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酝酿当中的“宅经济”
觉者看世界(恒生资管集团 副总裁 何伏)
新冠疫情下“宅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将倒逼创新推动新行业快速发展;不仅新闻媒体谈了很多,资本市场也有所反应,甚至出现了“宅经济概念股”。
什么是宅经济?
宅经济是随着网络兴起而出现的一个新词,主要的意思是在家中上班,在家中兼职,在家中办公或者在家中从事商务工作,同时在家中利用消费也是宅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众多市民吃饭叫外卖、购物叫快递,催热了“宅经济”,只要能够送货上门,很多甘愿“宅”在家中,享受生活的“惬意”。
今天的宅经济是居家生活、居家娱乐,还是居家办公、居家工作,宅经济的周围,带动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甚至带动的是新商业模式的创新。
2020年,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经济带来冲击。
疫情造成的挑战主要集中在线下生产销售困难、经营成本上升、资金周转不畅、到期债务或还贷压力绷紧、产业发展不景气、经营预期悲观等。
因为新冠肺炎的强传染性,人们不得不居家隔离,因而线下业务遭受了很大的冲击,不少线下行业甚至“停摆”。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餐饮、旅游和电影等行业。春节档电影颗粒无收,餐饮业7天损失5000亿元零售额,旅游收入也同期相比锐减。
但从消费而言,很多需求并不是就此消失,只是延期了,等待疫情结束后自然会释放(比如报复性消费)。
还有些消费则是转变形式了,由线下转到了线上,如停课不停学的,减少办公室人员聚集的远程办公,无法亲临健身房转而在家锻炼的网上健身,成为2020最强春节档的,两个月前还在遭受寒冬如今却全民抢菜的,为帮助产品销售再次火爆的直播……
每一次重大变故都是社会系统的自我升级,弱者一定会被淘汰,强者会变的更强,因此这次疫情就是一次加速淘汰的过程,也是一个加速创新的过程。
闷在家里的抗疫,国内民众宅在家里的时间拉长很多,线上商业生态(各类APP+各类红人大V)与用户实现了空前广泛的深度接触。
不是各个平台要培育消费市场、用户习惯,而是民众主动去适应线上的商业生态——几乎所有网络平台的获客成本空前降低。
强者愈强,弱者恒弱,是历史不变的规律,是大自然不变的法则,也是人类系统的自我升级。
1、互联网医疗行业
抗疫时期为安全起见,同时也为了缓解线下门诊压力,互联网医疗成为了“战疫先锋”。2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鼓励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开展在线咨询以及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缓解线下门诊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远程看病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2、生鲜电商行业
“民以食为天”,为防疫安全减少去菜场和超市之后,网上买菜引发了全民“抢菜”热。春节防疫期间,生鲜电商交易量暴涨350%。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生鲜蔬菜,生鲜电商成为了“宅经济时代”的最典型代表。
疫情突袭,宅经济对于提供到家服务的生鲜电商来说,迎来了发展的机遇。预计未来几年,其市场将持续被资本市场看好,并预测在2020年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交易规模或将达到3470亿元。
3、在线教育行业
随着疫情持续,全国多地大中小学陆续宣布延迟春季开学。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号召各地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随之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爆发期,几乎所有在线教育企业都加大了推广力度,通过免费赠课方式拉新。同时,在线教育平台,甚至与在线教育有关的电子设备销售也带出了一波高潮。
4、网游行业
有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下载量上升最快的50款app的前三类是休闲游戏、视频影音和医药相关类。
尤其是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大年30当天,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流水是20亿左右,去年同期是13亿,王者荣耀官方随后确认了上述数据。
5、智能家居行业
