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媒体更善于使用数据,它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近日,针对大数据应用如何影响媒体发展的问题,国内知名新闻资讯平台 ZAKER 新闻的总编辑彭卫表示,不善于使用数据的媒体不会被淘汰,但善于使用数据的媒体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就在彭卫说这番话之前,ZAKER 制作了一个爆款数据内容。年初,个税改革方案正式全面落实。ZAKER 立马推出了一款叫做 " 个税计算器 " 的 H5,短短几天便有 300 万人使用。
其实这款 H5 并非数据应用的孤例。事实上,自 2012 年以来," 大数据 " 这个词就越来越高频的出现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也正是从那时起,数据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
同年 1 月份,网易创立了《数读》栏目,成为国内第一家探索数据新闻本土化的媒体。随后新华网、新京报等权威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数据新闻栏目,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财新网甚至斩获了全球最佳数据新闻团队奖 ,这是中国媒体首次荣获该奖项。
真正让公众首次见识数据新闻的威力事件其实发生在去年的夏天。当时自媒体人兽爷以一篇《疫苗之王》在互联网上掀起狂风巨浪,文章以详实的数据和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疫苗造假事件,最终公司董事高俊芳等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长生生物也被迫退市,最终破产清算。其实,早在兽爷之前,就有媒体报道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但始终得不到公众关注。《疫苗之王》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巧妙地用数据厘清了事实和人物之间的深层逻辑。
天眼查数据展示长春长生公司最终受益人高俊芳与张洺豪为母子关系
这一战,传统媒体在自媒体面前甘拜下风。究其原因,对数据的理解和使用程度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之后,《中国女明星嫁人风险回避指南》《小米的 290 亿棋局》《富豪夫妇在家中离奇死亡,留下的快递帝国何去何从?》等文章接连刷屏,再次验证了数据在内容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天眼查股权穿透图展示余联兵拥有 6 家公司股权,其中以 39.01% 的比例控股优速物流 如何制作刷屏的数据新闻
此后,ZAKER 新闻看到了数据新闻的魅力,并且迅速投入实践。彭卫介绍,2019 年元旦前,ZAKER 推出个税计算器的 H5 小产品,希望通过抓住这次国家个税的综合所得税改革,为用户提供低门槛的政策解读工具,只要输入自己的收入和家庭情况,一键得出自己能省多少税,避免在晦涩的政策文件里云山雾罩。
个税改革政策宣布后半小时,ZAKER 个税计算器随即推出,参与人次达 300 多万,完成问卷并提交结果的用户比例超过 50%,传播周期持续了近一个月,说明工具型内容产品有非常明显的长尾传播效应。
既然数据新闻这么重要,那么媒体在内容生产中该如何使用数据呢?在彭卫看来,至少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数据的挖掘;二是数据的加工;三是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ZAKER 新闻总编辑彭卫
要使用数据必须先占有数据,这是数据应用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占有数据听起来不难,但做好并不容易,甚至仅仅是查询数据就要耗费媒体人大量的时间,更不要说还要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彭卫透露,目前 ZAKER 使用的数据查询工具主要是天眼查,另外的数据来源还有政府的公开信息,也包括商业机构发布的数据,比如京东、微信、天猫等。
占有数据后,就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加工。在彭卫看来,这其实是最关键的一步,大量媒体只是在转载引用数据,却没有解读,更没有揭示数据背后的深层逻辑,这就造成了很多带数据的新闻十分晦涩难懂,也不好看。
彭卫举例说,与照搬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今年年初在朋友圈刷爆的《2018 腾讯系离职员工创业图谱》。当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腾讯员工离职的新闻时,天眼查却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找到了他们的共性和特性,从而制作了刷屏爆款。
通过天眼查数据展示腾讯系校友创业的行业分布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数据新闻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长图文、H5、视频,甚至是传统的文章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主要是根据内容的特性和用户的使用场景来选择表现形式。" 彭卫认为,新媒体恰恰在这方面有所长。彭卫透露,ZAKER 目前已经和天眼查合作成立了一个关于数据新闻的栏目,从而借助天眼查强大的数据资源,生产出更优质的数据新闻。
在数据新闻的领域,英国《卫报》是佼佼者。2010 年,《卫报》刊登了一则伊拉克战争日志,采用维基解密的数据,将伊拉克战争中的所有伤亡人员的情况标注在地图上,包含了伤亡人数、时间、造成伤亡的具体原因等。一个红点便代表一个伤亡事件,居然有 39.1 万之多。这一作品至今仍为数据新闻领域的经典作品。
《卫报》制作的伊拉克战争伤亡图
放眼整个中国媒体圈,能够和《卫报》媲美的并不多,但重视数据新闻的媒体却不少。比如《南方都市报》就已经建立了大数据研究院,同城的《新快报》不甘示弱,也成立了大数据新闻中心。远在北京的《新京报》专门开辟了数据新闻栏目。
此外,腾讯、凤凰、新浪、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也非常重视数据新闻,纷纷在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性上下功夫,早已经看不到数据新闻的八股文式写法。
去年 11 月,2018 数据与媒介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财新网、上观新闻、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机构和研究组织的数据新闻从业者分享了众多数据新闻案例。上观新闻的出产的《< 时代周刊 > 的 " 政治正确 "》颇为惊艳。此作品用九十一年的《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封面组成《时代》周刊的英文名 "TIME"。同时,又将杂志封面作为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元素,来反映《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性别、人种、身份、表情,以及中国人物数量占比情况。
上观新闻制作的《< 时代周刊 > 的 " 政治正确 "》
与此同时,媒体也开始和像天眼查这样的数据查询平台合作,借助数据的力量,增加媒体获取新闻线索的来源,并且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截至 2018 年底,就已经有 5000 多位媒体用户和天眼查达成战略合作。有了数据平台的支持,媒体的数据新闻生产如虎添翼。以前一个记者需要耗费数个小时才能调查到的信息,在天眼查 5 秒钟就可以搞定。
" 热点事件发生后,我们的媒体从业者经常使用天眼查来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比如涉事企业的工商信息、涉诉信息、商标专利、失信信息、企业变更与企业年报、以及企业关联关系,从而迅速厘清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掌握更多的事实。" 彭卫说,有了这些数据,媒体从业者就可以迅速生产深度的内容,制作爆款。
对于数据新闻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彭卫很乐观。他表示,媒体和数据查询公司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二者相互成就。以前媒体要耗费大量精力拿到的数据,现在很容易就能获得,这肯定有利于数据新闻的规模化生产。
来源:ZAKER财经 喻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