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头条 (微信号:financetop)
昨天,有朋友问了个问题: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未来一段时间,日子会不会越来越难过?
他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看了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刚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称: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10余年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成往事。由于经济形势不好,中国工资增长势头将放缓。他说,这是在向工薪阶层喊话,制造舆论吧。
此外,他看到了我的一篇文章——《“双顺差”终结,中国投资趋势大逆转》,这篇文章里我预言,随着“双逆差”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到国外投资,国内的机会可能会减少。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白领,可能生活水平下降。
其实,如果要找理由,还能找到一个:在最近一轮税制改革中,国家似乎更多在向企业输送红利,而部分成本让工薪阶层来承担。比如因为全面推广“营改增”,明年国家财政可能减收1万亿,据媒体报道,这1万亿会通过“消费税”来弥补。而消费税,主要来自烟、酒、车、油、高档消费品等,比如近期借着油价下跌,国家两次调高了汽油、柴油的消费税。
利益格局正在巨变
应该说,上述几个现象,向我们强烈地表明了一个事实:改革就是利益调整,而中国的利益格局,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今中国的利益团体,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类是机构和企业,主要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银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第二类是人,主要有:中高层官员、普通公务员、国企高管和员工、企业老板、普通工薪族、农民。
在新一轮改革前的利益格局里,政府、国有企业及其员工、银行、各级公务员(特别是有审批权的)等,是最大受益者;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如果脑子活分,适应“游戏规则”,是比较大的受益者,反之就比较困难;工薪阶层,如果买了房子,特别是在大城市中心区拥有不止一套房子的人,同样分享了发展红利;没有买房子,或者只有一套房子的工薪族,以及普通农民,分享到的红利就非常有限,或者利益受损。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改革决定”来看,国家有意调整上述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以下政府的权力被收缩,特别是对司法的控制权被收至省级政府,审批权大大缩减;中央政府权力有所扩大,但在审批权上,也做了很多让渡。而将获得红利的,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普通公民和基层公务员。
最大“红包”给了谁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获得的红包有哪些?一是减税;二是减少审批事项;三是反腐败(减少官员勒索);四是反新闻敲诈;五是IPO注册制改革,让企业上市融资更便捷。如果再放慢工薪阶层工资增长速度,那么企业获得的红利应该说是不少的。但由于过去一年里收紧了货币供应量,有限的资金被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争夺,市场利率居高不下,所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仍然非常困难。他们看到了“红包”,但目前还没有真正拿到手。
工薪阶层利益受损了吗?表面上看,减税目前还没有减到工薪阶层,未来几年工资增长也会放慢。但有两项红利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一,利率市场化将结束银行“盘剥”普通储户的时代,对于普通人来说,目前至少有银行理财产品和余额宝可供选择。各大银行,也都顶格上浮了存款利率。第二,真实通胀率的确下来了。目前国家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已经从2009年的27.7%下降到了12.3%,说明国家真的是在克制印“票子”的速度。也就是说,以往暗中征收的“铸币税”大大降低了。
此外,由于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未来大多数中小城市房价已经难以跑赢通胀,这也算是这些城市的“刚需族”在2014年获得的一份红利吧。
让老百姓有钱花是关键
综合而言,此轮改革国家是在降低政府的权力和权利(减少审批事项,依法治国),大大降低了中高层公务员的隐性红利(反腐败、反四风),调高了基层公务员待遇,降低了垄断国企待遇,用利率市场化削减了银行的暴利,通过土地制度改革给农民送上红包,通过低通胀率和利率市场化给工薪阶层送上红包。
在这轮改革中,即将收获最大红包的应该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应该说,这是有合理性的。如果中国能将投资主力军,顺利从政府、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那么这个国家的效率和创造力将大大提高。有了效率和创造力,还会发愁工薪阶层的工资低吗?
但远水难解近渴,在短期内国家仍然要采取措施,提高工薪阶层的生活水平。如果没有强劲的国内消费需求,也不可能有经济的真正繁荣。比较现实的做法有三个,一是让人民币适度贬值,这至少可以让制造业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多获得一些订单,减少失业人数;二是国家采取措施,降低普通居民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合理高支出;三是提高社保的保证水平。
说到底,只有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改革才算成功!(天天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