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疫情之下,租赁行业的漫漫升级路

2020年的开始,疫情这场暴风雨突然袭来,让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的租赁住宅行业更加风雨飘摇。

租房不仅是现代人的烦恼,在地广人稀的古代,人们也经常为租房子愁白了头。

1.租房——人类生活的一个永恒难题

自从远古时期的有巢氏发明了房子后,房子就成为人类生存于世时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

虽然当时的人真的很少,但房子也确实不多,而且,人类的房子不像蜗牛壳,不能随随便便背着走。因此,当人们远走他乡时,为了居住,就想到了租房子。

谁是历史上第一个租房子的人呢?据记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这位“勇士”,就是一个名叫许由的隐士。

许由在当时非常著名,著名到尧帝要禅位于他。只可惜,许由宁死不从,“辞帝尧之命,而舍于逆旅”。这里的“逆旅”就是旅馆,相当于现在的短租、日租。

短租是出现了,然而,当另一个“许由”需要居住更长时间呢?那就将短租变长租,于是长租应运而生。

像我们知道的夏商周时期,各国名士周游列国、四处游说,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长租,租赁住宅逐渐形成了市场。

古人修缮房屋

但那个时候只是小打小闹,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由当地土豪们兴办的门面房“邸店”,不仅有租房,而且包括货栈、商店,租赁市场活跃了起来。

到经济高度发达的唐朝,外来的商贾小贩、应试的才子文人、外出谋生的手工艺人逐渐向几个大城市聚集,人口越来越多,导致房价也像今天一样居高不下。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安的城郊结合部苦哈哈地租了18年的房子,才在年过半百的时候买下了五环外的一座小宅子。

宋朝时,更是“尺地寸土,与金同价”,中下级以下的官员都对高房价望而却步,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

由于需求暴增,很多有房子的人,尤其是宋朝国都、城镇的有房一族,看准商机,组成“庄宅行”,集体做房东。

当私人租赁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官家租房也紧随其后。

像汉朝出现的驻京办“郡邸”“国邸”“县邸”等,就是为各地的赴京官员、秀才、士绅们居住的;

宋朝出现的管理房地产税务的“楼店务”,不仅分管出租的房子,而且也为在京没有住房的官员提供比较便宜的公租房

而元朝为了解决官员们租不起房的问题,直接推出了“系官房舍”政策;

明成祖朱棣为了吸引人口入京,建造了历史上最早的“廉租房”——廊房,将租金按地段分为3个等级不说,还是按季度缴费,缓解了人们交房租的焦虑。

到了清朝,租赁行业的发展就更加有章可循了。

交易双方有官方认可的契约签订格式合同,有相应的“中人”担保,还得照章交纳契税。去衙门进行登记后,房东不能随意涨房租,租客也不能任意租退,让双方都有一个保障。

从北洋政府时期开始,公寓逐渐兴起了。当然,那个时候的公寓跟我们现在理解的公寓不一样。当时的公寓很便宜,专供那些来京做事的外地人居住,而且位置一般设在僻静的胡同里。

后来,随着时局变化,北上广杭的公寓越来越多,租客们也从这些寻找差事的人,变成了当时的文化人、学生或留洋回来的年轻人。比如沈从文、张爱玲等文人墨客,都在公寓里居住过。

然后就是现在了。随着城市化发展,各式各样的公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仅价位有高、中、低多个档次,还有白领公寓、服务公寓、女性公寓、爱宠公寓等多种选择。

2.需求——围绕租房展开的亘古真理

当然,不管我国的租房史有多么源远流长,租赁行业是如何时移世易,有一点那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租房得满足租客的需求。

纵观古人们的租房史,他们的租房需求不外乎3种情况:

第一,注重邻居。

古时候,人们买房讲究“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租房时也是如此,非常注重邻居对自己的影响。众所周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果孟母不是担心孟子受邻居的影响,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换房子住呢?

第二,注重氛围。

古时候需要租房的租客群体中,有一群是赶考的文人或当时的秀才。

只要有条件,他们一般会在附近有书局的地方租房子。这样不仅方便自己阅书,而且还能经常与其他文人们相遇相知、谈古论今。

第三,注重方便。

这里的方便不止是交通、生活设施中的方便,更多的是指工作上的方便。

比如说,很多官员为了上朝、上班方便,租房时以靠近皇城和衙门的房子为主;而有些谋士、文人为了能谋得一官半职或成为皇亲贵胄的门生,通常会居住在想要投靠的人附近,方便找机会接近这位“伯乐”。

以上这些是古人们对租住的一些需求。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导致人们的租房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当下的很多年轻人,既想不被打扰,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但又不想脱离群众太远,最好能时不时参加些集体活动。

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信仰的就是最好的,颇有一种曲高和寡的风范,另一方面却又非常喜欢分享,恨不得将自己追求的、喜爱的一股脑儿安利给所有人;

他们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各种工作场景,随意切换工作模式,却疲于面对生活中的一点琐事儿,希冀自己能够像哈利一样拥有魔法,念个咒语就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这种看似矛盾的纠结,导致现下的年轻租客们不再仅仅围绕着住宅环境、生活设施、地理位置等看得见的硬性配置,而是开始关注企业文化、租住理念、品质服务等看不着却无处不在的软性需求:

想象一下,下班回来瘫在沙发上,却看到两天前下单的快递已经整整齐齐地堆在角落里等着你“宠幸”了,早上出门时还“滴滴答答”漏水的水龙头现在也安静了,就连这周末要参加的社群活动也准时在群里提醒你了……是不是想想就要乐开花了?

正是基于人们对当下租住生活的追求,很多注重专业服务、打着文化品牌的长租公寓应运而生。

他们用独特的文化理念吸引了一批有着同等文化属性的年轻人,又用用心的专业服务征服了这群出门在外的年轻人,让他们能在租住生活中享受“被包办”的快乐。

3.未来?租赁住宅的发展新趋势

只可惜,快乐总是短暂的。

随着900余家公寓的逐渐落幕,租赁住宅行业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很多人发出疑问:租赁住宅行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呢?对此,我们大胆提出几种猜测:

一是服务依然是立身根本。如果把租赁住宅行业看成一座金字塔,那位于最下面的塔基部分就是服务。

尤其在长租公寓品牌多如牛毛的今天,各家公寓的环境、装修都差不多,能显出区别的就在服务这个环节。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紧抓服务依然是各大租赁品牌的重中之重。

二是未来的租住方式可能会出现反刍现象,回归到孟母那个时期对邻居、伙伴的需求上。即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喜欢在同样的文化圈层进行活动,也同样接受且尊重不同文化圈层的存在。

三是人们对租房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多变,以往的以学习和工作为主的租住理念将愈来愈弱化,人们反而把高科技作为一个情感纽带,逐渐向家庭、朋友为中心靠拢。

他们不再执着于“房子”这个被物化的东西,开始追求“家”的真正内涵,真正做到“四海之内皆为家”。

但不管未来租赁住宅行业的走向如何,我们相信,此次在疫情的重压之下,不会让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行业走向穷途末路。

当大浪淘沙过滤掉那些渣子,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些留下的金子逆风翻盘、重振旗鼓的那一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疫情  疫情词条  漫漫  漫漫词条  租赁  租赁词条  之下  之下词条  升级  升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