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物质性,二是运动性,从运动性的角度来说,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在运动之中。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我们目前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看起来好像是没有什么变化的,但是只要把时间拉长,所有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等都是在运动变化之中的,只要假以时间,就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
因此,我们地球的气候也是处在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的,简单来说,地球气候的变化主要是冷暖干湿的变化。在人类社会尚未成型之前的漫长地质时期中,地球气候就在“冰期”和“间冰期”之间相互交替,其中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是三次较大的冰期。第四纪大冰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大约开始于距今200至300万年前,而结束于距今大约1至2万年前,目前有较大概率进入了一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
从更小一点的时间尺度来看,有人类历史记载的近1万年以来,地球气候也有波动变化,可以分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和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寒冷期”对应的时间刚好是我国的明朝和清朝时期。这一时期,有时候也被称为“小冰期”,导致了某些年份农作物出现歉收甚至绝收的现象,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四纪大冰期鼎盛时期全球冰川分布示意图
目前来看,15世纪以来的小冰期已经有明显结束的迹象,当下应该已经进入了下一个“温暖期”,当然,这种气候转变的原因,一方面有自然的原因,促使气候周期性变化;另一方面,应该和人类的行为有密切关系,主要是18世纪以来人类推进的“工业革命”,大量排放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同时对于绿色植被的破坏都促成了“全球变暖”的发生,所以今天的中国应该很难再出现“小冰期”气候了,起码在一两个世纪以内的可能性都不大。
19世纪晚期至2018年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