当在家“宅”的时间长了,可能会发现家里或多或少缺少一些硬件,例如卧室缺少一台电视,或者客厅缺少一套影音系统,或者缺少一台具有儿童学习的智能音箱、儿童机器人等智能硬件。
还有时刻监测室内的环境情况智能设备,如CO₂、温湿度、PM2.5、VOC等,并自主启动相应设备调节光线、温湿度,让居家环境始终处于最舒适状态。
各种智能设备撑起的智能家居生活,助力宅经济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
智能家居产品通过智能终端将家里的各种设备联系到一起(比如照明系统、安全系统、音乐播放等等),从而给人们“宅”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如欧瑞博的MixPad S,已经先进到具有“AI感知”功能,当你说“太热了”,它就会自动打开空调,并调节到合适的温度。
动动手指,或者说一声就可以对家庭各种设备进行操控,甚至达到“无感”化服务体验。
同时,智能家居覆盖生活方方面面,跨设备、跨平台生态体系相互独立制约用户智能家居体验。
与“宅”切实相关的智能家居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时代,同时也是撑起宅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基石。
6、视频娱乐行业
除了电影《囧妈》已经在1月25日上线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抖音火山版和欢喜首映APP,均为免费独播。
各家视频平台在春节期间也都有所行动,比如爱奇艺放出6部免费电影及热门独播剧《爱情公寓5》《绝代双骄》《大主宰》;芒果TV开放春节期间的免费会员,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芒果TV的付费内容权益和免费去广告权益;腾讯视频主要推出热门独播剧《三生三世枕上书》和《将夜》来吸引用户。
7、烘焙行业
根据美团发布的《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今年春节因居家防疫不出门,美团外卖上烘焙类商品的搜索量增长了100倍,并带动酵母/酒曲商品销量增长近40倍,饺子皮销量增长了7倍多。很多人在假期“宅”在家中蒸馒头、烤面包、包饺子,包括还有在朋友圈里的各种“电饭锅蛋糕”。
表面看来,这几乎只是一次无聊打发时间的全民大厨热,但也无意中激发了大家动手体验的乐趣,而且在它的背后,带动的将是烘焙课程、小家电等一系列周边产品的增长。若能因势利导,即便疫情结束,生活回归平常,或许这种乐趣还会延续,由短期的爆发转变为长期的爱好和对生活的调节。
8、外卖行业
春节期间,为了满足人们对外卖和生鲜方面的配送需求,美团外卖、盒马鲜生、饿了么、京东到家、每日优鲜、便利蜂等平台均宣布配送服务不打烊,为被迫“宅生活”的市民输血。
其中,每日优鲜数千名配送员坚守一线,用户更是自发通过APP对配送员进行打赏,打赏金额也将全部给到配送员本人。
9、物流行业
国家邮政局组织中国邮政、京东、顺丰等13家企业,开通救援物资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对武汉等重点地区的救援及生活物资的运输寄递。
很长时间,APP和物流都会是大众商业的唯一安全出口。
10、居家办公成新模式
疫情之下,成千上万的企业开启居家办公,带火了居家办公新模式。比如,一些开发“云会议”等APP的企业,进入大规模客户“收获期”,进一步促进了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随着居家办公相关产品的需求提升,也会进一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11、大型平台要肩负社会责任
阿里巴巴在全球采购的医疗物资陆续集结,正在源源不断运回国内。
美团宣布启动七项商户帮扶措施,包括针对武汉地区商家推出免除佣金、延长年费、给予特殊保障金措施等。
这既是一场应对大环境变化的组织动员,也是一次适应宅经济新生态的大练兵,考验了线上商业生态的效率和韧性。
12、倒逼创新推动新行业等发展
一边是宅经济带来的火爆订单导致生鲜电商企业人手紧缺,一边是疫情下无奈关门的餐饮业员工空闲。
2月3日,盒马与云海肴、新世纪青年饮食有限公司(即青年餐厅)等达成合作,疫情期间,云海肴和青年餐厅部分休业员工经过面试、培训、体检和确认劳务合同后,进入盒马各地门店,参与打包、分拣、上架和餐饮等服务。由此,“共享员工”这一原本根本不可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在疫情时期诞生了。
疫情下的宅经济还加快了非接触式快递外卖服务的改进,无人机、快递柜、智能配送机器人等概念也在抗疫的特殊时期“火”了起来。
必须承认,与以往的“主动宅”不同,这次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无奈“被动宅”,宅经济是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因而也不免担心,疫情结束,生活如常,宅经济是否还能持续下去?能否从爆发的需求转为长期的需求?
