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是我国流传数千年的传统民间美味佳肴,口感好、营养高,被外国人称为 " 东方奶酪 "。在众多腐乳品牌中,王致和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008 年," 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 " 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 " 国宝 "。
公开资料显示,王致和腐乳在北京市场覆盖率达 95% 以上,不仅行销全国,而且还远销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卖得那么好,但在资本运作上,上市未果似乎一直是其经营主体北京二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商食品)的一块心病。
近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信达资本(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信达天津)相继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二商食品全部股份。
图片来源: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梳理发现,自 2010 年成立以来,上市便是二商食品的重要目标。而作为其发起股东之一,中国信达曾被认为是二商食品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推手。
实际上,公司近来低迷的业绩似乎成为中国信达方面退出的原因之一。2015~2017 年,二商食品开始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2017 年亏损超过 1500 万元,老字号食品的年轻化转型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难点与痛点。
12 月 10 日下午,记者针对本次信达系公司的股权转让原因和其上市计划对二商食品进行电话采访,对方表示并不能就相关问题进行回应。
上市壮志难酬又迎二股东退出
作为老字号 " 专业户 ",北京二商集团(以下简称二商集团)麾下共拥有王致和、六必居、月盛斋、京华等 17 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其中,王致和腐乳是该集团最知名的品牌产品,其酿造技艺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伴随着这些老字号品牌的加持,二商集团在资本市场的野心也逐渐显现。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梳理发现,早在十年前开始,二商集团便在为上市开展一系列资本动作:
2007 年 4 月,二商集团将王致和、宫颐府业务及优质资产独立出来,形成北京二商食品有限公司,即二商食品的前身。
2009 年,二商集团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将旗下 14 家企业的各项债务共计 2.84 亿元一并打包给中国信达,与中国信达和北京市国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二商食品共同持股。
2010 年,二商食品改制为股份公司。
在一系列高调的资本动作背后,时任二商食品董事长孙杰曾对媒体表示,力争 2012 年前让二商食品在主板市场实现成功上市。
2011 年,二商食品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了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信达天津和北京新希望产业投资中心四家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据《北京商报》2012 年 11 月报道,二商食品表示在当时已基本完成了内部资产整合重组工作,2013 年 3 月初,其将向证监会正式上报 IPO 申请材料。
不巧的是,从 2012 年 11 月开始,国内 IPO 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暂停期。2013 年 11 月,证监会宣布重启 IPO。但此时的二商食品似乎已经失去了上市的最好时机。而经历几番股权变动,二商食品也与上市计划渐行渐远。
记者梳理企业信用信息资料了解到,2016 年至 2017 年间,上海金砖一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盈信国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继成为二商食品股东。同期,北京新希望产业投资中心退出了二商食品的股东名录。
继 11 月 27 日公司第二大股东中国信达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二商食品 17.6675% 的全部股份后,12 月 7 日,信达天津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二商食品的全部 4.1985% 股份。
记者了解到,作为二商食品的发起股东之一,在资本运作上富有优势的中国信达曾被认为是其上市路上的重要推手。孙杰此前接受采访时曾透露,中国信达积累的丰厚的资本市场经验正是二商食品所需要的。
但眼下,随着中国信达方面相继挂牌做出股权转让,二商食品的上市计划也变得遥遥无望。
从年赚 6000 万到年亏千万
在二商食品迟迟没有完成上市计划的背后,公司近来低迷的业绩似乎是最大的坎坷。
二商集团发行债券披露的信息显示,2013~2014 年,二商食品业绩的走势较为稳定。期间,公司每年营收规模均达到 10 亿元以上,净利润维持在 6000 万至 6100 万元。但这样的趋势并没有继续保持,2015~2017 年,公司开始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
2015 年,二商食品亏损额度高达 8621 万元;2016 年、2017 年公司分别亏损 2235 万元、1524 万元;截至 2018 年 10 月 31 日,公司实现净利润 2434 万元。这样的业绩波动走势显然让二商食品与上市计划渐行渐远。
图片来源: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了解到,拥有老字号品牌虽然是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就目前状况来看,这类公司的发展状况却不甚乐观。《每日经济新闻》在 2017 年 3 月曾报道,当前全国由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超过 1100 家,如果算上地方认定的老字号,整体估计有上万家之多。但在此之中,真正完成上市的企业实际上不超过 100 家。
前海梧桐并购投资基金侯海文此前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表示,当前老字号目前大体上可归结为 3 个梯队:
一线品牌如同仁堂等,已经上市。
第二梯队则是尚未上市但知名度和经营业绩都还不错的公司,例如稻香村等。
第三梯队显得相对困难,这一部分大概占到老字号的六七成。
实际上,不少老字号品牌的竞争对手并不在老字号圈子内,而是市场上其他的同行业品牌。其面对日新月异的消费市场,亟需完成机制创新、品牌创新和产品创新,老字号需要争夺更多的市场,争夺年轻的消费群体。
品牌专家尹杰表示,当前的一些老字号企业体制和观念滞后,阻碍老字号的改革创新;产品和技术陈旧,制约着老字号的价值提升;资金短缺,抑制了老字号的发展活力;品牌传播意识淡薄,无法发挥老字号品牌优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