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在日本自卫队的一场演习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当时一名坦克兵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将坦克内部的显示器连接到游戏机上,然后窝在坦克车里打电动打发时间,结果被巡查的长官发现。上司训斥他说:"这样散漫,如果遇到战事怎么办?"这名士兵满不在乎地辩解道:"如果我们都已经参战,那说明我们的空中和海上自卫队已经完蛋了。那样的形势下,我们还是直接投降会比较好吧。"
此事在当时被日本主流媒体大量报道,引起日本全社会大讨论。老一辈的"昭和男儿"们对此痛心疾首,怒斥平成年代的年轻人为"平成废物",认为日本昭和年代积攒下来的经济、社会、文化成就都会在这帮"平成废物"手里彻底败光。
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就曾说:"平成时代的年轻人只关心以自己为圆心半径3米内的事情,他们没有争取成功的欲望、学习能力低下也不知进取,遇到困难立马退缩,一需要思考就马上放弃,人云亦云,只追随别人的脚步。平成男性也不会主动承担养家糊口和养育生育的义务,都纷纷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只顾自己的发展。"
网络上,有不少人称日本的近代史是"明治养士,大正养国,昭和养鬼,平成养豚"。
面对这种几乎是全社会压倒性的指责,这些平成废柴们表现得相当淡定,甚至有些冷漠。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既颓且丧,人间皆是不值得,甚至连争辩这种事都毫无意义。他们自称"平成死宅",奉行不买房、不存款、不恋爱、不结婚的生活准则,日夜沉迷于游戏、动漫、二次元世界,对于先辈们所推崇的传统家国情怀、财富、爱情、婚姻、奋斗等等毫无兴趣。
2019年4月1日,日本宣布,明仁天皇将于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德仁将于5月1日即位并改元,年号定为"令和"。
日本的平成时代即将画上句号,那么平成三十年中的日本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1. 昭和怪盗的失策
昭和年代的最后十多年里,日本经济达到了该国近代史上的巅峰,这种社会状态可以从昭和年间的一些新闻事件中管窥一二。
1968年12月6日,日本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经理收到一封恐吓信,信中要求银行派一名女职员在第二天下午5点前将300万日元送到指定地点,否则就炸掉该经理的家。银行立即报警,当日警方在犯人指定的地点布置了50名警员,然而犯人并没有出现。
4天后的早上9点30分左右,一辆日产运钞车装着2亿9430万7500日元,由日本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出发,前往东京芝浦电气府中工厂。这些钱是工人的年终奖,被分别装在三个保险箱中。
当运钞车经过府中监狱后面府中市荣町学苑路的时候,一名骑摩托车的男警察忽然出现,将车拦下。运钞车司机打开车窗询问情况,该警员说:"你们银行巢鸭分行行长的家被人放了炸弹,刚接到通知你们这辆车也有问题,要检查一下。"运钞车上的人都知道4天前的恐吓信事件,于是按照该警员指示下了车。
这位警员自己登上运钞车做安全检查,但几秒钟后,车内忽然浓烟滚滚。该警员大喊:"要爆炸了,你们快逃!"然后驾驶运钞车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
正当银行职员们赞叹这名警察"英勇果敢"之时,有人忽然发现,现场遗留的警用摩托车是普通摩托车改造的,外形酷似,但实为赝品,于是才发现受骗上当。
20分钟后,除了伊豆小笠原群岛以外,东京都全域进入紧急状态追捕犯人,但经过一整天的盘查,没有发现犯人的踪迹。
之后,日本警方连续7年追查此案,但仍然未能破获。1988年12月10日,该案超出诉讼时效年限,该抢匪彻底平安了,然而此时已经到了昭和年代的最后时光,平成年代即将于1989年1月8日拉开序幕。
对于这种现实中的"怪盗基德",我不知道该说他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1968年之后,日本经济开始了一场奇幻漂流,这大概是那位"成功"的窃贼万万没有想到的。
1979年,日本钢铁产量成为全世界第一;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成为全世界第一;1981年,日本机床产量成为全世界第一;1987年,半导体产量成为全世界第一。80年代后期,全世界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基本都是日资银行。
另一方面,日经指数于1989年12月末达到当时的历史最高纪录38915点,而日本房价已经到了"卖掉东京,买下美国"的高光时刻。
著名中日关系研究专家、中国前驻日总领事王泰平先生在近期的一篇文章里写道:
昭和时代的最后10年,是继50~70年代高速增长后又出现的一个繁荣期,被称为日本战后经济"最最辉煌的10年"。政府和人民都呈暴富状态,遍地是黄金,弯下腰就能捡到钱,是当时的写照。
