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迎接“十四五”,中央创新区的模式创新

迎接“十四五”,中央创新区的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产业梯度的布局更加合理,工业化进入后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的驱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促使创新成为经济深化发展的源动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提供了新一轮机遇期。

一、集聚创新,聚变发展超越工业时代的新范式

新工业时代或后工业时代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需要能级强大的创新策源地提供发展动力。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模式已广泛分布于各大城市,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央商务区(CBD)作为区域经济中心,也极大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经开区、高新区或CBD已不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新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密度,打造以创新为核心动力的地标性区域,区域需突破现有城区规划发展理念,重新定义科创高地建设发展模式,大力建设中央创新区(CID),升级区域发展新引擎。

纵观全球工业史,中央创新区的概念早已存在。如果说纽约曼哈顿是美国的CBD,那么硅谷就是美国的CID,占据全球科技创新主导地位至今仍屹立不倒。从国内范围来看,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科学城、广州琶洲、深圳南山区、东莞松山湖等均已成为其所在城市新的发展主引擎,通过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对周围区域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策源地。

二、科创聚合打头阵

当前形势下,我国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不断向都市圈聚集,各大都市圈均围绕创新发展战略,不断高水平、高标准地打造科技创新载体,在高校科研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等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城市为中心聚集的科创载体也逐步构建出属于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但各大城市别无二致的特征是科创主体发展方向与地方产业发展趋势紧密贴合,互联促进。

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新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应如何规划自身的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什么方向的研发集群?落地什么方向的创新主体?是绕不过的两大问题。

图 1:2016-2018年六大都市圈专利申请数占全国比重变动趋势

来源:国家统计局,正略咨询整理

新工业化时代,低端制造环节由于生产成本的原因不断向我国内陆城市和东南亚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区域转移,部分产业环节向高端价值链跃升,但是总体规模和发展动力不足,核心驱动要素——“创新”未形成强作用力。新工业化时代的城市需以自身重点产业为基础,通过识别核心产业的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确定未来研发的突破方向,以强业务关联性为首要引力,招徕各类科创主体。

以烟台市为例,生物医药产业是烟台市的核心产业之一,产业价值链方面,生物医药领域一级、二级和三级具有高度协同的特征,企业或团队一般针对一级、二级、三级环节进行某一细分领域或者某几个细分领域的全链条布局。结合烟台市在抗体、重组蛋白、细胞治疗和诊断试剂等方面的基础,研发领域形成的六大科创平台,以“千人计划”带头的人才基础,烟台市未来重点聚焦“抗体”“重组蛋白”“体外诊断”“细胞治疗”四大方向。

图 2: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

来源:公开资料,正略咨询整理

现如今,城市科创主体的打造已经逐步形成常规武器+新型武器的发展格局。以南通市为例,创新主体的常规武器包括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与总部、科技服务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软件和信息技术类服务外包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六类主体,新型武器包括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科技企业两类主体。处于新工业化时代城市应当以常规武器为重点,逐渐布局新型武器。

当前,许多城市发展已经面临用地不足的问题,而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高校,对用地的需求往往较大,城市用地指标难以满足落地需求。面对这样的形式,统筹考虑各类研发主体的需求,苏州阳澄湖国际研发社区采用了楼宇式大学的模式,推动高校上楼,实现集约高效用地。未来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引入高等教育机构(研究生为主,目前本科教育已不批准)和其他研发主体,应当大力发展楼宇式研发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人才聚集树中坚

人才聚集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部人才的引入,二是内部人才的培育。

外部人才引入应当坚持业务强关联原则,根据城市的重点科创集群,通过盘点城市或区域所需人才分类,以及人才对城市发展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民生环境个性化的诉求;针对上述盘点,结合已有人才服务体系的不足,设计在工作和生活两个维度上的人才政策及平台服务系统;最后有侧重的针对城市或区域未来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制定引进标准和设计导入模式。

外部人才无外乎包括高级研发人才(“两院”院士、国家及省级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前2位完成人等)、创业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硕士以上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校教师与研发人员等类别。

内部人才培育要坚持需求导向。首先挖潜现有高校和新引入高校的资源,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采用专场招聘会、企业人才订单和企业课题承接三种形式不断发挥高校在人才链上的输出作用。同时,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1.推进新工科教育模式。充分依托腾讯新工科这类新工科强企的业务基础,以实践性、创新型、实用性和综合型为导向,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等领域的新工科优势企业,打造细分领域的新工科教育学院,加速培养复合型稀缺人才及师资力量。

2.构建多元产业学院模式。依托区域产业基础及人才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联动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推动建设多元产业学院的教育模式,实现产学研联动教育,兼顾前瞻性和应用性,深度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四、体制机制稳推进

新工业化时代城市的科创和人才汇聚,需从招商、政策、服务三方面着手,招徕并留住高端发展要素,深度嵌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助力区域重点产业价值高端链跃升和新兴产业快速高效布局。

坚持市场化的双招双引机制。通过构建平台公司,以“管委会+平台公司”的模式开展市场化的招商。以南通中央创新区为例,管委会下设南通中央创新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除了区域开发运营外,该公司的重大职能之一便是区域的双招双引工作。与此同时,除了传统常规的招商手段外,还应加强国际招商、组团招商和中介招商,发动更广泛的社会主体参与区域的双招双引工作,提升双招双引工作的杠杆效应。

全方位梳理提升政策服务体系。无论是人才优惠政策还是针对科研机构的优惠政策,都应当坚持主体分类-政策梳理-政策比照-政策构建的路径,以细分主体为分类标准,通过系统梳理区域针对细分主体的政策形成基础性政策体系文件,进一步与发达地区进行全方位的对比,找差距、补短板,最终形成适合区域发展且在全国范围内具备竞争优势的政策体系。

国际化高端的服务环境。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载体的打造必须立足全球,坚持国际一流标准。统筹打造城市大环境和城市微中心,为创新主体和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立体式的配套服务环境。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注重国际化元素的打造,以国别风情街的形式注入国际院所,让海外高层次人才产生宾至如归之感。

五、结语

纵观人类工业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催生一大批新产业、新模式,进而改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如今,人类已经迈入新工业化时代,新工业化时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而创新驱动需要强大的主引擎和策源地。

中央创新区作为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与产学研联动走向自主创新,拥有强大的创新竞争力和活力。

作者:正略咨询《特色小镇和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及招商引资》研究课题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创新  创新词条  迎接  迎接词条  中央  中央词条  模式  模式词条  
经济

 2018年不适合买房的五类人盘点...

这个周末,2018年的楼市发生了两件重要事,一个是兰州部分区域取消限购,再一个就是南京人才安居政策的发布。通过这两件楼市方面的大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展开)

经济

 民生银行董事长辞职

昨日,民生银行的一则公告让市场热议的民生银行董事长辞职传闻尘埃落定。根据民生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于2014年8月18日收到董事长董文标(微博)的辞职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