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9 年 11 月 9 日开始,中国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雨雪天气,30 余省被波及。强冷空气横扫华北各地,多地交通因这场历史罕见暴雪而瘫痪。
两天后的 11 月 11 日清晨,顶着漫天大雪,淘宝 CFO 张勇顺利 " 降落 " 北京。打开手机,他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团队的双十一报捷,这让他悬着的心也得以顺利 " 降落 "。
当天凌晨 12 点,中国第一个双十一正式拉开序幕。位于杭州的双十一总部那时还非常简陋,十多人,几台电脑,日光灯,和一个手工调整销售数据的 Excel 表格。
没有预售、没有返券,只有简单粗暴的全场五折。但销售额意外迅速攀升,不到中午,就有多家品牌商打电话称希望下架,因为货仓里的备货已经全部售完。
最终销售的金额定格在 5200 万,这是个夸张的数字,因为此前一些大品牌在淘宝商城(天猫前身)的日销售额仅有几万元,但双十一当天他们卖出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销售额,如果有足够的货,他们可能会卖的更多,其中销售额最多的杰克琼斯整整销售了 500 万。
活动结束后,那些曾经被视为 " 失败者 " 的淘宝员工把打印的 "5"、"2" 和好多 "0" 以及一台圆形石英钟摆成 52000000 后合影。
那个晚上,张勇并不在杭州。他在北京的风雪夜和朋友一起吃火锅。但这个双十一,却成为张勇在阿里巴巴的成名之战。
此前,张勇刚被马云挖到淘宝网担任 CFO,后来还兼任淘宝 COO。第一次做双十一,张勇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目的:当时是淘宝商城诞生的第二年,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这个品牌,他想通过一个活动或一个事件,让消费者记住 " 淘宝商城 "。他和同事一起挑出 11 月 11 日作为活动的时间,原因是这一天处在十一和圣诞节之间,是一个理想的促销时间点。
和现在的胸有成竹相比,那时双十一充满了未知。
要知道此时电商还不是中国互联网以及零售行业的主要话题,在线上占据网民主要时间的是以 QQ、人人网、开心网等为代表的社交产品,虽然和现在一样,网民们同样在双十一当天熬夜,但目标并不是清空购物车而是偷菜;习惯了线下消费的群体,则更愿意接受连锁商超以及百货商场。
张勇也没有意识到,双十一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
十年后已经担任阿里巴巴集团 CEO 并成为马云接班人的他表示,双十一的初衷很简单、目标很纯粹。" 大部分今天看来成功的所谓战略决策,常常伴随着偶然的被动选择,只不过是决策者、执行者的奋勇向前罢了。"
二
电商刚刚在中国兴起的时候,对于消费品牌来说,电商渠道的主要角色是负责清理库存、尾货甚至一部分瑕疵货。
这样的现状让 2009 年开始的双十一险些胎死腹中,本就选择在淘宝上低价清货的品牌方根本不愿意配合淘宝商城再进行 " 全场五折 " 这个疯狂促销目标,即便这次促销不向他们收取任何费用。
经过几次艰难的拉扯后,一些品牌商决定拿出更多手中存货进行促销,更多品牌最终拒绝了这一邀请,错过了第一次双十一,其中一部分选择了在未来某些时间重新加入这个中国零售的重要战场。
另外一些商家则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彼时淘宝大码男装排名前三店铺的负责人李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她看来,当时的双十一很低端,尽管受到了邀请但并没有参加。
这些品牌错过了互联网历史上最早预算超过亿元的宣传活动,这笔钱大部分花于央视广告,也有部分投于线上线下展板与宣传。
此时,刚刚经历了 2008 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阿里巴巴正处于困境之中,其核心 B2B 业务(当时主要是小商品外贸)增长停滞,主打 C2C 的淘宝网仍处于亏损之中。整个外界对阿里巴巴充满质疑,股价表现很差。
新推出的业务 " 淘宝商城 ",入驻者主要面向大企业、大品牌。此时的中国零售行业却并未适应这种新兴模式,招商甚为艰难。
尽管马云亲自主持该业务的上线仪式并组织团队力推,但坚持固有渠道的品牌商们却对电商平台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在各地的招商大会或商品博览会上,他们几乎是一口回绝了淘宝商城的入驻邀请。回顾这种行为时,有后知后觉者形容其为 " 蒸汽时代初期人们担心火车导致母鸡受惊不下蛋 "。