当疫情过后,人们的消费习惯培养,有助于改善消费模式,从而培养出一个新的“宅”经济新业态,有望推动“宅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
其实,宅经济的真正驱动引擎不是这个,即使没有这次疫情的影响,新世代消费者、科技和商业创新,也将驱动宅经济的大趋势。
宅经济是一个大趋势,不论是不是特殊时期。
正是因为有全民的参与,有数字化打下的基础,有各行各业的渗透,还有一批这些年来全场景布局的企业,能够迅速洞察消费趋势,协调双线业态比重,重点发力线上场景,同时协同线下业态,所以中国“宅经济”的面并不“窄”,中国宅经济在抗疫中走出了自己的“宽广”之路,也让数字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特殊时期展现出了强劲的活力。
在举国努力之下,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已得到一定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虽然整个经济运行受到了显著影响,但基于体制优势、大国优势的承压能力,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1、孤宅社会,是宅经济背后的社会学因素
一辈子的孤单,还是一个人的精彩?
单身青年过两亿。
从90后开始,单身和孤独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比例大概是118.23:100,其中男生783万,女生662万,男生比女生多121万。
此后几年,男女比例一直在120:100左右,这一数字远超90后水平(110:100)。
00后人口当中男生比女生多了将近1300万。可见。单身和孤独的比例会有多高。
所以,包括单身公寓、一人迷你家具、智能家居、宠物经济、泛娱乐内容产业、社交商业等等,都将成为这种人口结构(新世代消费者)的受益者。
而且,高房价、工作不稳定,都将成为年轻人交往的障碍。
习惯性的单身生活并不会带来孤独与寂寞,反而更能让人适应且充满乐趣。
最终似乎是喜欢两性关系的人,恋爱不断。喜欢独立的人,单身持久,这无非是不同的人愿意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罢了。
各种难以拆解的城市病,加剧了孤宅社会的现状,是宅经济的源动力。
2、科技商业创新,是宅经济的长期催化剂
技术是驱动“宅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打破物理空间界限,使得距离不再是问题。借助VR、AR及传感技术,人们在家可以享受美景和运动的快乐。医疗、理财、教育在线化成为大势所趋,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家庭陪伴式机器人功不可没。
没有5G、云计算、视频会议、在线协作技术以及各种在线应用,远程办公可能还停留在小众阶段。技术与产业相互作用,巨大的需求催生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变革,产业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技术优化和成熟。
新世代消费者往往宅在家里,责任轻,更注重自身感受,特别享受APP解决一切的孤乐主义。
过去20年的互联网流量,主要源于“击中人性弱点”或者“击中用户的瘾”。
你想想看,游戏、直播、短视频何以会让人沉迷,微博让人充分体验八卦的乐趣,外卖、网约车使人变得更懒……
未来更长远的宅经济生态,不是靠“顺着人性弱点”,而是靠“击中人们最微妙的心理需求”。
曾经,没多少人在手机APP上买东西,界面都显示不全;在手机上玩游戏不够爽,显示效果太差。
但是过去5年,增长最快的几大平台(包括腾讯、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其实就是解决了这两个痛点。
2020春节特殊时期,又有两个痛点充分暴露出来——线上教育,学生自制力太差(影响学习效果);线上办公,员工仪式感太差(影响工作效率)。
未来新的巨头,很可能就是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超越同行而上位。
对于一些传统产业而言,“宅经济”是一种“破坏式创新”。曾经人头攒动的传统零售、餐饮、旅游、健身、教育等行业压力日增。然而人们的消费需求并没有被压制,而是重塑了消费和生活方式。
这种转变为企业转型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零售企业经过数字化转型,从线下单一渠道转变为全渠道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发展更是驶入快车道。
不过,“宅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挑战:
1、企业需要平衡用户体验和效率之间的矛盾,使消费者在家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员工远程办公时也能协作顺畅。同时企业还要考虑商业的效率和价值。
2、企业需要避免因协同不足导致效率降低。零售或电商企业前端的快速配送和交付,需要后端的供应链和生产环节同步配合。个人居家办公,需要部门、公司、合作伙伴等协同支持。物理空间的分割和大范围的分布,对“宅经济”后端的链式体系提出了更严苛的协同要求。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日趋成熟,效率制约因素逐步消减,“宅经济”也将更受欢迎。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刚刚突破了一万美元关口,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做事方式的方方面面,本来就在发生各种变化。只是近段时期的剧烈变化更加明显,痛点也暴露得更加明显。
随着宽带基础设施的完善,5G时代的到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宅生活”,正推动着“云”生活模式的转变,医疗、办公、教育、电影,甚至汽车、旅游、餐饮、娱乐业、售楼处,都有向云端转向的趋势。
宅家抗疫,是对中国互联网电商20余年发展进行的一次大考,而作为阅卷人的全国老百姓,通过这次大考,看到的是宅在家里的数字化生存已成为现实,看到了中国特色宅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正是这种在艰难时期表现出来的经济韧性和活力,让我们对疫后的经济复苏有信心,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有信心。
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有着惊人的韧性,这段特殊时期过后,必将是新一轮的“宅经济红利期”。应该更多去考虑如何提前布局?
