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Uber 要上市了:曾经的人民优步是滴滴最大对手

4 月 11 日,Uber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书。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打车平台,终于要上市了。

和科技公司过去一贯的形象一样,Uber 是以颠覆和革新者的角色出现的:创始人在巴黎的雨夜打不到出租车,便想到了用移动互联网撮合闲置的车辆和打车的需求。很快,「共享经济」这个词席卷全球。

但它的形象转变也异常迅速,颠覆者和破坏规则的不法之徒间本就一线之隔,Uber 进攻一切的文化更让它成了一个「混蛋」:Uber 员工、司机、媒体,都体会过被 Uber 支配的恐惧。

2018 年,Uber 依然亏损 18 亿美元,过去 3 年里,它累计亏掉了 100 亿美元

成为市场第一后,Uber 依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考验;它曾许诺过的「美丽新世界」,也没有如期而至。

招股书:每天完成 1400 万次出行,最近 3 年亏掉了 100 亿美元

我们的使命是通过让世界移动起来点燃机会。

招股书中,Uber 如此写到。互联网公司总是有「大大的梦想」,实现的前提就是以最快的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以此占据用户心智。这个过程中,不盈利甚至长时间亏损都是被允许的。

Uber 就是「烧钱换市场份额」的互联网模式的终极代表。

招股书显示,目前,Uber 在全球 63 个国家 700 个城市提供打车、送餐等业务。2018 年 9 月,Uber 达成了第 100 亿次出行。

现在,Uber 每天完成出行订单 1400 万次,平台月活跃消费者达到了 9100 万人次。

高速增长,占据全球市场第一的背后是天文数字般的支出。

招股书显示,2018 年,Uber 营收 11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净盈利为 9.97 亿美元

不过,这不代表 Uber 真的开始盈利了。2018 年,Uber 的运营亏损为 30.33 亿美元,据燃财经分析,这主要因为主营业务成本及支出增大,例如由于行驶里程的增加,与拼车产品相关的保险成本在绝对基础上有所增加。

▲ 主打合乘的拼车业务 Uberpool

9.97 亿美元的盈利,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出售东南亚和俄罗斯业务的非经常性项目,以及投资滴滴的收益等。若剔除这些因素,Uber 实际上在 2018 年出现了 18 亿美元的亏损。

华尔街见闻援引彭博社分析指出,从 2016 年以来的三年内,Uber 的运营亏损超过了 100 亿美元

Uber 曾经是共享经济的代名词,用技术连接闲置资源和用户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成共赢。

但现在的 Uber 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全球性的出租车公司,大部分司机早已专职开车,技术让 Uber 可以以相对低很多的成本管理司机和车辆。而且,Uber 不需要承担基本工资、社会保险等责任。

乘客和司机还都要面对 Uber 对价格调配的「技术黑箱」,当出现恶劣天气或用车高峰时,Uber 曾许诺的「人们不需要再买车」的未来,似乎还很远。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尽管营收和用户增速都在放缓,但 Uber 上市的预估市值依然有望达到 1000 亿美元,是今年美股最大规模的 IPO。

就像 Uber 在招股书中描述的愿景,从打车业务延伸,外卖、货运都是支撑 Uber 高估值和未来的一部分,但它们能不能复制 Uber 的成功还很难说。

2018 年,Uber 外卖业务的营收为 15 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比例由 2017 年的 20% 下降至 18%。货运收入占比更低,2018 年最后一个季度,Uber 货运营收达到 1.25 亿美元。做一个对比,美团点评 2018 年第四季度的餐饮外卖收入为 110 亿元,超过 Uber 外卖业务一年的收入。

打车业务延伸的送餐、送货服务,除了对运送目标的种种限制,往往还面临着当地竞争者的强烈反击。在俄罗斯、东南亚和中国,Uber 都输给了更有力的当地竞争者。

现在,Uber 运营的 63 个国家中,只有 2% 的人口使用了基于地图的服务。Uber 在招股书把这个数据解读为公司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这同时也说明了它面临的风险:烧掉上百亿美元后,Uber 依然无法像 Facebook、Google 一样获得近乎垄断性的地位。

