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动荡的2018年之后,影视上市公司的第一份年报终于出炉了。营收微增,净利大降,来自横店影视的这份不算好看的数据,在院线新政的背景下有点不够应景。
但横店影视的这份年报,暴露出了银幕高增长下国内院线票房产出难以为继的普遍困境,也是眼下影院需要共同面对的迫切难题。
票房数据显示,本周工作日大盘同比去年跌幅扩大至3成以上。截至3月13日,全年累计票房(164.5亿)已比去年同期倒退14亿之多,观影人次也减少了近8000万。
所有的信号都在预示着2019年将是国内影市颇为低迷的一年。去年为了完成600亿的票房目标,不仅原计划的票补限制取消,临近年底更是放入多部好莱坞大片救市,终于赶在最后两天超越了2017年的成绩。然而今年,在2018年税务整顿的影响发酵后,国产片的供应量可能会更加不足。
数娱梦工厂统计后发现,今年截至今日(3月14日)国内共计新上映影片86部,而去年同期上映影片数量为104部,降幅接近20%。从整体立项数量上来看,今年前两个月影片备案数量也同比减少了25%,缩减超百部。
这或许意味着,引进更多国外影片以支撑票房增长,会是未来一段时间不得不做的选择。
然而春节档以来影院普遍的高票价,已经将很多观众挡在了门外。截至3月13日,全国观影人次同比去年已经减少了8000万,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增量正在急剧下滑。
院线股惨淡:电影放映毛利率已为负?
2018年从春节档之后便后继无力的影市,真切反映在了院线股惨淡的年度业绩上。
横店影视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2018年实现营收27.24亿元,同比微增8.22%,扣非净利为2.49亿元,同比下跌11.5%。
这也是横店影视自2017年上市以来,连续两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快速上涨的电影放映业务成本,对横店影视的盈利造成不小冲击。其2018年营业成本为24.05亿元,相比于2017年的21.63亿元增长11.19%,其中电影放映业务成本达到了20.77亿元,同比增长了12.83%。值得注意的是,该业务成本已经超越了20.34亿元的营收,毛利率已为负(﹣2.11%),比上年同期减少6.77%。
也正是在过去的一年,横店影视的开业影城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新开影院达到52家。2018年末共拥有402家已开业影院,银幕2470块,实现票房收入24.61 亿元,同比增长8.32%,院线排名第8。
但在跑马圈地之时,场均收益和单银幕收入的下滑也摆在了快速扩张的院线面前。拓普数据显示,横店影视的场均收益从2017年的528元下滑为2018年的487元,单银幕收入也从115万元下滑到105万元,下跌8.7%。
为了缓解业绩压力,横店影视也在年报中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确保影院增量的同时对物业条件较差、经营困难的已开业影院进行关停,2018年关停2家影院,银幕14块,均处于华东区域,预计2019年将会关闭5家(银幕30块)影院。
同样的原因也导致了金逸影视糟糕的业绩。其最新的业绩预报显示,2018年营收20.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是1.59亿元,下跌24.64%。
拓普数据显示,金逸影视的场均收益从2017年的671元下滑到2018年的601元,单银幕产出也从138万元下降到122万元,下跌11.6%,虽然在数据上依然比横店影视好看一些,但下滑趋势比横店更为严重。
万达电影首次净利下滑,观影人次瓶颈加速到来
除了这两家难兄难弟,院线龙头万达电影的日子也不好过。
根据万达电影2018年业绩预报,其2018年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6.59%,这一增速创下新低。回顾2012年到2017年,万达电影的营收增速最低为2017年的18.02%,最高为2015年的49.85%。
在净利润方面,2018年万达电影预计实现12.93亿元,同比下降14.72%,这是万达电影多年来首次净利下滑。2012年到2017年,其净利增速最高为2013年的55.18%,最低为2017年的10.92%。
其电影放映业务的毛利率也在下降。上市前的2014年,万达影城电影放映业务的毛利率为19.68%,至2018半年报的最新毛利率则为14.46%。另外单银幕产出也从2014年260.42万元跌到了2018年的不足166万元。
连IMAX这种高端影厅,也开始面临营收和净利双双倒退。根据IMAX中国2月底发布的2018年报,其过去一年总收入为1.175亿美元,同比下降7%;毛利为7525万美元,同比下降2.7%;经调整利润达到4428万美元,较去年同期降低3.6%。
