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大的权利,也不能拱手相让
不能因为有些人已经被蚊子咬出一种舒服的感觉,就承认蚊子咬人是一种正当的权利。
支付宝年度账单“挖坑”又填坑的风波之后,网友之间的激辩形成了第二舆论场。
一方怒斥芝麻信用侵权,认为芝麻信用的道歉缺乏诚意;另一方则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芝麻信用早就授权支付宝了,多大事啊。这种消极保守、逆来顺受的姿态,惊倒了咱。
此事较早是由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岳屾山发微博揭露的:支付宝年度账单有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不但字特别小,而且已经帮你选择好“同意”了。
不仅被挖坑,而且被同意。这意味着消费者的信息被轻松采集,这些信息包括第三方保存的信息。问题是,芝麻信用可以不担责。
细思极恐。这无疑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难道面对这一性质也“无所谓”?
大错特错了!哪怕是芝麻大的权利,也不能拱手相让。
不少人之所以一副随他去的态度,是因为自觉无力抗拒各个软件的侵权——但凡装个软件,上个APP,隐藏的各种插件和“陷阱”那叫一个多而隐。在这种侵权现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的情况下,这种无力感更严重。“大数据时代隐私不过是安慰自己的一块透明蕾丝手帕,也不知道那么多人起个什么哄。”一位网友的话很有代表性。
被蚊子咬得多了,反而适应了,倒是对那些驱赶蚊子的人表示鄙夷,这是什么逻辑?
很显然,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人已经被蚊子咬出一种舒服的感觉,就承认蚊子咬人是一种正当的权利。
换句话说,只有从源头上遏制侵权行为,让用户的权益受到主动的、全方位的保护,才能改变扭曲的权利意识。这当然需要各种揭露式抗争,如点出“芝麻信用小字”的灰幕,又如炮轰“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最近,苹果降频门惹来的麻烦越来越大,随着iPad也被发现降频,世界各地官司不断。人们发现,做事隐蔽见不得人的大鳄不少。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与之抗衡。被侵犯权利者,需要各种层面上的抱团。
在个人隐私卷入网络化、商业化浪潮的今天,隐私保护面临挑战,隐私保护意识也遭遇自我弱化,十分需要提振士气。重中之重,仍然是立法和执法的用心、用力。中消协已就苹果“降频门”向苹果喊话,但在更多的问题上,无论是相关社会组织,还是执法部门,都没有及时跟上。
芝麻信用填坑之后,仍难获满意,固然与其纠错诚意和程度有关,更和执法者对消费者频遭侵权的领域“涉猎”不深有关。这一点,亟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