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壹学者编辑整理自《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昨日发布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手机和互联网成为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
2018年人均读书不足5本
从成年人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较2017年的3.12本增加了0.20本。
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19.81分钟,比2017年的20.38分钟减少了0.57分钟,12.3%的人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图书,比2017年略有增加;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9.58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5.56分钟。
成年国民中,11.5%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1%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
报刊阅读率则持续降低,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26.38期(份),低于2017年的33.62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2.61期(份),低于2017年的3.81期(份)。
看纸质图书、报纸、期刊少了,看手机多了,碎片化、娱乐化阅读多了,深度阅读少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近八成的国民都已是通过手机上网。网络活动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在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61.6%的网民选择“阅读新闻”,62.3%的网民选择“网上聊天/交友”,50.0%的网民选择“看视频”,41.1%的网民选择“网上购物”,36.5%的网民选择“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还有28.0%和19.2%的网民选择“网络游戏”和“即时通讯”。仅有15.9%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听书成新宠,超半数成年人倾向数字阅读
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人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
从对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为84.87分钟,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5.12分钟,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0.70分钟,较2007年均有所增长。
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
2018年有38.4%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7年的45.1%下降了6.7个百分点;
有40.2%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比2017年的35.1%上升了5.1个百分点;
有12.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7.7%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0.8%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听书成为读者新宠,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2018年,我国有近三成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6.0%。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26.2%。
在听书介质的选择上,选择“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的国民比例较高,为11.7%;有6.4%的人选择通过“广播”听书。
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认阅读量少
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6.3%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7.8%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1.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从成年国民对个人纸质阅读内容和数字阅读内容的阅读量变化情况的反馈来看,2018年有7.7%的国民表示2018年“增加了纸质内容的阅读”,10.0%的国民表示2018年“减少了纸质内容的阅读”;6.7%的国民表示2018年“减少了数字内容的阅读”,9.9%的国民表示2018年“增加了数字内容的阅读”;五成以上(54.5%)的国民认为2018年个人阅读量没有变化。
从成年国民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的评价来看,2018年有26.3%的国民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14.6%的国民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另有47.4%的国民表示一般。
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发布 深圳居首
今年的调查首次发布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
阅读指数指标体系
经过对50个采样城市的阅读指数进行综合测算,深圳、苏州和北京分列前三,青岛、杭州、南京、上海、合肥、武汉和福州位列第四至十名。
城市个人阅读指数方面,深圳依然领跑。
城市公共阅读服务指数榜上,上海紧随深圳、苏州排名第三。
未成年阅读率有所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0-17岁未成年阅读率有所下降。2018年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68.0%,低于2017年的75.8%;9—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6.3%,较2017年的93.2%提高了3.1个百分点;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86.4%,低于2017年的90.4%。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0.4%,低于2017年的84.8%。
从具体年龄段来看,2018年我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11.56本,与2017年的11.57本基本持平;9—13周岁少年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9.49本,较2017年的8.87本增加了0.62本;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10本,比2017年的7.23本略有下降。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91本,比2017年的8.81本增加了0.10本。
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近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另外,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93.4%,较2017年的91.8%提高了1.6个百分点;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22.61分钟陪孩子读书,较2017年的23.69分钟有所减少。
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2.87次,较2017年的3.07次有所减少。四成以上(41.4%)的0—8周岁儿童家长半年内至少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三成多(33.7%)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
儿童家长平均一年花费33.43元给孩子听书
报告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纸书阅读率为80.4%,低于2017年的84.8%。而0—8周岁儿童听书率达26.8%,较2017年的20.7%提高了6.1个百分点,增涨幅度高于其他年龄段。“移动有声APP”“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微信语音推送”成为儿童最常使用的三大听书方式,最常听的是“少儿故事”和“诗歌朗诵”。
近年来,随着有声阅读市场的蓬勃发展,儿童听书率不断增长,2018年有四成以上的家长给孩子听书付过费,平均一年给孩子在听书上花费33.43元。但是仍有半数以上儿童家长认为“纸质书籍”最适合儿童阅读。
报告还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差异明显,尤其在传统的纸质书报刊阅读方面,城乡差别大,城乡阅读鸿沟明显。
在传统的纸质阅读中,2018年,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0%,比城镇居民(68.1%)低19.1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8.1%,比城镇居民(41.2%)低13.1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8.5%,比城镇居民(27.6%)低9.1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方式逐渐兴起,城乡居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逐年攀升。
本次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自2018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执行样本城市为50个,覆盖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有效样本量19683个,其中成年人样本15043个,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4640个,未成年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3.6%;有效采集城镇样本14651个,农村样本5032个,城乡样本比例为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