那时,东京最繁华的银座街头出现了一亿日元的大额银行存单在空中飘飞的景观,树丛中发现的两亿日元现钞无人认领。一个名叫大贯九男的驾驶员在大街上捡到一个包裹,里面有刚从银行取出的一亿日元。大贯通过警察寻找失主,半年过去未见有人认领。于是,按照日本的法律,拾主大贯得到了这笔巨款,扣除税金和保管费等,实得6600万日元。这就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一亿日元事件"。
众多上班族都是下班时挥舞着万元钞票争抢起步价为1万日元的出租车。1988年8月刊行的《週刊文春》杂志甚至载称,某夜10点,有位大企业的中层干部竟然为了乘上5分钟车程的出租车,在银座附近砸了100万日元。当时野村证劵公司给每位职工的年均交通补贴是300~400万日元,中层干部一年是3200万日元。"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之下,1968年12月的三亿日元劫案就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了。
钞票是可以追踪的,所以如果这名男子在1988年之前将这笔钱拿出来用,大概率是会被警方发现蛛丝马迹而被捕。但是如果他将这笔钱藏了起来,一直等到平成年代才开始使用,那么那三亿日元与他二十年担惊受怕的生涯相比,就显得相当的不值得了。
2. 昭和的繁荣与平成的衰落
2018年4月下旬,《朝日新闻》就通过邮件方式,在日本国内开展民意调查,调查的主题是:"平成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在其后公布的结果中,名列榜首的分别是:动荡、停滞、进步、保守、稳定、黯淡、活力和光明。
动荡与稳定、停滞与活力、进步与保守、黯淡与光明,这明明是四组反义词,它们怎么会构成日本人对平成年代的集体回忆呢?
这是一个看似奇怪的结果,但其中也有其脉络可循。
如前所述,昭和末期,日本的政府和人民都处于暴富状态。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汽车、家电是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由此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日本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建设,修建公路铁路网络,拉动内需,提振景气度,到处一片繁华。金融业越来越发达,日资银行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地产业繁荣到可以让日本人相信"卖掉东京,买下美国"这种荒谬的事情都可以成立。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突破1100万辆,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八十年代,日本创造的gdp最高达到美国的70%。与此同时,日本产品广泛出口海外,美国20%的半导体器件,30%以上的汽车,50%以上的机床等都是日本货,日本制造业的发达让他们无比自信。
1985年,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1986年到1991年,日本在海外投资总额高达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日本国内的地产大亨在世界各地投资房产,声称五年之内要买下半个美国,然后再以租赁的方式高价租给美国人。
1980年至1988年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0倍以上。日本人拥有2850亿美元的美国直接资产和证券资产,控制了超过3290亿美元的美国银行业资产,控制了加利福尼亚州银行业资产的25%以上及其未清偿贷款的30%,在美国拥有的不动产超过欧共体的总和,购买了30~40%的美国财政部债券,占有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5%。美国媒体惊呼:"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民众的狂热程度也是一样。不少日本富裕阶层热衷于购买海外地产,国内社会一样是灯红酒绿、夜夜笙歌,年轻人也热衷于各种信贷,急于提前消费,人们相信未来一定能赚更多的钱,足以轻松填补当下的消费。
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超越美国并不是一个口号,它已经成为一个不断清晰的事实。只要平成年代能够继续维持昭和年代的经济增速,不用等到2000年,日本就将超越美国。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实现。
1990年以前,日本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发展,几乎所有国民的收入都在持续不断地上涨,但这一切都在1990年戛然而止。
日经指数在1989年12月末达到38915点,之后开始一路走低,1990年3月22日,跌破了3万点,1990年10月跌破了2万点,这样的走势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
地产也是一样。1990年3月27日,日本大藏省发布了不动产融资总量管制的通知,当年夏天,日本土地价格首次下降。到了1992年,日本全国平均土地价格出现了17年来的首次下降。一个看似永远不会破灭的泡沫开始崩塌。