只有一些淘宝大卖家原意尝试这种新模式,但这样的现状很难让马云满意,2008 年年底商城业务主导者黄若不得不选择离职。
" 挽救淘宝商城,不是因为我想做,而是我不能看着它死掉。我坚信 B2C 在未来是一个大趋势。没人管,那我就自己去管。" 张勇回忆说。他接手的时候,淘宝商城团队只剩下 20 多个人。
幸运的是,一批传统企业先后迈进新时代的起跑线。李宁 2008 年进驻淘宝商城,官方旗舰店很快成为其所有店面的销售冠军。2009 年 4 月,优衣库进驻淘宝商城,11 月优衣库官方旗舰店月销售额突破 1 千万元,这是已经在中国打拼 7 年的日本休闲品牌此前难以想象的数字。同时加入的还有联想和杰克琼斯等知名品牌。
事实上,中国零售品牌商也亟需寻找新的出口。相关数据显示,2007 年中国 GDP 净增长 28115 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长 70% 来自国外需求。这意味着当时经济的高速增长却没有反馈到零售行业,当 2008 年经济危机爆发时,一些依赖出口的小品牌商正面临灭顶之灾。
从 2009 年开始,零售业对电商的认识终于开始产生变化。在此前,大多数零售企业电商部门往往由公司网管 + 销售人员 + 财务人员构成,最简单的只有 3 至 5 人。
5200 万拨开了这层朦胧的面纱,从那时开始零售企业的电商部门往往由企业 CEO 甚至董事长亲自挂帅。
当第二个双十一到来,淘宝商城的市场部活动已经演变为整个阿里巴巴集团最重要的活动。该年淘宝商城单日销售额达到 9.36 亿,每秒超过 2 万元交易额,总共 181 家店铺过百万。销售前两名的店铺分别是博洋家纺和杰克琼斯的旗舰店,两家当日的销售额均突破 2000 万。
9 亿的销售额让淘宝商城曾经的 " 失败者 " 们彻底翻身,他们在办公室列队游行,敲打手中一切能敲打的东西。
阿里巴巴上市敲钟人乔丽回顾疯狂的第二年时表示," 第一年所有商户销售五千万,而第二年已经有 11 家突破了千万级,这一年的成绩真正的给了淘宝商城平台、商户、消费者更多的信心。"
这个数字充分展现了中国商业潜藏的能量,国内的工厂、品牌商、中小企业们正在从中国制造的力量开始意识到中国消费的力量。
到 2011 年 6 月,淘宝商城业务正式分拆,并在半年后宣布更换中文品牌 " 淘宝商城 " 为 " 天猫 "。
三
" 爆了?"" 爆了!"
这是 2011 年双十一当天上午,商家之间不断重复的对话,可惜 " 爆 " 这个字指的不仅仅是销量,还包括商家和仓库准备的打印机。由于工作负荷太大,大量喷墨打印机产生自燃。
时至今日,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再次出现,参加双十一大促的商家,早已准备好高速打印机,两台,甚至更多。
另一个要烧掉的则是天猫的投影仪,这一年天猫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直播数据图。凌晨两点的时候,负责投影仪的工作人员慌慌张张跑来询问张勇的助理颜乔,投影仪是不是可以暂停一下,因为实在太热,感觉快要着火了。
几乎就在同时,天猫还上演了另一番 " 午夜惊魂 ",据颜乔回忆,当时整个商家后台配置的衣服颜色尺码全部乱掉了," 这是一个不可想象的错误,如果解决不了,所有发出去的货物将都是错误的。"
天猫技术负责人南天(花名)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黑屋处理,张勇都不敢敲门进去," 后来南天告诉颜乔," 当晚要修复不了,跳楼的心都有。"
当时没有做好准备的还有诸多团队,2010 年双十一前,网上开始流行双十一抢货攻略,不过和现在的 " 必买清单 " 不同,当时攻略主要是帮助消费者提升网速。比如卸载杀毒软件,部分媒体宣称这样能让电脑快一点,抢到的东西更多一点。
第一个几乎被庞大压力压垮的是支付宝团队。
2010 年 11 月 11 日,程立(现任蚂蚁金服 CTO)监测到,零点刚过支付宝业务量就快速攀升,达到平时最高值三倍。尽管团队给系统留有一定容量,但直到凌晨六七点(PC 时代访问量相对较低的时间段),支付宝的业务量依然多出平时几倍。而距离当天还有 30 秒就要结束时,核心账务系统报警声响起,这意味着很可能将迎来漫长的数据库恢复以及完全停止的业务。
在离数据库崩溃仅剩 4 秒的情况下,支付宝的技术团队挽救了双十一的命运,在彼此呼应中,他们飞速敲下一行又一行代码,杀掉所有非关键应用。
