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你欢愉地吃着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浑然不觉正一步步滑向危险的陷阱,当你有所察觉时,却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作者:宋春涛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最近的热点话题无疑是瑞幸。
4月2日,市值百亿的独角兽消费公司瑞幸咖啡出乎意料地宣布,自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首席运营官兼董事刘剑以及向他报告的几名员工从事了不当行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虚假交易涉及总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市场一片哗然。
当日美股开盘后,瑞幸股价暴跌8成,甚至因6次盘中熔断而暂停交易。
4月5日下午,瑞幸通过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声明,称目前涉事高管及员工已被停职,将全面彻底调查,并第一时间披露调查结果。
根据美国2002年《萨班斯法案》,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最高可处以500万美元罚款及20年监禁;证券欺诈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以25年监禁。
对照法案,瑞幸咖啡的未来之路一定不平坦,不仅要承担巨额罚单,而且高管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坐穿牢底,赔个倾家荡产。
更坏的结果是,瑞幸财务造假或将引发新一轮针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影响整个中概股企业和正准备赴美上市的初创公司。
对于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可能面临市值重估、股票认购低迷、股价下跌等风险,可以说是对中国企业对外形象的降维打击。
正如4月3日晚间人民日报的评论:商场如战场不假,但比输掉战斗更可怕的丧失底线!
在商业社会,企业不能丧失底线,为一时之利造假;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同样不能丧失底线,为一己之私造假。
很多时候,舞弊者为得到了从天而降的免费馅饼而洋洋自得,但始终有一天,你会为落入自己当初设下的陷阱而惶惶终日。以下,我们跟大家分享职场人士需要小心避免的四类陷阱。
01、学历造假
尽管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但不可否认在职场人士找工作、跳槽、升职的过程中,学历绝对属于第一块“敲门砖”。
尤其当你手握一份985、211、甚至是欧美名校毕业证,那绝对是一块沉甸甸的“金砖”,帮助你更容易获得更多、更好的职业机会。
于是为了这一纸文凭,很多人想的不是怎样通过努力学习正当获取,而是选择走捷径——学历造假。
天桥小广告电话一打,南阳技术学校烹饪系大专生马上摇身一变,华丽丽的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系研究生。(声明:只是随手举个例子,绝对没有看不起南阳技术学校的意思。)
毫无疑问,当你身披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马甲,你很容易就能从一堆南阳技术学校毕业生当中脱颖而出,但不要忘了,现在有了学信网这样的学历查询网站,就算找工作的时候,你侥幸能够蒙混过关,也不能保证接下来是否会被用人单位的HR小姐姐识破,把你打回原形并把你扫地出门。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的规定,如果员工在学历上造假的话,那很有可能会被公司合法解除劳动合同,且拿不到任何经济补偿金。
分享一个名人造假的例子。
2010年7月,当时的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就曾深陷“学历造假门”,缘起于以打假出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微博中以多项证据指出唐骏的“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系造假。
唐骏回应并出示学位证书并表示自己是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随后方舟子又指出这是一家卖文凭的野鸡大学。
两年之后,在北京大学的一场讲座中唐骏为“学历门”事件道歉,可以说学历造假、经历造假,确实是唐骏事业、乃至人生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关于学历造假,我想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学历不重要,诚信很重要!如果你真的那么看重名校学历,那么,从今天开始,勤奋学习,用汗水和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文凭和学历,去赢得大家的尊重与认同。
02、履历造假
为了在求职过程中给自己加分,不少求职者会在简历中凭空捏造工作履历或虚构不存在的工作经验,从而增加自己在潜在雇主心目中的含金量。
常见的造假套路如下:
套路1:任职时间造假
我认识的一个候选人Peter名校本科毕业,在一家世界500强快消公司服务超过10年,任职高级品牌经理,为了给自己更大挑战,前几年毅然转投一家中型规模的国内电商公司,出任市场总监,无奈水土不服,努力适应了3个月,最终还是无法融入,于是选择离开。
