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1)从老地图看苏州河百年沧桑

从老地图看苏州河百年沧桑

 

作者:钟翀 来源:《东方早报》

 

 

  苏州河,是吴淞江在上海河段的俗称,它源于东太湖,经吴江、昆山、青浦、嘉定等地,一路由西向东,至上海市区与黄浦江汇合,全长125公里。这条今天看来曲折狭窄的小河,在古代作为宣泄太湖洪水的主通道,曾经是上海境内最重要的干河,其河面宽阔浩荡,“深广可敌千浦”(宋郏侨语),但北宋庆历时在上游修筑松江长堤,至明永乐年间,夏原吉又开浚黄浦江作为太湖来水的主要入海通道,同时北引吴淞江入太仓刘家河,以致河道日益淤浅,吴淞江逐渐让位于大黄浦,又经过五个多世纪的演变,成为江面仅宽40-50米的一条普通支流(图1)。

 

图1 明弘治《上海县地理图》中的吴淞江(1504年,局部)

 

  在历史上,得益于联结江南鱼米之乡以及经由吴淞口通达南北两洋的优越航运条件,唐宋时期的青龙镇、元明以后的上海老县城,都曾依托这条河流得以生长、繁荣。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等西方列强也正是看到这里通江达海的便利条件,才会纷至沓来,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之处开办租界,其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在晚清民初的近代化浪潮中,上海从前近代的一座江南小县城戏剧性地一跃成为全国最大都市与工商业中心。

 

  那么,搭建这座国际大都市最初框架的苏州河,在城市近代化起点的150多年之前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注:此图虽是不精确的古代绘画地图,但吴淞江和黄浦江的宽度对比,明确显示其时吴淞江的宽阔浩荡。

 

 

图21849年《上海地图》(局部)

 

  在开埠最初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之处还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沮洳荒滩,“秋风一起,丛苇萧疏,日落时洪澜回紫”;而周围则是星星点点的村落,散布在“一片广无边际的稻田平原,其中密布无数的小河浜”(1844年传教士罗当的书信)。

 

  从现存最早的上海实测地图——1849年的Map ofShanghai(《上海地图》)上来看,当时英租界的范围,由其北面的苏州河、东面的黄浦江、南面的洋泾浜(今金陵东路)、西面的泥城浜(今西藏中路)所框定,在租界中还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小河浜,而城市尚属草创,十几幢英美建筑主要聚集在第一跑马场(在今2号线南京东路地铁站北面,英商霍格所建)以东、面朝黄浦江外滩的一侧,租界北面的苏州河上甚至还没有一座桥梁。

 

  值得注意的是,图上已将吴淞江标注为SOO-CHOORIVER(苏州河),事实上,苏州河的名称,也是迟至这幅地图绘制的前一年才出现的,当时英人在沪建立租界,他们只知道这条河流可以经由苏州通达江南腹地,因此在与上海道台订立租界扩大协议时,将它称作苏州河,以后这个名字就慢慢地叫开了。

 

 

图3《上海县城及英法租界图》(约1856-1858年,局部)

 

  原租界开辟的最初几年,苏州河两岸的变化相当缓慢,但到咸丰同治年间,却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咸丰三年(1853)以后的十来年,小刀会、太平天国兴起,一时兵连祸结,苏、浙等地住民大量涌入上海。伴随着这一波内外资本的进入与租界的开发,地处苏州河南的英租界迅速扩展。《上海县城及英法租界图》(图3)系一墨线勾绘的褶本,未具图名,推测为官方文书附件。该图未注说明文字,但根据图上桥梁的架设以及租界道路的敷设进程,可判断该图极可能绘制于小刀会平息之后,太平军气焰方炽、本埠局势不靖的1856至1858年之间,由此可知此图是现今所见由本邦人士所绘、最早基于实测的上海地图。

 

  以图上的地物表现来看,在苏州河的出口处已经出现了第一座桥梁——威尔斯桥,这是清咸丰六年(1856)由英人威尔斯在苏州河口处建成的木桥,因其地近河上的“外摆渡”之处而又被称为“外摆渡桥”。到1906年此处改建为全钢桥——即“外白渡桥”,并成为上海一座标志性建筑。此外,其时四川路、河南路、山西路渐次开拓,并已延伸到苏州河畔,跑马场迁建至今湖北路一带(即第二跑马场)。此图反映了当时的城市在苏州河南岸的迅速扩张,而北岸美租界一带则只有领事馆,尚未得到开发。

 

图4《上海城厢租界及城郊全图》(1860-1861)

 

  City, Settlement and Environsof Shanghai1860-1861(《上海城厢租界及城郊全图》)是根据当时英、法等国在沪相关机构测绘地图的汇编图(图4)。该图反映了在原租界第一轮开发尾声苏州河的变化,到了1860-1861年间,苏州河南岸英租界已经被各种建筑所填充,一个新兴的都市正从英租界“溢出”——泥城浜以西的苏州河两岸,虽然还是阡陌纵横的乡村景象,但城市溯流向西铺展的态势显著,而北岸美租界以及西段的老闸桥附近也已形成聚落,整个城市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张之中。

 

 

图5 《大上海里弄新地图》(1949年,局部)

 

  图5是《大上海里弄新地图》中的苏州河及南北两岸部分,该图发行于解放前夜的1949年1月,图上展现苏州河区域的道路网与街区格局,与现代对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城市化已然成熟。自原租界兴起以来的一百多年来,苏州河既曾见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金十年”的辉煌,也曾罹受烽火连天的战争阴云,而这座城市仍然持续地拓展着它的势力,随着道路网的编织,桥梁的架设,工厂、码头、堆栈的构建,河边的农田、苇荡、杂树不断地向西褪去,苏州河终于成了地道的城市内河。在一个多世纪的时光中,重新构筑的近现代都市肌理,以其旺盛的侵润性和生命力快速蚕食着苏州河两岸的古老田园,而它自己也在静静流淌之中逐渐完成变身,成为我国近代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象征。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本文图片由作者钟翀提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从老地图看苏州河百年沧桑  苏州河  苏州河词条  沧桑  沧桑词条  百年  百年词条  地图  地图词条  
地理

 世界十大海之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是大西洋西部、南北美洲之间的一个海,它的北部和东部的边缘是一连串从墨西哥湾一直延伸到委内瑞拉的岛屿(西印度群岛),包括北部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