2011 年,支付宝技术团队基本扛住了压力,但银行支付开始产生巨大问题。谈到当时的窘境时,支付宝相关人士告诉《深网》:" 幸亏几家银行的网银没在同一时间挂掉,基本是挂掉一家,抢修,再挂掉另外一家,再抢修。"
双十一漫长历史中,这样命悬一线的情况绝非罕见,但更多时候这个未来的超级节日面临的是 " 慢性病 ",比如当时引发强烈关注的 " 龟速物流 "。
2010 年双十一销售额有了爆发式增长,但是巨大的数字背后却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爆仓,这也是国内电商物流史上的第一次爆仓。
在没有增派人手,增派运输车辆的情况下,如此多的订单,把物流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双十一当天的货物,有的到了年底的时候才送到,有的食品甚至已经产生了变质现象,最后卖家和物流相互 " 踢皮球 ",最终受损失的,却是消费者。
另一个问题则体现在品牌方虽然进行了备货,但依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很多品牌方甚至将在其他线下渠道的货拿回来在线上销售,严重影响了购物体验。
四
京东商城的崛起,对提升中国电商行业的整体服务品质功不可没。
自营电商的高成本,以及刘强东不惜耗费巨资自建仓储和物流的偏执,曾让京东长期遭遇资金链断裂的质疑。但品控和物流体验的提升,最终让京东迅速成长为中国唯一能与阿里抗衡的另一电商巨头。
很长一段时期内,阿里与京东的竞争螺旋交替上升。
2011 年 1 月 19 日,马云在京宣布阿里集团将领衔集资千亿人民币投资为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推动社会化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前身)的建设。2012 年 2 月,京东商城上线包裹跟踪(GIS)系统,方便用户实时地了解追踪自己的网购物品配送进度。
天猫之外更多的电商平台也开始意识到促销模式的威力,京东 618、苏宁 818 店庆日等也逐渐演变为电商行业新的集中促销活动。
至此,双十一的影响力迎来一次新的飞跃。
2012 年,号称电商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开打,4 月,苏宁易购、国美旗下库巴网、当当等电商平台先后推出优惠活动;618 京东店庆日,诸多电商平台选择跟进,试图狙击京东;8 月,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以微博的模式宣布在大家电领域向国美苏宁宣战,国美苏宁随即迎战,表示价格只会比京东更低,这被称为电商史上的 815 之战。经此一役,电商新玩家苏宁易购流量涨幅达 706%,国美涨幅达到了 463%,而京东也有 132% 的高涨幅。
从这一年开始,双十一成为各大电商平台 " 秀肌肉 " 的主要战场。
很多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为了双十一进行全民总动员。双十一销量是脉冲式的,当天销量可能达到平时销量的十倍甚至上百倍,企业自身的仓库、员工、信息交互都要为那个可能达到的未来去进行努力。越来越多和电商相关的企业开始选择双十一当晚通宵战斗,就像除夕守岁一样。
返利网 CEO 葛永昌回忆说,当年通宵下班后,一批出租车司机便在杭州街头专门接送这些 " 电商人 "。
张勇也不再有当年的轻松。当习惯身着正装的他在办公室脱下皮鞋换上球鞋的时候,就到了双 11 冲刺的最后阶段。每年都有人变着法儿的想从他那里套话,尤其是关于双十一成交额的预测,但张勇总是回应:" 坐庄的不下注。"
五
张勇创办双十一的第二年,福建人王兴在北京创办了美团。团购作为电商在生活消费的延伸,迅速走入一线城市白领市场。在经历了百团大战、千团大战,与拉手网、糯米网、大众点评等极具潜力的竞争对手激烈厮杀后,美团与大众点评在 2015 年握手言和,合并后的新美大成为中国互联网 O2O 领域一座新的大山。
而 85 后创业者张旭豪在上海交大学生宿舍创办饿了么、同样切入餐饮外卖市场的时候,他或许很难想到,这家最初只是为了方便同学叫外卖到宿舍的网站,未来有一天会成长为独角兽并入阿里,与口碑网合组成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2018 年双十一,阿里本地生活业务首次参战。数据显示,前九个小时,饿了么新零售订单同比增幅 114%、新零售下单用户同比增幅 106%。
电商的触角已延伸到更广阔生活消费领域。
