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聚焦知识变现:每天花一块钱既买不来知识也治不好焦虑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知识看上去似乎越来越值钱了。最近一则“今日头条挖知乎300大V”的消息,让“知识”本身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度。中国人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热爱学习,而且也愿意为知识掏钱。

过去,写作者只能依附于媒体或者机构。像王小波这样的天才,也只能从《三联生活周刊》领取稿费。曾经的连岳也一样,他在媒体回答妇女的情感问题,单篇稿费可能也不过几百元。如今,连岳这样的专栏作家,不再会为任何媒体写专栏,他给自己的公号写作,仅靠读者赞赏就能超过任何一家媒体所开的稿费。

如果一个人有知识,又勤奋的话,在这个时代靠自己就能挣到钱。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发展,让一个人成为一家媒体成为了可能,新技术让自媒体变成了真正的“知识个体户”。

这些个体户们贩卖知识的途径已经多样化。除了微信的公众号服务,还有罗振宇“得到”,以及前途不明的“小密圈”。今日头条开发的“悟空问答”是这个行业的新品种,它给签约者付费,回答一条问题,多则500元,少则300元。

这些“问题”,有一些是编辑提出来的,有些则是用户提出。类似“如何看待上海警察抱摔妇女”这样的问题也大量存在,它是时评的一种新形式,而且可以有众多回答者参与。最终,那个点赞最多的回答,会排在最上面。这给用户一种幻觉,以为是自己决定了这种排序。

“问答”是获得知识的最古老可能也是最终极的途径。在孔子的时代,学生就向他不断发问。韩寒前些年做杂志《独唱团》的时候,有一个板块叫“所有人问所有人”,可惜那时的技术,还不能把这变成钱。“分答”搞的付费问答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排名第一的答主是王思聪,而不是某位院士,说明大众真正想知道的,可能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知识”。

不管如何,知识变得值钱了,这是好事情。那么,依照目前的行情,知识该怎么定价?很有可能,大家的心里价位是“每天一元钱”。

罗振宇在“得到”上的语音,1元钱就可以听一期。一本书,花5000元请人写一个概要,再花5000元请人读出来、录音,这个投入不算低。但是到用户那里,一元钱就可以听一次。这很便宜,不过,如果一条语音的收听量达到了30万,利润还是很惊人的。

不少人的付费专栏,设置的价格是299元一年。这算是一个主流价位,每个用户,每天还不到一元钱,但是如果有1000人订阅,收入也就超过了大部分媒体的员工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知识  知识词条  变现  变现词条  焦虑  焦虑词条  聚焦  聚焦词条  一块  一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