随之而来的是金融企业破产潮。从1991年到2000年,日本破产的金融机构高达200家左右,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非银金融等等。此前日本盛行的各种传销企业、庞氏骗局开始显出原形。
平成初年的经济衰退并没有像当时日本政府描述的那样迅速结束,之后的事实证明那并不是经济周期中的一次正常回调,而是一次全面的大萧条。
1997年~1998年,日本金融机构破产潮出现高峰。先是寿险公司日产生命破产,这是二战后日本保险行业第一次有保险公司破产;之后北海道拓殖银行破产,这是日本一家大型银行;再之后是日本四大券商之一的山一证券公布自主废业。
那些年日本大型企业的雷层出不穷,到了2001年9月中旬,日经指数跌成了四位数。
经济上的停滞导致了日本民众对于政府的强烈不满,于是政治上也开始动荡。据统计,平成三十年中,日本首相更换18次,平均每任任期不足两年,甚至还有两位首相任职时间不到70天。
政治的动荡反过来又恶化了经济的状况。因为任职时间过短,导致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政策缺乏延续性,新任内阁一上台就忙着推翻前任内阁的政策,而往往等不到贯彻新的政策,又有新的内阁来取代他们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平成元年是日本泡沫经济的顶峰,1990年初日本股价开始下降,夏天土地价格开始下降,之后是经济的全面崩塌。从1990年到2018年,日本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左右,日本经济不但没能超越美国,而且被之前远远落后于它的中国反超。
昭和时代后半段,日本从1945年战败后的一片废墟中起步,仅用了23年就实现了战后复兴,并超越了西德,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这种反差自然会让从昭和年代走过来的日本人生出今夕何夕之感,老一辈的"昭和男儿"自然而然地对平成少年们生出鄙视之心,故而称之为"平成废物"。
3. 少子高龄化:平成时代的社会凋敝
如果说平成时代的经济衰退只是让昭和一代对平成一代"怒其不争",那么"平成废物"们的生活方式更是让昭和一代感到绝望。
在昭和一代看来,这些平成时代的人对于世事毫不关心,他们日夜沉迷于游戏、动漫、二次元世界,对于赚钱、消费、买房毫无兴致,宁可省着点过苦日子,都不愿意努力奋斗去赚大钱。更绝望的是,他们对于恋爱、结婚都毫无兴致,单身是社会常态,甚至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打算孤身终老。作为社会最小组织单位的家庭,早已开始瓦解。
在日本,截至到50岁还未结婚的人就会被归为终身未婚者。在昭和年代,这种终身未婚者是非常罕见的,基本上所有人都会结婚。1985年的日本国势调查显示,终身未婚的男女比例均不足5%;但是2015年日本国势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未婚率为23.4%,女性为14.1%。30年间,日本男性的这一数值增长了6倍,女性增长了3倍。
从未婚男女的年龄变化来看,日本男性未婚者最多的是30~49岁,女性未婚者最多的是20~39岁,四十岁左右的男性和三十岁左右的女性的未婚率最高。这表明在日本未婚的现象正在逐步扩散,无论男女都有晚婚的趋势。30年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提高了2岁,女性提高了3岁。
不仅是未婚人数在增加,那些因离婚或配偶去世后重返单身的人也在增加。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未来人口预测的调查显示,终身未婚率今后还会继续上升,预计2035年日本男性未婚者将占3成,女性未婚者将占2成。
日媒调查显示,1985年"夫妇和孩子"构成了日本家庭的核心,这种构成比约占整体的40%。但是2015年的占比下降到了27%。与之相反的是单身家庭从790万个上升到了1842万个,约增长了2.3倍。
由此看来,平成一代也是"失去家庭的一代"。
日媒调查显示,从平成时代与昭和后半段的均值来看,平成的结婚件数平均每年增加16万组,离婚件数平均每年增加11万组,预计结婚件数的绝对数还会继续减少。
出生率方面的形势同样严峻。平成元年出生率已经是战后最低,当时就引起了较大的社会震动,但随后是一年更比一年低,出生人数平均每年减少56万。死亡人数倒是在不断增加,平均每年增加34万。
经济的衰退叠加人口的沦陷,导致日本国际竞争力大幅下滑。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从1989年开始对全球61个国家进行竞争力排名,从当年直至1992年,日本都毫无争议地独占鳌头,但此后便一路走低,2017年的排名是第26名,在亚洲低于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大陆。同样的,日本人均GDP排名也在2017年跌到了全球第25位,日本首富孙正义世界富豪榜排名也滑出了前30名,而且他还是韩裔日本人。
平成时代的社会老龄化和人口大滑坡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养老金入不敷出,日本很多高龄人口不得不继续工作,而日本全国上下都出现了劳动力匮乏的局面。
昭和一代曾为日本的这些社会问题痛心疾首,但是平成一代对这些事满不在乎。因为,既然在乎也没什么用,那么何必在乎呢?
