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马里亚纳海沟再往下是什么?还要多远才能到...

尽管全球最深的点位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斐查兹海渊,但事实上整条长达2500公里的马里亚纳海沟平均深度达到了6000多米,笔者友情提醒下,喜马拉雅山长度只有2400千米,将它倒过来丢入马里亚纳海沟,还有好多地方在海平面以下2千多米。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怎么炼成的?

日本一直有一个噩梦,就是有一天孤悬在太平洋中的日本列岛会沉入波光粼粼的太平洋,当然这个担心他们在《日本沉没》中将这一想法表露无遗,太平洋板块向日本列岛所在的亚洲板块俯冲,因此未来日本将会被这个俯冲运动被带入地幔,当然在落入地幔之前首先将会被太平洋淹没。

《日本沉没》剧照动图

准确的说这个板块之间运动描述是正确的,亚洲板块运动运动趋势却是错误的,因为海洋水体的润滑,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的过程中并不会将其一起同归于尽,而是会逐渐抬高日本大陆,简单的说日本非但不会沉入太平洋,未来日本列岛的面积还能增加,因为它可能正在长高。

但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制造出了全世界最深的海沟却是事实,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太平洋板块的这种这种运动呢?大洋中脊的海底扩张运动。全球最长的海底山脉是中洋脊,长达80000千米,各位没看错,真的八万千米,其中连续山脉达到了65000千米,而著名中洋脊要数大西洋中脊,弯弯曲曲连接地球南北,就像一条地球剖腹产后留下的缝合线。

这是一个地幔热柱向地表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冷却并持续扩张形成的。地幔热柱是地幔层的热对流形成的一种方式,地幔层的岩浆会一路上升到地幔层顶部,冷却后形成玄武岩,形成新的地壳。这部分新增加的地壳将会在海底扩张,形成了地球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

而像马里亚纳海沟这个位置就是板块扩张的边缘重新插入地幔层进入了地幔循环。地球上大部分中脊都在深深的大洋底部,需要声纳和深潜装置才能观察,但有一个区域却是露出水面的,这就是冰岛,简单的说冰岛底部就是地幔热柱,所以冰岛到处都是地热资源,是不是很羡慕?

最深的斐查兹海渊到地心还有多远?

斐查兹海源的最大深度为11034米,当然这个深度对于地球平均厚度6370千米的半径来说差的可不是一般的大!不过和各位心里已经默默计算好的数字相比,差别还是不小的,因为最深处位于北纬11°21′,东经:142°12′E,这个位置已经到了必须要考虑因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引起的赤道隆起了。

所以此处距离地心大约6366.4千米,但它并不是距离地心的位置,因为赤道隆起抵消了它很大部分优势,而北极虽然水深只有4-5千米,但那里距离地心却只有6352.8千米!

珠峰离地心距离为绿色,钦博拉索山离地心距离为蓝色.

另友情提醒下,与距离地心相反,到太空最近的也不是珠穆朗玛峰的8848米,而是南美海拔为6263m的钦博拉索山。同样这个原因也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只是同时也会导致海水向赤道区域转移,海平面也一起升高了,所以钦博拉索山的海拔反而变得没有珠穆朗玛峰来得更高。

地球构造发现简史

上文中提到了地壳,地幔和地心,这是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内容,但在100多年前,即使是科学家都不知道地球是这样的结构,一直到1909年克罗地亚的天才气象学家安德里亚·莫霍洛维奇发现了地震波在地下54公里处左右,纵波和横波速度有一个明显的、突然的增高,这就是地球结构中的地壳和地幔的边界,当然并不是说地壳厚度都是54千米,而是陆地地壳更厚一些,而大洋底部则薄一些。为纪念莫霍洛维奇,因此将这个界面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界面,简称莫霍面!

后来加州大学的古登堡利用全球地震仪的数据,发现了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离开震中110°至140°的地球切面角度位置观测不到直达纵波,110°以上都观测不到直达横波,土登堡认为这里存在一个液态地核。因此现代地质学将地幔和外核的边界命名为古登堡不连续界面。

丹麦女地球物理学家英厄莱曼收集了全球地震台的数据资料,利用记录的大地震震波在各个地震台记录的详细数据,发现了在液态地核下方4000千米处有一个固态地核。

看起来地球就像是一个多汁的大肉包,抱歉,笔者写饿了,脑子里突然蹦出这个词,将就着看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马里亚纳  马里亚纳词条  海沟  海沟词条  多远  多远词条  还要  还要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