高速扩张的影院数量以及由此而来的单银幕产出下降,造成了IMAX走低的业绩。从2015年上市到2018年,IMAX的影院扩张基本与国内影院的增长同步,从307家不断增长到如今的639家,年均增长超百家,与此同时单银幕产出也从2015年的134.5万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61.6万美元,4年时间已经腰斩。
虽然目前披露业绩预告以及年报的院线公司只此几家,但放眼全国已经可以预判,2018年对于院线是艰难的一年,而这种业绩困境今年预计也难以缓解,毕竟院线新政刺激下,影院的扩张将继续高歌猛进。
去年18.31%的银幕增速已经远高于9.06%的票房增速,更是大幅超过了5.93%的观影人次增速。从下图可以看出,去年全年几个重要档期的场均收益与2017年相比全部统一下滑,另外除了春节档,其他各大档期的场均收入已经是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进入到2019年,情况进一步恶化。拓普数据显示,算上服务费,今年的平均票价截至目前达到了39.75元,比去年的35.32元上涨了12.6%。观影人次也应声而落,截至昨日(3月13日),总观影人次较去年同期缩减了近8000万,降幅达到了15.85%,1-2月全国电影总票房较去年同期下跌4.13%。
观影人次的增长瓶颈正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到来。此前被寄予厚望的三四五线城市增量,已经在快速放缓。
(2014-2018年各线城市观影人次增速)
2014-2015两年间,三四五线城市的观影人次增速维持在40%-65%之间,但2016年以来快速下滑,从20%左右下滑到如今的10%左右。
市场遇冷下观望者居多,重要档期影片迟迟未定
一位影投公司的从业人员向数娱梦工厂预判了今年的形势,“影院领域接下来最大的机遇,在于合并同类项从而提高市场集中度,这样才有可能孕育出新动能。在此之前,观影人次下降的局面将继续延续。”
不过该人士乐观预计,整体票房保持平稳增长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流浪地球》等影片的出现,增大了制片领域向更多新维度、新类型拓展的可能性。
观众端的萎缩还不是唯一需要担忧的。
数娱梦工厂了解到,低迷的市场表现正在影响各个片方的决定,与近两年重要档期硝烟弥漫竞争激烈不同,如今在档期选择上片方们的行动更为慎重。
“据我观察,国产片很多都在观望,重要档期很多影片都还没定档。”一位片方人士向数娱梦工厂表示,“大家都担心市场不好。”
这样的担心显然是出于前车之鉴。2018年除了春节档实现了67%的大幅增长,随后暑期档173.8亿元的票房成绩仅比2017年增长5.7%,国庆档同比跌幅近三成,年末贺岁档票房从36.6亿元跌到26.3亿元,降幅达14.3%。
而今年这样的颓势从春节档便已开始。58.4亿的收官票房同比增长仅1.2%,观影人次则减少了1500万,这意味着今年春节档票房能够实现微涨,靠的只是票价的提高而非市场的改善。
这也难怪会有影视公司负责人向数娱梦工厂表达了对今年影市的乐观预判。他的乐观态度是基于票价上涨。
另一方面,重要档期影片空缺,与去年行业税务严查的大环境同样息息相关,不少项目停滞或者延缓拍摄,导致了今年国产片的缺乏。
“去年下半年查税对行业影响很大,很多公司因为这个也都在观望。”上述影视公司负责人向数娱梦工厂表示。
数娱梦工厂统计后发现,今年截至今日(3月14日)国内共计新上映影片86部,而去年同期上映影片数量为104部,降幅接近20%。
从整体的立项数量上看也有着明显下降。数娱梦工厂根据国家电影局电影剧本备案情况统计,今年1-2月电影剧本共计备案数量为367部,而去年前两个月的备案数量为488部,降幅达到了24.8%,数量缩减超过百部。
整体项目的减少对于今年国产片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目前尚不能做出定论。不过早在去年税务整顿之时,已经有业内资深人士向数娱梦工厂表示,2019年的影市将会是国产片项目严重缺乏的一年,总局方面或许将引进更多的国外影片以救市。
不过今日一位接近进口片配额谈判的国企人士向数娱梦工厂表示,“中美双方政府的谈判目前还没结束,配额问题的最终走向还不是很清楚。”
从一些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放开进口片配额的可能性不大。一位影片投资人士向数娱梦工厂分析,“现在的情况是需要市场自我调节优化,而不是管理层政策实现大转向,政策层面其实可预计性已经非常强了,毕竟行业风险正在降低。”
【来源:数娱梦工厂 作者 :郭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