4. 平成歌姬与坂田银时
从经济角度来看,日本的平成时代是一次完败,但是每个时代都有其可取之处。平成时代的荣光在于,面对全社会压倒性的否定,"平成废物"们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完成了一次社会价值观的大解构,而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反击。
去年10月,日本某大型统计机构做了一次网络问卷调查,其主题是"谁最能代表平成时代?"
男性代表的候选人投票结果差异很大,但女性代表的投票结果却有极高的一致性,那就是"平成歌姬"安室奈美惠。
安室奈美惠来自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普通家庭,她出生于1977年,4岁父母离异。平成四年,14岁的安室登上歌坛,之后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日本金曲排行榜记录。从1995年开始直到2018年,她几乎每年都会拿下至少3个以上的日本歌坛大奖。1996年,安室以其独特的妆扮引发了日本"少女文化"潮流。
1997年,作为未满二十岁的超年轻歌手,安室奈美惠的唱片销量已超过2000万张,这意味着平均每6个日本人中就有1个买过她的唱片。1997年10月,她宣布闪电结婚,暂离歌坛,歌迷们一片唏嘘,但安室在1998年12月31日的"红白歌会"中复出,轻松斩获NHK瞬间视听率64.9%的佳绩。整个平成时代的"红白歌会",再也没有谁能超过她所创下的记录。
那么,安室为什么能切中平成一代的时代痛点?
《日本产经新闻》曾载文分析称:
"安室奈美惠于平成4年出道,当时恰逢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二年,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各种不安笼罩着全体国民。平成7年的阪神大地震及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接连发生,令世人感到社会危机重重且前途昏暗。而正是在此时,安室的歌曲开始走红。由她所引发的安室效应大大鼓励了当时信心全失的日本男性,同时创造出全新女性文化。那就是——‘女人独有的风格!’而伴随其突然宣布怀孕与结婚,同时又在第二年华丽的复出,都大大鼓舞着当时奋斗在结婚与育儿第一线的日本女性国民,使她们感到自己应当不屈从于男性的意志,而是要活出女性所特有的独立的风格……"
昭和时代的日本是一个男权主义盛行的国家,但平成时代的男权主义风气有了极大改观,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社会进步。
其社会原因在于,昭和一代关于"平成废物"的指责更多地是针对男性血性的沦陷,而与此同时,日本社会受欧美思潮影响,平成女性远比昭和女性要成熟独立得多。另外一方面,当家庭日益解构之后,日本社会中的全职主妇数量大大减少,更多的女性选择回归工作岗位与男性一样追求事业平等。平成女性在获得经济独立之后,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们不再视自己为日本男性的附属,转而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自由。
这种社会思潮在安室奈美惠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她天生丽质,少年成名,同时还能兼顾家庭,事业顺遂,这样的人物与平成时代的日本社会的精神需求完美契合。
安室曾经这样鼓励平成时代的日本人:"人们通常会找各种理由来搪塞,然后习惯于说‘无论怎样做都不行!’但或许,你只是没有全力以赴地去做而已!"这种新时代女性的形象不仅赢得了平成女性们的极大推崇,也赢得了平成男人们高度认同。
除了安室之外,平成时代的日本动漫产业也很好地体现了"平成死宅"的精神内核。
在另外一项社会调查中,《海贼王》《名侦探柯南》《龙珠》《樱桃小丸子》《银魂》等著名日漫作品都入选"最能代表平成时代的动漫"排行榜。细究一下的话,这些著名动漫的背后都有"平成废物"们的影子,在颓废、呆萌和无厘头的背后,他们也有活力四射的内心。
典型的一个代表是《银魂》中的坂田银时。小栗旬在演完真人版《银魂》之后曾尴尬地说:"这真的是一部没有什么内涵的电影啊!"但平成废柴们丝毫不以为意,他们没心没肺地笑道:"没有内涵才是最好的啊!"
