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明清时期河北、河南省界呈南北状,与今比扭...

现在大家看中国政区图,会发现河南省与河北省交界的省界线基本上还算平直,并且基本上也东西走向。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基本上形成今天河北、河南大部分地区轮廓线的明清时期,这一界线却大相径庭,当时的省界基本上呈南北走向,与今天的相比几乎扭转了90度。

今天的省界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是两省交界处的大名府、彰德府的区划变更所致。在开始咱们详细介绍这个变化之前,先说明两个观点。一是按传承关系说,在明清时期,今天的河南省也是一直是称为河南的,但今天的河北省在明代是被称为京师或者北直隶,清代被称为直隶的,在今天的文章中一起被看作是河北。二是本文仅说今天的省界之间的涉及县区划的变动,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期间的变动不再赘述。

清代的省界

先说大名府。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东南角与山东省、河南省交界处有一个县大名县,这个县的县城在历史上极为有名,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在宋代还曾当过“陪都”。在明、清时期它是大名府的府治所在地,明清时代的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行政级别。而那时的大名府的境域呈东西窄、南北长的形状,府治在北端,而南端则达到今天的河南省长垣县和山东省荷泽市东明县,南北长达150公里,东西宽仅60公里,成为直隶插入到河南省的一个“楔子”。到了中华民国时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属于抗日根据地和敌占区交叉地区,很多时候出于便于领导的需要变化频繁,解放前属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管理。华北人民政府于1949年7月召开会议,宣布在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区成立平原省。这时明清时期的大名府除了大名县本身以外,全部归了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销后,全部留在了河南,至此河北和河南在大名段的省界就这样确立了下来,那个打入河南省腹地的“楔子”一下被砍断了。

而彰德府,在明清时期的府治所在则在今天的安阳市。在明代时包括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的武安市、涉县、磁县、峰峰矿区、临漳县,在清代则包含今天河北省邯郸市的武安市、涉县、临漳县,形状也向今天省界的北方延伸了不少。1949年成立平原省的时候武安、涉县、临漳县被划归了河北省,从此脱离开河南省的领导,直到今天。

平原省的建立与撤销给河北、河南两省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省界走向扭转了近90度。

平原省

省界只是一种行政区域上的划分,可能给省界两边的群众暂时带来一些不便,但总的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在一些事情上确实带来一些争执。

比如今天的安阳市和河北省临漳县就“邺”城问题上的争议就是这样。历史上“邺”城的位置长期在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漳河两岸处。直到隋朝杨坚时,才把原邺城拆除并迁到今天的安阳市。本来两地原来都属于彰德府,并且距离也仅仅20公里左右,在1988年被中国古都委员会确认为殷墟+“邺”城是中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之一。如果同在一省甚至一市也没关系,一块打造、开发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却分属两省了,这就带来资源上的再分配问题,跨省协调困难,并且都有各自的利益需求,所以两地对“邺”城的争执一直不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省界  省界词条  河北  河北词条  河南  河南词条  明清  明清词条  南北  南北词条  
地理

 世界六大洲介绍

1、亚洲:面积最大达4400万平方千米,东西时差达11小时,跨寒、温、热三带,大陆海岸线(69900千米)绵长而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有阿拉伯半岛(300万平方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