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天,成功的企业家们即使站上了世界首富的位置,也无法预见未来。
所以想要成为人中龙凤,那你就需要拥有这样一项能力,它就是——对 " 趋势 " 的预判。
每个行业的领头羊们,都想透过历史和现在的经济形势分析行业走向,粮油行业也不例外。
在中国,粮油行业的竞争虽不如新零售般猛烈,但上有国企中粮福临门,下有外资金龙鱼猛追。
在中间上下应对的民营企业山东鲁花,能在双方重压之下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谁曾敢想,就是这样一家闻名世界的民营大企,却曾是一家负债累累的小作坊。
而带着鲁花 " 起死回生 " 的,却是个只有大专文凭的小站长 .....
小站长独撑危局,以农代工
80 年代初期,中国是一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粮油消费和粮油的加工大国。
据统计资料显示:到 1985 年,全国独立核算的粮油机械制造厂达 233 家,粮油机械工业总产值 3.8139 亿元。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既是花生、玉米的高产地,也是粮油原材料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山东姜疃镇物资站,每年都能高产花生粒儿。倚靠着大自然的馈赠,满载而归,养活了不少父老乡亲。
农产品的畅销对应的却是物资站木材与建材滞销的尴尬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资站的木材囤货越来越多,领导们焦灼不安,工人们也见风使舵,辞职走人。
无可奈何之时,他们找来了山东莱阳的 33 岁小伙孙孟全,并将这个 " 烂摊子 " 丢给了他。
孙孟全 图源:网络
接手物资站的孙孟全不像一般人那样短见,因为他相信:" 此时的农村大地,改革大船刚刚起航,农业发展蓄势待发,但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基础薄弱的问题。"
而物资站现在,正是基础薄弱的时候:4 间平房,5、6 个工人,负债高达 15 万元 .....
不得不说,家徒四壁,人员稀缺,债台高筑,这一切都将 " 薄弱 " 这两个字眼表现的淋漓尽致。
面对如此窘境,孙孟全没有时间畏惧,他决心独撑危局,将局面扭转乾坤。
随后,他重新规划了物资站的策略蓝图,大胆 " 弃工重农 ",砍掉了与建材相关的所有项目,一心钻研农产品加工贸易。
接手仅一年,物资站便开始渐渐回血。
在转向农产品加工工作之后的这一年,孙孟全发现:不仅中国粮油市场需求直线上升,国外亦是如此。
当时,全球技术限制严峻,各地的花生都无法进行绝对的规律性种植。所以多数地区的粮油市场都不得不紧盯着进出口农产品的物资走向。
1984 年,南美一场大旱,加速了粮油行业供不应求局面的诞生。
时势造英雄,孙孟全立马从中嗅到了商机,并贷款 3000 元,向农民收购了足足 500 斤的花生。
随后,以 8000 元的总价转卖给了外贸公司。
不久后,姜疃镇的地瓜丰收,但同样陷入了滞销的窘境。政府本打算一并回收送到机构食堂,但孙孟全却像卖花生那样,寻求出口。
最终,他以 1.6 元每斤的价格收购地瓜,再以 1.8 元卖给酒精厂。滞销的 3 万斤地瓜全部售出,净赚 5000 元。
经过这两件事以后,农民们对新站长孙孟全有了新的认识,领导们也对孙孟全的业务能力赞不绝口。
" 中国花生产业第一人 "
随着物资站收入与人手的增加,孙孟全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并开始大搞实业。
姜疃镇的花生资源尤其丰富,具有开展深加工的基础。
于是在 1986 年,孙孟全将物资站彻底改造,建立了莱阳鲁花植物油厂,开启了生产花生油的 " 油脂时代 "。
都说万事开头难,孙孟全创业之初就遇到了一道难题,而且还是一道全球都还没有解决方案的工艺问题。
原来,在当时,人们主要通过化学浸出的方式压榨花生油。虽然产油率高达 46%--50%,成本也低,但是化学浸出法会有 " 微量化学物质与黄曲霉素残留,严重可致癌,并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E、铁、锌等营养成分。
向来关注农民与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孙孟全,自然不愿意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去伤害他人。
思来想去,他决心自主研发,攻坚克难。
