币交易所虽然停止人民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交易,但他们将业务从境内转移到海外,将交易从场内转移到场外,继续向境内投资者提供数字货币交易服务。
蹭热点谈“链爱”
“忽悠式公告”炒作股价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极端案例下,区块链成为集资、传销诈骗的敛财旗号,更多时候则是“搭便车”的投机者利用时髦概念浑水摸鱼、蹭热点。今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披露有关区块链的“忽悠式公告”,谈起了“链爱”,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
今年1月11日,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中南建设,公布了自己和区块链的跨界“链情”,披露了一则公司投资区块链项目进展的公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行业的“链爱”迅速引起监管部门警惕,随后,在深交所监管要求下,中南建设停牌核查。
1月15日,中南建设对前述发布的不完整信息披露内容打了补丁,补充更正了出资比例、项目进展、行业地位等多项内容。公司在补充公告中称,区块链技术产业运用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还受制于应用场景、传统观念、资源以及进一步技术研发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行业的成功应用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
中南建设补充公告还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区块链项目投资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收益,预计2018年度及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对公司经营成果、财务数据构成重大影响。
由于中南建设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违规情形,深交所随后对其发送监管函,要求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吸取教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至今,深市有54家公司披露与区块链、雄安新区和海南自贸区等热点概念有关的信息,其中涉及区块链概念公司30家,少数上市公司有实际投入,但投入金额普遍不高,其余均停留在前期阶段未有实质进展,公司借热点概念炒作股价的意图明显。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今年5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称,一些区块链应用项目存在不切实际的宣传和炒作,使得市场估值偏离基本价值或者被赋予过高的期望。此外,还有一些项目从本质上并没有真正利用区块链技术,只是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获得了与实际价值完全不相符的估值。有的项目的所谓创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完全是投机行为。
万向控股集团此前投资了一些区块链创业项目,副董事长肖风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每天都有人带着区块链技术白皮书来融资,但是有的项目根本就不需要区块链,仅仅是蹭个热点。“大概有80%的项目都是不靠谱的,甚至多问几下创业者就连自己白皮书里写的是什么都太不懂了。”
深圳市银链科技有限公司此前为一家从事农产品交易的企业开发了一套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应用项目,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没有银行愿意接入他们的项目,该公司最后只好放弃使用区块链进行供应链管理。
银链科技首席执行官申屠青春说,区块链本身带来了信任,但是谁来推动区块链应用,这是需要公信力的。目前,只有央行或者行业龙头企业才有能力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其他机构囿于公信力难以成为区块链落地的“推手”,多数可能成为“炮灰”。
“币圈”降温“链圈”加速
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区块链的投资价值究竟有多大?一些业内人士对此保持谨慎的态度,认为要区分“链圈”与“币圈”,不少“链圈”创业者关注区块链应用研发,而“币圈”若与虚拟货币相联系,投资者则需要谨慎对待。
“在‘币圈’中,一定程度存在泡沫、甚至集资欺诈。”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够对现有的信任机制起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作用,其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仍有待观察。
据专家介绍,近来“区块链”类诈骗案件频发,不法分子常以“投资虚拟货币周期短、收益高、风险低”为借口,骗取用户信任并诱使其转账进行投资。同时,他们还隐藏网站域名和各种联系方式,使受骗者无法验证公司资质,因而轻信诈骗套路。
面对潜在的诈骗危机,老百姓如何避免上当受骗?曾光建议,一方面应客观理性看待区块链的价值,不要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尤其要避免盲目、从众的投资心态;另一方面,遇到区块链相关的投资项目时,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轻易向个人账户转账,务必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其公司信息,以防轻信虚假投资骗局。
事实上,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误区正在得到澄清,去伪存真、回归应用逐渐成为区块链行业的共识。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区块链和ICO融资是两码事,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在于建立信任,而ICO仅仅是利用了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发行代币的激励机制而已,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7月19日,在北京举办的“链向未来·全球区块链应用价值峰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区块链技术为政府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产品溯源、传媒版权认证等提供更多解决思路,在了解其暂时短板时,不妨用开放态度关注这一技术。
赛迪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刘权表示,区块链技术承载的延伸意义已经远超加密货币这个范畴,它可以在没有权威机构介入下,让未曾相识的合作双方也能互相信任。这种被通俗理解为“分布式记账”的技术,因可建立互信的技术机制,能处理许多原本由中介机构代理的交易,进而削减交易成本。
刘权认为,区块链技术还为信息防伪和数据追踪提供了革命手段,区块链中的数据区块顺序相连构成数据链条,可防止人为篡改时间,并追溯以往时间信息;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算法以及电子签名应用等,还能很好地解决信息保护和授权访问问题;慈善款和补贴被挪用等问题,都会因区块链技术应用而减少,因为利用该技术的可编程特性,在资产转移的同时嵌入一段代码,可规定资产未来的用途范围,防止挪用。
越来越多国家也开始对区块链技术产生兴趣。据赛迪区块链研究院统计,目前包括美国、印度、日本、德国等全球20多个国家政府专门立项研究区块链技术,或成立相关研究机构。
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币圈”的降温正在给“链圈”带来发展机遇,以BAT为代表的大企业积极布局,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区块链应用开始落地,信息溯源、金融交易、法律存证是目前区块链应用的主要方向。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和正品溯源,产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26个品牌奶粉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未来,这样的技术手段还将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约3700个商品类别。此外,蚂蚁金服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也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实现善款来源和去向可追溯。截至2018年1月18日,共有2100万人次向831个公益项目捐赠,捐赠金额达3.67亿元。
资产生成链条长、信息真实性存疑是资产证券化长期面临的问题。2017年7月,百度发布了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将融资企业、信托、律所、投资人等全链条纳入区块链网络。“百度-长安新生”汽车贷款成为首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基于区块链的私募产品。
区块链技术的存证功能在法律领域也开始发挥独特的作用。腾讯牵头成立的微众银行与广州仲裁委员会共同将贷款合同要素保存在区块链上,一旦出现贷款逾期等争议,仲裁机构可以依据区块链上事先保存的信息快速、准确地做出仲裁。2018年2月,广州仲裁委员会做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第一份不良贷款仲裁决议。
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工信部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已超过450家,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诈骗、泡沫容易在行业发展的早期出现,随着监管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将趋于规范。当务之急是要做出实实在在的‘爆款’应用,让区块链回归其真正的应用价值。”申屠青春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