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深圳获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和" 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的 " 双范 " 定位。
未来,深圳还将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这样的定位,不仅规格极高,而且前所未有。
无独有偶,就在半个月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落地。新片区将对标国际最强自贸区,探索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为重点的政策,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对标国际最强,特殊经济功能区,探索投资贸易自由,这让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与其他自贸区有着实质性区别,有着与众不同的探索意义。
01:
这一次,为什么又是深圳?
40 年前,深圳被委以重任,开启了经济特区的全新探索。
40 年后的今天,深圳 GDP 首次超越香港。
1979 年,深圳经济总量仅为 1.97 亿元,人均 GDP 606 元,不足香港的 1%。2018 年,深圳经济总量高达 2.42 万亿,而香港为 2.4 万亿,深圳首次完成了超越。
深圳不仅发展之快备受瞩目,而且高新制造业有了十足的国际影响力。不说南山区一个最强街道办成了国际博弈最具聚焦力的存在,以华为、中兴、大疆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成为中国制造最佳的代名词。
这座城市从当年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线城市。
深圳名气之大、期待之高,以至于连东南亚和东北的炒房者,都以" 下一个深圳 "作为宣传口号。" 金边是 20 年前的深圳 "、" 丹东是下一个深圳 "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参阅《这里是下一个深圳?别扯了》)
可以说,深圳的发展成绩,正是改革开放的体现,也是发展奇迹的最大样板之一。所以,建设 " 双范城市 ",深圳可谓当仁不让。
深圳一开始就含着金钥匙出生,而后的政策惠及度,除了京沪,没有城市能及。
今天的深圳,既是经济特区,也是计划单列市。既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也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未来,既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又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是打造制造业科创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意见提出,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 " 市民待遇 "。这一政策的意义不仅在于人才竞争,更有着长远的深层意义,未来深港融合将是大势所趋。
既然是示范区,那么深圳经验一定是可复制、可推广的。" 敢闯敢干 " 是尝试探索,而示范则需要将这些经验模式化,让更多城市从中受益。
这是深圳作为 " 双范 " 城市的意义所在。
02:
上海:从金融中心到科创中心
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落地之前,上海就已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进博会、科创板和长三角一体化。
这四件大事,都有一个共同指向:重新定位上海在亚太乃至全球的位置。
在 2035 城市总规中,上海最突出的定位当属 " 五大中心 ":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科创中心。
经济中心自不用说,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第一城,GDP 远超香港,而且也是人口第一大城(重庆相当于一省,以主城区作为对比),同时还是工业第一大城,对于长三角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独一无二。
近日,上海提出 "改革开放再出发,再造一个新浦东" 的口号,提出浦东新区 GDP 七年再增 1 万亿,这就是为巩固经济中心地位而来。
金融中心,上海同样当仁不让。根据规划,到 2020 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不久前,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这意味着上海建设金融中心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在 2019 年 GFCI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五,仅位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之后。
这一次,科创板的迅速落地、注册制的雷厉风行,以及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在金融贸易自由便利化的全新探索,都是助力国际金融中心的大招。
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这一直以来都是上海的优势所在。
2018 年,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 6.41 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五分之一;全年集装箱吞吐量 4201.02 万国际标准箱,增长 4.4%,规模连续 9 年保持全球第一。
而国际科创中心,则是近几年的新提法。
很多人以为上海只有金融和大国企,却不知道上海是工业第一大城,同时还是国内最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之一。最近,上海 " 浦东 20 条 " 和自贸区新片区,不约而同将视角对准了科创。
上海有什么高端制造业?
不用说以上汽和特斯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上海还拥有以中芯国际、紫光展锐、新昇半导体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制造业,以C919 大飞机发动机为代表的航空制造业,以极地科考破冰船 " 雪龙 2" 号为代表的船舶制造业 …… 无一不是国之重器,无一不处于龙头地位。
这是上海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上海未来在国际博弈中最具竞争力的筹码。这在《千万不要低估一线城市》一文中有详细论述。
用上海 2035 总规的话来说:" 上海肩负国家使命与时代担当,引领区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
如今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上海这些使命,同样有了与众不同的含义。
03:
了解这一点,必须要熟悉如今的国际环境和城市竞争新态势。没有城市的地位永久不变,也没有任何优惠政策能够一劳永逸,上海和深圳的发展崛起,正在重塑城市格局。
上海的金融、航运和贸易,深圳的科创,都已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如果未来能在资本流动、人才流动和贸易自由化上做出更多探索,那么某些城市的唯一重要性就不再那么突出。
因此,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将会在自由贸易方面做出更具突破性的探索,而深圳也将在科创领域迈出更大的脚步,深港双城融合将会迈出更多实质性步伐。
当然,政策红利是一回事,社会期许是一回事,能否真正建成,则是另外一回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来源: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