无内涵、无节操、无厘头,这些都是平成一代最喜欢的风格,然后坂田银时也有很多风华绽放的时刻,只有在这些惊鸿一瞥的片段里,人们才能窥见平成一代的内心。在那里,依然有一种坚定的东西支撑着他们。
于是有动漫迷这样评价银时:"明明只是死气沉沉的死鱼眼,却能让迷茫的人感受到坚定的力量;明明只会莫名其妙地吐槽,却能用深沉的声音说出‘我会保护你’这么靠谱的话;明明是毫不相干,看不顺眼,见面就打架的人,却转身就奋不顾身地去为了他们而战。"
他们并不是真的对世间事无动于衷,只是他们面对昭和时代留下的经济泡沫问题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平成年代的种种问题并非他们一手造成的,那么凭什么将一切的责任都归于平成一代呢?
当家国、理想这些伟光正的概念被解构之后,平成一代选择了一种不影响他人,却又能让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如果说这种生活方式伤害到了一些人,那么最受伤的难道不是他们自己吗?但是这种自闭式的选择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即"我们不会再给社会添麻烦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平成废物"其实没有前辈人批评中的那么糟糕,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活法,开始追寻个人主义式的自由。
5. 平成一代的叛逆从天皇开始
平成时代的自由主义,其实从明仁天皇身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病逝,明仁天皇即位。明仁天皇与裕仁天皇风格全然不同,明仁天皇的个人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平成年代的日本社会风气。
明仁生于1933年12月23日,他是裕仁天皇和香淳皇后的第五个孩子,而且是第一个男孩,自幼宠爱有加。1944年,二战战火扩大,根据皇族身位令,皇太子满10周岁后要在陆海军担任少尉军官,当时日本军部要求明仁加入近卫师团,但裕仁天皇宠爱他,没有让他任职,他也因此没有直接受到军国主义思想的侵蚀。
二战结束之后,裕仁天皇遵从"学习西洋思想和习惯"的方针,任用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家贵格派教徒伊丽莎白·维宁为明仁的家庭教师,因此明仁在思想意识上更像一个美国人。
如果以传统日本皇族的视角来看,明仁天皇无疑是一位皇族的逆反者。
1957年8月,明仁在轻井泽参加网球比赛,意外邂逅平民少女正田美智子,对其一见倾心。美智子的祖父是日本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日清制粉集团的创始人,这在普通民众看来也算是一户富豪人家了,然而在日本皇族眼里,美智子毕竟是平民家的女儿,历代日本皇太子妃必须从皇族和贵族中产生,平民之家无论财产多寡,终究不能成为皇太子妃候选人。裕仁天皇和良子皇后都反对这桩婚事,主流媒体也普遍看衰这桩恋情的前景,这让明仁与美智子的爱情面临巨大压力。
当时,美智子借故前往欧美旅行,实则为躲避国内舆论,当她刚一回国,明仁就给她打电话说:"一切障碍都能克服,全看我了,请拿出勇气来!"明仁的决心感动了裕仁天皇,于是1958年11月27日,日本皇室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此事,最终批准正田美智子为皇太子妃。
明仁与美智子的恋情在当时日本掀起了一股热潮,不少年轻人以此激励自己,破除传统的束缚,开始追求现代意义上的个人自由。虽然此时仍处于昭和年代,但平成精神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裕仁天皇活了88年,在位63年,是日本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他是昭和文化的一个典型具象。
昭和时代的前20年,日本处于狂热的军国主义时代,整个国家就好像一架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既热血又疯癫。在那个年代里,疯狂的日本给中国,乃至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伤痛,但随着两颗美国核弹的爆炸,"昭和"变成了"招核",日本无条件投降,700万日本军人全部卸甲。在那个阶段,所谓的"昭和精神"就是一场集体性的神经错乱。
但在昭和时代的后半场里,日本人将精力倾注于战后重建,迅速从一片废墟成长为发达国家,昭和精神终于有了亮色,然而仍然有人沉浸在过去的幻象里无法自拔。