这也是最近一波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如 Uber、Airbnb、美团点评共同面临的问题。Uber 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Lyft 几周前刚刚上市,目前,它的股价已经较发行价跌去 17%。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Lyft 写到:

公司可能永远无法盈利。

差点赢下中国市场的跨国互联网公司

仅仅 3 年前,我们上线了 Uber Eats。现在,我们相信它已经发展成为除中国以外最大的外卖平台。

叫车之外,外卖是 Uber 最大的一块业务。它能在全世界生根发芽,唯独进不了中国,因为 Uber Eats 依附的叫车业务已经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但当年 Uber 在中国是横扫一切的态势。

它不像任何一家过去的跨国互联网公司,后者通常会迷失于官僚的跨国集团总部和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间的脱节中。但这不会发生在 Uber 身上,一些时候,Uber 甚至比中国公司更接地气,更有侵略性。

从 2014 年 8 月推出「人民优步」开始,Uber 开始了在中国大中城市的疯狂扩张之路。它的策略很简单:低价。

在此之前,Uber 的高端专车服务 Uber Black 已经在中国市场悄悄运行,但它只是试水,并未触及中国的叫车软件和出租车的核心利益。

人民优步拉响了 Uber 和滴滴正面竞争的号角,双方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大战,消费者最「幸福」的时候,甚至可以享受免费叫车。

和很多跨国公司一样,Uber 中国喜欢招募有留学背景的员工,但它会特意将员工分配到家乡所在地,力求国际化和本地化之间的平衡。

这些员工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以及对中国各种明暗规则的了解。一位媒体人曾出于对傲慢的出租车服务的不满发文支持 Uber,文章发表后他很快接到 Uber 公关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感谢后突然提出愿意给出一笔不菲的「感谢费」,断然拒绝的同时这位媒体同行也感叹,这样的做法在过去的跨国互联网公司上很难看到。

直到 Uber 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前,它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都不逊于滴滴。退出中国的决定给中国员工的感受是:我在前线浴血拼杀,元帅在大营里投降了。

但 Uber 的确已经顶不住了。程维讲过一段往事,Uber 曾经在滴滴快的合并后找到他,威胁性地要求入股 40%,忐忑的程维找到了几位大佬求救。

柳传志给出的建议是,「必须要发挥本土的优势,游击战,拖住他」。马化腾说要正面拉开架势,歼灭他。而马云说,「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你拖他两年他自己会出问题的」。

马云一语中的,除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为滴滴提供的充足弹药,Uber 在全世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方面,司机要求提高待遇,偶发的恶性安全事故也让人对 Uber 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很多时候,Uber 是拒不改正的,它甚至动用技术手段对付监管部门和揭发丑闻的记者,歧视女性、高管集体出入情色场所更让这家公司臭名昭著。

2017 年,Uber 创始人卡兰尼克已经被投资人视为最严重的隐患,于是,他体验了一把 Uber 中国员工当年的处境:我还想战斗,但董事会已经不同意了。一场政变式的斗争后,卡兰尼克出局了。

▲ Uber 创始人卡兰尼克,如果以 1000 亿美元市值计算,已经辞去 CEO 职位的他依然可以获得 90 亿美元的财富 . 图片来自:wikipedia

今天的 Uber 正在职业经理人的领导下,试图改善公司形象,清理长期亏损的业务,变成一家「正常」的公司。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直到今天,Uber 在中国的形象都不算差。

最近,中国互联网公司在集中讨论「996」,这个看起来早就需要纠正的病态现象依然引发了大量的争论。「狼性」,依然是中国市场最有效的竞争手段。

不知道卡兰尼克会不会怀念和中国人民战斗的日子。

来源:爱范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滴滴  滴滴词条  对手  对手词条  曾经  曾经词条  上市  上市词条  人民  人民词条  
科技

 三星 Galaxy S10 外观...

今天有网友曝光了一组三星 Galaxy S10 的图片。可以看到,图中该机屏占比非常高,应该会创纪录,上下边框几乎等距。新机的前置摄像头在屏幕中上方,不过四周被...(展开)

科技

 或发售在即,国行版HoloLen...

微软于2019年2月25日举行的MWC展前发布会中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的HoloLens,并率先向美国,中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开放预购。尽管尚未公布正式的发售日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