移动支付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这种裂变。2012 年夏天,支付宝和微信相继推出二维码支付,这种基于账户体系的支付方案,相较于传统的现金支付和需要大量硬件设备改造的 NFC 支付拥有天然优势,在大力度的补贴下迅速打开了市场局面,从打车扩展到线上线下的各个应用场景。
消费者在补贴刺激下形成的支付习惯使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优势十分明显,两者合计占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 90% 以上。
2015 年春节,微信红包横空出世,瞬时席卷亿万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仅除夕夜到初一就有超过 500 万用户参与,微信红包一夜之间完成了支付宝花了 10 年才完成的事情,被马云形容为 " 偷袭珍珠港 ",而此后短短三年多时间,微信支付便收获超过 8 亿用户。
2018 年双十一,一家新成立三年的电商黑马拼多多走入了更多人视线。拼多多的逆袭,很多人认为与微信支付带来的在线支付用户群体下沉紧密相关。很长一段时间内,拼多多的生意和它的用户一样被 " 五环内 " 的人所忽视,直到今年 7 月拼多多上市,下沉流量的价值才真正得到广泛认可。
如果说双十一最早出现的几年,阿里极大推动了中国电商发展的步伐,那么,如今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和创业者的创新探索,则共同推进了电商在中国的纵深发展,而阿里也得以从外部加倍汲取回报和巨大势能,这也是如今双十一成交额暴涨的重要原因。
双十一是中国商业变化的反应,也是消费升级、消费需求变化的缩影。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 2009 年拥有 1.3 亿网购用户,网上零售市场规模 2670 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1%;2017 年中国网民规模达 7.72 亿人,当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 71751 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9.6%。
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手段,双十一激活了中国部分内需,而这只是中国经济强大内需消费的冰山一角。
六
2016 年 11 月 11 日,天猫双十一销售额突破千亿。一个未受人关注的数据则是前 100 亿交易额中,无线交易额占比超过 85%,并一度逼近 95% 的峰值。
一年前,北京水立方,一场由冯小刚执导、诸多明星参与,湖南卫视、优酷土豆网和芒果 TV 互动直播的 " 天猫 2015 双 11 狂欢夜 " 首次开演。这场被称为 " 双 11 春晚 " 的大型晚会,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平台,实现边看边玩边购物。这场用两个月时间筹备的晚会从此成为天猫双十一的常备项目。
2014 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在上市前,马云在阿里内部表态称 " 在无线上没有建树,我们就不该考虑上市 ",随后阿里开始 "All in" 无线。2014 年天猫双 11,总成交额 571 亿,其中无线成交 243 亿,占比 42.6%。
事实上,直到 2014 年,在双十一媒体大厅的桌子上,还摆放着实体网线;而到了 2016 年,无线网络的普及已经让这根网线不复存在。
一些国产手机品牌商因此而受益,在近年来的双十一上,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为销量排行榜冠军打得头破血流。
2015 年,在 " 双十一 " 结束前两个小时,小米团队看着与华为的数据旗鼓相当,临时决定给每个用户发出 50 元手机优惠券,只要在天猫旗舰店购买手机就能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米在最后时刻提升了销量。
一位小米中层管理人员曾告诉《深网》,就在天猫双十一当晚,小米负责双十一督战的一位朱姓女高管在现场直接哭了出来,因为这一仗打得太过惨烈,好在小米最终拿下了手机销售量第一,而手机总销售额则被华为摘得桂冠。
在这样的竞争升级背后,对传统零售的改造正在浮出水面。