1970年11月25日,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带领4名盾会成员,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将师团长绑架为人质。三岛在总监部阳台向800多名自卫队士官发表演说,呼吁"真的武士"随他发动兵变,推翻否定日本拥有军队的宪法,使自卫队成为真的军队以保卫天皇和日本的传统,但是根本没有人响应。
三岛随后退入室内,按照日本传统仪式切腹自杀。
对于他的死,日本的许多年轻人十分漠然,认为三岛纯粹是个神经病,倒是日本文学界十分震动,不少作家还赶到现场吊唁,但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然而他也没能见到三岛的尸体。
昭和一代在批评"平成废物"时自诩"昭和男儿",但实际上昭和一代在网络上的负面评价也是如山如海,比如有人就将昭和时代称为"昭和养鬼"。
在当代,天皇只是日本名义上的主人,并不拥有实权,也不参与政治事务,只扮演国家的精神领袖,但这一条规则源于1947年颁布的日本新宪法。裕仁天皇的前半生并没有遵循这一条规则,真正毕生践行这一规则的天皇只有明仁天皇一人而已。
明仁天皇即位之后,确实很严谨地遵守了日本宪法。他一改其父说话居高临下的僵硬风格,使用"郑重语"以亲民;出行一概轻车简从,遵守红绿灯等交规,什么警车开道优先通行之类的事情从未有过。在东京原宿车站有专门的天皇专列站台,但明仁都是与平民百姓一样,在新宿、池袋等车站上下车。
1992年,明仁天皇同皇后美智子访问中国,这也是日本天皇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访华。
明仁天皇对于昭和精神似乎并无多大的兴趣。当年外务大臣麻生太郎为首的日本右翼分子一度鼓吹军国主义,并多次希望天皇参拜靖国神社,但明仁天皇从未同意。明仁天皇在2005年生日的时候,曾经在答记者问中对于昭和前二十年做过一个这样的评价。他说:"日本自昭和初年至昭和二十年,无几宁日。……愿今后在更多的人的努力下,正确地继承有关过去事实的知识,以鉴将来。"外界认为,这是他对昭和战争的一次正面批判。
但换个角度来想,这也是平成一代对于昭和一代的一次小小的反击。
6. 结语
如果不是抱着寻仇的心态,而是用研究分析的眼光来看待日本,那么中国人总会在日本人身上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这是因为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很强的关联性。
平成时代的日本被视为"失落的三十年",而同时期的中国经济却一骑绝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但是,审视平成三十年,中国人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呢?泡沫经济的盛行,高企的房地产,人口问题,以及新一代佛系青年,这些社会问题显然中国也是存在的。鉴于往者,有资于今事,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开那些暗礁和陷阱。
我特别期盼的一点是,当代的中国要对90后一代,特别是95后、00后一代人有宽广的包容之心。
1992年,宋庆龄基金会牵头主办了一场中日少年草原探险夏令营,地点选在内蒙古。后来个叫孙云晓的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了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巨大震动,全社会都在反思中国的孩子们怎么就成为了孙云晓笔下的那样一帮废物呢?
多年以后,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在这篇号称"纪实"的长文里,孙云晓基于臆想,凭空捏造了情节,故意美化日本青少年,贬低中国青少年,一手炮制了这则遗毒数十年的著名谣言,让中国的80后一代人一度背负"垮掉的一代"之名。
之后的社会事实正如你我所见,无论是在高新科技领域里,还是在互联网创富浪潮中,无论是汶川救灾的现场,还是在风雪如刀的边关,中国80后一代都颇有建树。今天,80后一代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并没有垮掉。
我相信后辈们也一样不会垮掉。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谁都不会成为废物。
来源: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