1、重构服务链,更加体系化、立体化。
如今世界变化太快了,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不如进化,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都在学习,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跟这个世界一起进化。
最近10年中国线下商业的中心地带在哪里?Shopping mall。
不错,国内的餐饮、零售、休闲娱乐很多都是以Shopping mall为中心的。
中国的电商规模牢牢占据世界第一,但国内70%~80%的零售市场还是在线下。
前几年,马云和王健林之争甚嚣尘上。阿里巴巴似乎没将京东商城、拼多多当作主要对手(相反,这些同行还在帮它培育市场)。
电商平台的主要对手始终是线下商业,如同阿里巴巴要跟万达地产赛跑。
所以,如何抓住宅经济的长远红利期,你就看看阿里巴巴如何去开发新的技术、模式、消费场景,如何在线上替代Shopping mall的功能。
抓住“宅经济红利”,不是要你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而是建立更加成熟的服务链,将做过的事情更加体系化、立体化。
比如,通过手机APP从互联网电商、物流、社区、传媒、通信、食品、药品和用品等配送的集合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链。
其中,京东到家打造便捷、小仓的物流及商家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名创优品快速反应,立即上线了“非接触配送”,满足大家日常所需的同时也确保接触安全;家乐福、永辉超市、物美超市利用自身社区服务资源提升物流及仓储周转灵活性。
2、重构社群,深度渗透消费者心智。
当别人不懂的时候,你明白;当别人明白的时候,你在做;当别人在做的时候,你已经成功了!
2019年底,“钱大妈”宣布完成10亿元的D轮投资,计划在2020年新增1000家店。“钱大妈”的核心武器就是网红导购员。
每一个导购员就是一个“带货网红”。
(1)每天晚上7点,准时发布打折信息,尤其是“包场价”信息——即剩菜可被低价打包拿走。
(2)每天早上都有“超划算的爆款产品”用于巩固铁粉,用户的复购率也因此提高;
(3)定时发问候红包(现金+菜品折扣),用于培养用户习惯。
(4)有意思的日常群运营,比如上午发天气预报、本地新闻早报;中午饭点发做菜小视频,美食等内容···
依靠网红导购策略,消费者心智逐渐被钱大妈深度渗透。
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在这段特殊时期压抑很久的消费需求,终将会集中爆发。
真正的英雄,一生必然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个是逆境,第二个是绝境。逆境境让人成长,绝境让人醒悟。
人在绝境中,最容易彻悟,就是在你面对即将失去一切的那一瞬间,甚至是你在面对生死的那一瞬间,人往往最容易悟到真理,看透生死,从而变的非凡。
心的觉醒,是智慧!心的改变决定着命运的改变,心变了命就会变,心明了路才会开。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紧跟这个时代,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看似疫情之“危”下,“机”正在破土而出。这是疫情影响下,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个积极信号。新的风口(宅经济红利期)正在酝酿当中,就看你的眼光、格局、运筹和准备了。“非接触式”热潮甚至波及资本市场,引发市场共振。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