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面向十四五规划产业园区的主要着眼点

作者:东滩顾问 · 杨逍

从山东省提出构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以来,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新常态下产业园区谋求发展升级的主关键词,如何从区域产城融合发展中挖掘新动能、构建新动能,是各类产业园区实现二次创业、突破发展的主要思考点。这也将是面向十四五期间大部分产业园区规划的主要着眼点。

一、园区发展面临新的产业环境

1、全球性产能过剩导致传统产业路径失效

目前国际营商环境整体呈现出“全球性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了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的现象。2016年以来,全球工业生产年增速仅为1.5%或是2%,只有高增长时代的五分之一,或是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且普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能过剩导致投资下降,产能向更低成本地区转移,兼并和收购大幅增长。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出口为核心的外需拉力严重下降,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原有的资源加工、中间品生产、传统轻工制造等过剩产能开始向东南亚、印度、中亚、非洲等地转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亟需主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对于产业园区来说,传统的以产业转移为主实现低成本招商引资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新的园区发展模式。

全球产能格局发展简析

2、第四次工业革命引来产业颠覆式增长

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人类逐步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将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平等、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全球性难题,将人类生产生活带入一个新的阶段。新兴科技、智能制造、创意设计、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方向,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机遇所在。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经济浪潮,有两大核心驱动:新科技产业产业链变革。其一是新科技产业,新科技革命加速到来,各种颠覆性创新(暗物质、量子通信、仿生材料……)带动新经济、新产业崛起,中小企业成为创新生态中的主要力量。其二是产业链变革,在互联网+、数字经济和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下,传统的产业链分解、跨界融合和创新,催生了大量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平台型企业和平台经济崛起。总之,出现了新的产业客群和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比如下图所示海尔未来家电产业生态。

3、技术与服务业成为产业转移新方向

全球产业转移呈现出三大趋势:第一,随着国内产业资本的成长,中国企业收购国外技术,进行孵化,逐步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第二,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成熟,服务业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外资投资的重点;第三,国际制造业转移重点开始逐步向内陆地区深入,例如重庆取代苏州昆山成为世界笔记本电脑最大的生产基地。

从国内产业转移趋势来看,呈现出制造业产能有序转移和一线城市服务业转移的特点。从制造业来看,由于中国仍是世界少有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因此在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真正转向东南亚、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是服装、纺织等低端制造业,而一些较为高端的制造业呈现向周边地区扩散或向内陆发达地区转移的态势。此外,随着一线城市成本飙升,服务业也开始逐步向外转移,表现为客户服务、研发设计等基础性服务业逐步以外包形式向外转移。园区发展应积极抓住技术和服务业转移的机遇,抢抓高端制造业扩散、国际技术并购、服务业下沉等产业机会。

4、产业园区进入第四代园区发展阶段

根据东滩顾问的研究,中国的产业园区发展可以分为成本驱动、产业链驱动、服务驱动和创新驱动4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称之为园区4.0时代,主要表现为创新驱动,园区开始致力于企业孵化、股权投资、创业、产业投资等方向。通过打造创新型园区,实现园区产业高端化、品质化。目前,国内大多数园区还处于园区2.0向3.0过渡,发达地区部分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等开始具有园区4.0时代的特征。

而在2017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文中,对于开发区改革创新提出了体制改革、分化整合、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开放发展、设施建设、PPP合作等更为明确的要求,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对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升级指明了方向。各地方政府需要适应园区发展的新常态,遵循第四代园区的范式推进产业园区开发运营。

二、产业园区升级规划的六大新动能

产业园区是一个区域探索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对于我国大部分不算发达的产业园区来说,结合不同园区的资源条件和外部机遇,可以从产业动能、创新动能、空间动能、生态动能、开放动能、体制动能六个方面,探索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路径。

1、产业动能——创新产业组织形式,优化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一是产业业态升级,立足区域制造业基础优势,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方向,实现“有中生新”;转变跟随发展战略,抢占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实现“无中生有”。二是产业组织创新,利用工业4.0技术,整合社会化资本与社会化创客,打造智能化、柔性化、开放化OEM平台,构建新一代创新创业基础设施。三是产业生态优化,针对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工业,推进“绿色化、循环型制造”,促进制造业从环境破坏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2、创新动能——建立“科技引领-金融助推-要素集聚”的三级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创新创业示范区

一是针对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低碳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科创领域,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建立全球链接,带动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二是注重产融结合,设立科创孵化基金与科创并购基金,形成市场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组建财智配对的“接力棒”机制。三是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积极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和技术平台,大力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新兴科技创业力量。

3、空间动能——融入新的区域经济格局,从大经济区、城市群、都市圈的功能重组和更新中实现升级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规划,尤其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规划为引领,推动全国经济布局的调整和升级。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大经济区、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中小城市等层次分明的空间功能布局,产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要充分融入所在的区域经济圈,在区域产业升级、城市有机更新、城乡双向流动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产业园区的发展,要更好地利用“三旧”改造、新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场景打造等新机遇,更好地发挥交通枢纽型、跨界型、生态型等地区的产业价值。

4、生态动能——构筑绿色、低碳、循环生产生活体系,以新环境促进高端产业和人才资源集聚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构筑绿色、低碳、循环生产生活体系”为战略重点,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从工业文明主导模式向生态文明主导模式转变。强化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综合治理,高标准推进碧水、蓝天、绿地等工程,规划建设绿色廊道、文化广场、体育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生活体系,提升对高端产业和人才资源的吸附力。

5、开放动能——复制自贸区成熟经验,对接国际产业资源,进一步扩大开放,打造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在对外开放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园区,可复制上海自贸区等建设中形成的成熟经验,积极借鉴外汇管制、境外融资、负面清单、通关报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一方面,利用区域优势,探索服务业扩大开放,积极发展供应链管理等服务贸易业态。一方面,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技,可以探索“投资先行、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模式,积极推动与国际先进园区、科技孵化器、服务组织的合作,大力吸引技术和服务业的产业转移。

6、体制动能——创新管理体制,优化组织架构,提升服务效能,营造优良的产业发展制度环境

体制改革已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一起成为引领开发区发展的三驾马车,产业园区应顺应园区发展趋势,响应国家深化体制改革的号召,在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创新探索。一是创新管理体制,理顺管委会、开发公司、属地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二是建立公司化主导的运营架构,要建设专业化的小园区开发运营和产业运营服务能力。三是转变政府服务方式,创新产业服务管理模式,变审批模式为备案和监管的服务模式。这方面,对于张江、中关村、漕河泾等发达园区已有非常成熟的体系,但对于大部分园区来说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管理体制改造和完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着眼点  着眼点词条  园区  园区词条  面向  面向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规划  规划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