一位传统品牌销售商对《深网》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前,很多品牌商并不知道自己的货在什么地方:"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线上(电商)和线下的货并不互通,数据不融合。线上还好说,线下的货往往堆在渠道商的仓库里,直到年底才发现这个货并没有卖出去。"
2014 年,以晋江系为代表的鞋服销售品牌出现了大面积的积压库存,背后的核心原因就是渠道的数据彼此之间并不打通。
安踏集团主席丁世忠表示,以前传统零售通过订货会的模式销货,经销商把货物全部拉走,看上去卖了很多货,但等到年底一回款,发现货都没卖出去,都压在库里," 安踏自己做了一套商品数据化的系统,他知道自己的货在哪里。"
一大批线下渠道商开始按照中国电商的思路改造升级,事实上中国零售业在过去十年迎来了商业大发展时代,在和线上电商平台进行深度结合后,中国零售业已经成为了全球零售业的学习范本。
在大洋彼岸,一个百年零售巨头西尔斯则贡献了反面教材。大部分中国人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这家商业巨头开创了 " 向所有人出售一切 "(Sell everything to everyone.)这一商业概念。但它在 80 年代被沃尔玛、家得宝等运营方式更科学、效率更高的大型零售企业超越。2003 年,新的领导者试图让这个零售巨头直接进化到数字时代,通过关闭实体店铺的模式。
可惜面对亚马逊这种在技术层面几乎碾压一切对手的科技巨头,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后,西尔斯在线上零售领域所占的份额还不足亚马逊的零头。近日,西尔斯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2016 年 10 月 13 日,马云在云栖大会发表主题演讲时谈道:" 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
随后京东提出 " 无界零售 " 的概念,苏宁则提出 " 智慧零售 ",国美打出了 " 共享零售 " 新战略。
从 2016 年下半年开始,新零售或者说智慧零售开始在双十一当天彻底展现力量。马云表示,新零售是 " 线上线下的结合 "," 人、货、仓、配 " 的结合,但是电商就像空军,它必须要有地面配合,如果电商发展很好,实体商场发展不是很好,对大家都不好。
刘强东说,三年前就看到了和线下结合的趋势,所以投资了永辉,而且跟沃尔玛进行结盟,现在还有更多的线下合作。
2017 年,天猫把双 11 称为线上线下联动的大狂欢。为此,阿里布局 52 个核心商圈,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主要城市,辐射消费人群超过 1 亿,所有参与活动的线下实体店总营业面积保守估计超过 120 平方公里。张勇表示,双 11 改造了 100 万家门店,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让他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同时有 5000 万消费者参加了双 11 互动。
而同样深度布局线下的京东在去年已经布局了超过 160 家京东之家和京东专卖店、近 200 家京东母婴体验店、超过 1700 家京东帮服务店、超过 5000 家京东家电专卖店,以及沃尔玛在全国的 400 余家门店、京东合作品牌商家的近万家门店、接入京东掌柜宝的数十万家便利店。
今年阿里巴巴更是推出了双 11 合伙人计划,天猫、淘票票、高德地图、咸鱼、口碑等线上平台以及盒马、饿了么等线下消费场景还有银泰商场、居然之家、大润发等阿里巴巴的线下战略合作伙伴,都将全部投入到双十一战场。
事实上,尽管双十一期间线上线下业态千变万化,但最终要回归零售行业的本质,即成本、效率、体验。中国的传统零售行业,正在享受电商发展带来的技术以及模式红利。
时至今日,双十一已经成为了零售业态的风向标,绝大多数品牌在双十一期间不仅仅清货而且会发售新品并拿出他们最适合的产品。
双十一早已脱离阿里的范围,它成为了整个中国零售业态自我考核的终极目标,围绕着这一天峰值进行的未来建设已经成为参与方必须考虑的方向。跟随张勇十年的助理颜乔如此形容双十一:" 在这背后是整个中国商业的进程,双十一就是让商业去碰触极限,然后让整个商业基础设施跟着向前走。"
十年前双十一诞生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随后十年则是中国商业市场大爆发的十年。双十一背后发生的中国零售业创新变革,或许将成为中国向世界输出的最大商业财富。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