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年前“服牛乘马,以利天下”的中国第一个商人王亥,到清末实业家张謇,再到王石、冯根生、贾跃亭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秦朔从他们的创业历程、经营理念等方面入手,详尽地分析了他们的得与失,既有对他们的贡献的肯定,也毫不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批评。
当世界富豪榜上出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名字时,我们应该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那份商业文明的意义。
商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语境,如果没有对创业者的尊重与保护,没有高效的公共服务,没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理性,没有可靠的法治体系,中国商业的未来将一直受到机会主义的威胁。后现代的解构思潮在启发个体意识觉醒的同时,也掀起了虚无主义的巨浪。在这个社会大发展时期,高企不下的房价、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经济走向、互联网时代的道德失范等等问题,让人们倍感焦虑、无聊和空虚。这些思考的背后,正是一种深刻的人道主义逻辑,如果不重视首先是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权利、尊严,就无法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
新资管的推枯拉朽与新商业的全球共同体的并驾而驱,社会的信用体制建设与新时代的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大数据发展,不断的为我们释放一个极其危险而又充满希望的讯号:
新时代的商业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被颠覆的。
最可怕的,是依旧沉浸在以往成功漩涡里不能自拔的商业巨头们,渐渐以毫无还手之力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打破常规与惯性性思维,逃离自我囚禁的漩涡。放下曾经对关系、技术、资源等一切自认为足以保命的单边依赖。在新业态下,不可持续的单边主义与自我封闭模式。
经过多的轮国家政治政策调控,已经初步完成社会与商业的剔骨刮毒,将投机分子渐渐隔离在各大交易所的门外,更有甚者,便直接踏入高墙之内,只是大众不曾察觉罢了。
新时代与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对组织架构、商业体制的呈现方式,作出了新的诠释与解剖。
技术、关系、资源等一系列旧商业引以为傲的节点,在没有优秀的商业架构链接,开始变的苍白无力、一文不值。
只有通过商业的完美链接,才能有效实现所有价值的衍生与可持续性发展。
确定商业计划/HOW之后的惯常做法,是制定KPI。搞市场和品牌的,有品牌认知度、美誉度、辨识度等KPI;做平台的,有UV、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等KPI;开酒店的,有到店人数、翻台次数、上菜速度等KPI……只要是在一个组织中工作,都逃不开这玩意儿。
KPI是对目标的一种提炼和模拟,一方面通过拆解来保证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通过量化来保证和衡量执行结果。但事实上,“目标”和“KPI”,只是接近,难以等同。
合理制定KPI的方式,是从结果倒推设置。最核心的KPI可以接近甚至等同于组织目标。这类目标性KPI,要么是从客户出发的,比如用户数、复购、uv等;要么是从钱出发的,比如销售额、净利润、周转率等——反之未必成立,比如“品牌认知度”是从用户出发的,但并不是目标性KPI,而属于过程性KPI。
正确的“过程性KPI”也能直接促进业务,但如果制定不好,团队只盯着某一个过程性KPI而忘了整体目标,则执行力越强,越容易出错。就跟开车只盯仪表盘却忘了看路一样,开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