经过 6 年的科技攻关,鲁花终于成功地独创了 "5S 纯物理压榨工艺 "。 ( 即:" 选料 select,焙炒 stir,压榨 squeeze,过滤 seep,存储 store" 五道工艺流程 )
这项物理压榨油工艺,无需使用化学剂,且无化学残留,不会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E 等营养成分。
但产油率低且成本高,就拿花生米来说也只有 39% 的出油率。
在利益与责任面前,孙孟全选择了后者,并坚守 " 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
耗时 6 载的技术攻克,本以为鲁花已经守得云开只等月明。
但 90 年代初期,却突然杀出两大粮油巨头,打破了孙孟全的美梦。
1991 年,合资金龙鱼、中粮福临门出现在中国粮油市场,并迅速成为了行业寡头。
一时间,再无异军突起,即使孙孟全手中有张王牌,但因品牌知名度太小,也只能委曲求全,在散装市场寻求一席之地。
因此,孙孟全找上了外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外商居然以 " 行业潜规则 " 为由,将鲁花与其他粮油产品捆绑销售。
一气之下,孙孟全撤走了产品。不甘在草间求活的他,决心将鲁花规模化、品牌化。
孙孟全的 " 油脂王国 " 与他的实战信条
在鲁花研发出 5S 纯物理压榨工艺以后,虽然在行业内掀起了一阵巨浪,但在行业外的相关舆论仍然平静如水。
在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孙孟全加大了对鲁花花生油宣传及策划的投入资金,并大打差异化,以味道与色泽、价格与品质为突破点,打破了当时市场盛行大豆油为主要用油的局面。
宣传效果确实显著,不久后,鲁花花生油便以一流品牌的身份走进了千家万户,喜讯不断:
2002 年,获国家 " 免检产品 " 和 " 国家级放心油 " 荣誉称号 ;
2003 年成为 " 人民大会堂国宴用油 ";
2004 年,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授予 " 营养健康倡导产品 ";
2005 年,鲁花压榨一级花生油被国家评为 " 中国名牌 " 产品 ;
2006 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 " 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
2006 年实现销售收入 45 亿元
......
这场品牌保卫战,堪称粮油界的 " 奇迹 "。它展现了一个民间小作坊通过自身力量,不断进取从而脱胎换骨的励志形象,鲁花集团也成为了现代化民营油脂企业的成功典范。
苦苦鏖战多年的孙孟全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2011 年孙孟全以 44 亿元身价荣登胡润百富榜第 397 名 ;
2015 年孙孟全家族以 61 亿元财富值跻身《胡润全球富豪榜》内。
结语
在做大鲁花期间,除了上面提到的 " 两场战役 ",孙孟全还大打了第三场战役——种子保卫战。
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倘若鲁花没有良好的原材料做根基,那么一切好油都只是空谈的假把戏。
为了进一步保证种子质量,提高花生油、大豆油的营养价值。孙孟全一面向农民收购花生,一面加强自主研发技术,开辟新一代花生良种。
但是在 2004 年大丰收时的收购过程中,有人提议,降低收购花生的价格。
孙孟全听闻后,气不打一处出,严厉苛责了下属,并在大会上放话:" 做人不能忘本,企业发展也要饮水思源。鲁花的原料都是农民种的,没有农民的支持,鲁花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局面。爱农民就是爱我们自己。"
这件事件以后,鲁花员工们不敢再怠慢农民,而农民们也心甘情愿将自己的花生卖给孙孟全。
对于孙孟全而言,他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油脂王国,更是一个有温度、有责任感、能够带领更多农民致富的民营大企。
孙孟全不像企业家,更像一个农民代表。
因为他太明白 "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的道理。
如今,鲁花员工超过 2 万人,仅 2017 年年销售额就突破 265 了亿元,并在不断书写新的惊人数据。
来源: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