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作者/苏见羽 制图作者/公子羽
首发于“大地理馆” geo-museum
此篇是全文的第6篇
「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这是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先生《新撰地文学》所述,说的是他第一次提出中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我们在地理教科书上学到过: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那么各省区有没有自己的南部和北部的划分呢?它们有没有自己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呢?
今天我们说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南北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是国家级界线,也是区域中脊
地理教科书曾不厌其烦地强调这条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地形区界线有它,气候区界线也有它:它是400毫米等降水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林地与草地的天然分界线。
同时,它也大致位于侯仁之先生提出的农牧交错带,以及著名的胡焕庸线附近。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也正好穿过我国东西向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它大体划成了两个部分:
此线以北,为草原、荒漠、戈壁,人口十分稀疏,是历代游牧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此线以南,是耕地、城市、林地,人口相对稠密,是农耕文明在塞北地区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