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强,在垂直方向上某地的气压我们可以理解为,某地上方空气柱的质量,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就越低”。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可以理解为空气分子的打击了,气压越高的地方,空气分子的打击了越强,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只会从“高压流向低压”。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区域会形成不同的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具体来说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等四类。
极地地区
这些气压带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而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差异,从而造成不同地区间气温差异,从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纬度之间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全球性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而形成气压带的原因也有两类,分别是“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所谓热力因素就是指由于冷热状况而形成的气压中心,比如地球的两极高纬度地区,由于年平均太阳高度角较小,所以是全球最为寒冷的区域,极地地区的低温,使得空气受冷收缩,密度增大,并做下沉运动,形成“极地高气压带”,而这种受冷形成高压就是热力因素。
同样道理,地球的赤道地区是全球接受太阳辐射热量最多的地区,从而形成高温,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并做上升运动,形成“赤道低气压带”,这种由于受热形成低压就是热力因素。除了热力因素之外,动力因素也是形成气压带的重要因素,由于赤道附近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空气上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水平方向空气从赤道高空往南北方向流出,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往右偏,在北纬30°左右偏转形成西风,从而不能继续往北,而赤道方向空气不断补充过来,所以北纬30°附近高空的空气越来越多,被迫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这种被迫下沉形成高气压带就是属于动力因素。
而在近地面地区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压带都有空气流出,从副热带高气压往北流动形成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盛行西风带;从极地高气压带往南流动形成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极地东风带,这两股气流在大约北纬60°左右的地区相遇,形成极锋,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度较高的空气被迫抬升,从而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这种被迫抬升形成低气压带也属于动力因素。就天气而言,一般来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由于空气下沉运动,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而受低压控制的地区由于空气上升运动,冷却凝结,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
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