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陈创立了慈善机构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CZI),该机构当时宣布未来10年将斥资30亿美元支持治疗人类疾病的项目。2017年,这家机构收购了初创企业Meta,Meta是一款科研搜索引擎,主要业务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现有的2000多万份科研论文中,找出对医疗卫生专家最重要的文献。其盈利方式是会员订阅费用和客户解决方案收费。
CZI在收购之后就更改了Meta的政策,改为向所有研究者免费提供研发出的工具和功能,希望帮助研究者更快发现一些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分析人士称,由于不把赚钱当成首要目标,科学家得以高效地利用Meta研发新工具,发现让科学发展加速的机会,形成对社会的良性循环。
人类智慧的结晶如果用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足以改变整个文明的面貌。比如机械与流水线取代大量手工业者,人口城市化等。若能将当人工智能用于促进科学进步,无疑能发挥乘数效应。但AI的应用果真能如此理想化么?
让弱势人群握住AI的援手
作为人工智能开发的领跑者,谷歌提出过著名的AI七原则,前两条就是“对社会有益”和“避免制造或加强不公平的偏见”。但问题在于,哪怕明知AI能够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利,如果这类项目的主导者不是“不差钱”的慈善机构,而是有盈利压力的企业,你很难想象会有谁愿意在这样一个领域无偿地付出努力。
以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场景为例,目前已知的主流商业化应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自适应学习+教育:猿题库、NEWSELA等根据用户实际表现提供练习/学习资料的平台;
2.虚拟学习助手:答疑、提醒类助手和“音乐笔记”等辅助教学的工具;
3.专家系统:专精某一领域的知识库和分析系统,例如自动批改英语作文的“批改网”和提供留学智能规划和申请服务的“申请方”;
4.商业智能化:为学校的运营提供支持,例如进行定制化调查的Panorama Education和为学校提供整体智能化教育解决方案的狸米学习。
以现实而论,大部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明显以一般的受教育群体和教育机构为服务对象,受众广泛,容易商业化。换句话说,关注的是如何让大多数人“学得更好”的问题。这符合“对社会有益”的原则,但实际上,无论是从节约人力,或是扩大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播范围而言,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占少数的特殊人群,避免他们与一般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更能够体现公平的原则。从实际效果上讲,在这样的领域更容易实现“从0到1”的跨越。但由于这类应用的受众范围较小,商用前景相对不明确,所以获得的关注度不如主流应用。
在这方面,需要各类具有标杆效应的组织起到带头作用,吸引后继追随者的加入。比如微软在2018年非营利组织信息日的活动现场,展示了被称为Seeing Al的辅助视觉系统。这套系统结合可穿戴眼镜和人工智能App,能以语音的方式,向视觉障碍的使用者描绘出眼前的场景。这项创新技术有望帮助全球2.85亿视力受损人群实现无障碍的生活和交流。
再举个例子。作为一种较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人群在中国的患者数量已超过10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超过300万,每年新增20万病例。目前自闭症不能治愈,仅在早期有一些干预的手段。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于自闭症的诊断、筛查与介入治疗的学术报道越来越多。2018年2月美国FDA批准了Cognoa公司用于检测儿童自闭症的人工智能平台。该平台能将前期发现症状的准确率提高近60%,为自闭症的早期干预争取时间。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杜亚松教授也在2018年4月发布了一款辅助治疗自闭症儿童的VR系统。该系统能大大减少对人力的需求,缓解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人员、特教人员紧缺的问题。
利用AI也需要新的思维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农村,由于卫生设施缺乏,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分娩都是在家里进行的。而缺乏保温箱呵护的早产儿十分容易夭折。世卫组织因而推荐了一种被称为“袋鼠包”的护理方法:用布条包裹婴儿,贴身悬吊在大人胸口,用体温保持孩子温暖。这种方法并不具备多少技术含量,却十分适合当地的条件,能因地制宜地用创新技术让人们受益。
马云认为,未来机器会变得比人更聪明,因此他在2017年的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如果还是按照过去100年的办法去教育孩子,那我们的孩子就会有问题了。换句话说,在明知未来的环境会发生变化的时候,沿用一成不变的应对方法是不现实的。在利用AI技术的问题上也一样,人工智能并非蒸汽、电力、核能那样的能量转换技术,也并不局限于单纯的信息、数据处理手段,而是能与人类认知方式结合,增强人类智慧的辅助手段。如同上文提到的“袋鼠包”一样,与其被动地等待技术成熟的时刻,不如尽早建立某种渠道,让这种辅助手段广为扩散,在AI与人类接触的过程中挖掘其应用潜力。毕竟,当初个人计算机的发明只为计算导弹的弹道,手机问世时也没人能料到这个远程通话的工具日后会成为人们的“私人助理”。AI的应用未来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到我们身边,谁都无法预料。而且,与“挑剔”的一般人相比,由于疾病、残障而有所“欠缺”的弱势人群显然更急需AI伸出的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