休息了一段时间后,通过朋友介绍,成功入职另外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担任品牌总监,专门负责集团的媒体资源维护和对接。就在他准备大展一番拳脚的时候,却被老板炒掉了。
原来,他在接触新机会的时候,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曾经短暂服务过民营电商公司,于是在简历当中抹掉了最后一段经历,然后把离开上一家500强企业的时间推后了3个月,细心的HR发现简历中显示的时间和前雇主出具给他的离职证明时间不一致,进而发现了问题。
老板决定炒他的理由是,我不放心把集团每年过亿的营销预算交给一个简历都不真实的人。
套路2:离职原因造假
我曾经面试过一位业务总经理,二十年的职业履历堪称完美:
前十年在全球五百强企业工作,打下很好的职业基础和专业功底,后十年在大型民营企业任职高管,负责过战略、运营、营销等等模块。
唯一让我心存顾虑的是,他作为高管最后两份工作时间都相对较短,只有1年多不到2年,当我询问他离职原因时,他表示主要是因为家庭在异地,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体弱的太太,只能选择离开。
我通过内部渠道去做进一步的背景调查,发现真实的原因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而是他在任职期间和CEO就经营方向出现了巨大分歧,无法调和,最终不得已挂冠而去。
老实说,经营方向出现分歧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也未必就一定是他的问题,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对我的隐瞒,让我对他的诚信打上了问号。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套路,求职者有时候还会在自己所担任过的职位上造假,明明title是主管,有意写成经理或总监;明明只是某项目组成员,故意写成项目总经理或者负责人。
此外,还有在过往的工作绩效上造假,把不属于自己的销售业绩或项目成果放在身上作为亮点。
对于雇主而言,选人用人,一定是用人之所长,补己之所需。就像世上没有完美的公司,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候选人,雇主不会去刻意追求完美的候选人,但一定会识别真实的、真诚的人选。
报销造假现象多数情况下出现在销售或者业务类员工身上,因为工作性质原因,他们需要频繁出差、拜访客户、接待客户,过程中自然产生了相应的交通、差旅、食宿、招待、商务宴请等等费用。
尽管绝大部分企业都会有明确的财务报销标准和指引,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少数别有用心的员工仍然会通过各种方法来造假:比如提供假发票、虚开发票等等。
我在2019年底处理过一个案例,2个业务人员从上海去苏州出差拜访客户,为了节省住宿费选择当晚往返,这本来是为公司节省成本的一件好事情,两人从苏州返程时选择了打车,而不是财务要求的高铁,为了绕开财务监管,他们要求出租车司机把同一程的士票分为2段开,两人再分开作为苏州市内交通费来报销,结果这个小伎俩被财务人员的火眼金睛给识破。
两人最后被全公司通报批评不说,其中一个原本可以在年底晋升为高级经理的业务新锐也被取消了晋升和加薪资格。
报销造假的案例不仅中国有,国外也一样,分享另外一个我亲手处理过的案例。
我所服务的集团几年前收购了一个欧洲服装品牌,负责欧洲当地市场的地区总监定期需要来中国汇报工作,财务部门的同事发现,每次这哥们出差回国后,报销的差旅费用总是特别高,于是把他过去一年报销的费用详细列出来,发现里面有很多属于他个人的餐饮、住宿费用也被当作业务招待费报销在内,甚至出现一笔私人餐饮费用,发票报一次,信用卡存根用来再报一次这样匪夷所思的操作。
公司顺藤摸瓜,通过审计,发现他身上还存在其它的问题,最后他被清理出门户。
对于那些想在财务报销上动手脚的人,我想提醒的是,大数据时代下,税务系统已经全面联网,各种信息变得更加对称和透明,财务人员有更多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去识别报销信息真伪,处于职业上升期的年轻人如果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拿个人职业声誉和发展前途冒险,真是人间不值得!
04、营私舞弊造假
相比报销造假,职场中还有各种利用职权或资源营私舞弊,从中非法获利的金额可以从几万、几十万,去到几百、上千万。这一类案件金额巨大、性质恶劣,一直以来层出不穷。
2019年7月,小米内部邮件公告称,小米中国区市场部两名员工违规舞弊,已被辞退并移送公关机关。
其中,原中国区市场部员工郝亮,利用职务便利将公司业务交由其近亲属持股的公司承揽;原中国区市场部员工赵芊,利用职务便利向合作供应商索要好处费,据传闻涉及金额高达700万。
针对这一行为,小米集团已对两人作出辞退,永不录用的决定;退还不当得利,没收全部期权,移送公关机关处理;加入员工不诚信黑名单。其中,赵芊已因涉嫌非国家人员受贿罪,被公关机关拘捕。
我自己身边也有极为相似的案例,同样是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同样利用职务便利将公司业务交由其近亲属持股的公司承揽,同样向合作供应商索要好处费,同样金额巨大数以百万,最后同样以涉嫌非国家人员受贿罪,被公关机关拘捕。
在公安机关掌握确凿证据,找上门来,将她和她的涉案同伙一并带走的那一刻,我看到她脸上的表情极为复杂,交织着惊恐、错愕、羞愧、悔恨……
我相信,那一刻,如果给她一个机会重头来过,她一定愿意一辈子清清楚楚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可惜,没有如果,也没有重头来过的机会。
05、最后的忠告
从趋势上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职场环境将越来越容不得以上四种类型的造假行为:
学信网这类有案可查的资信类网站将逐渐杜绝学历造假;
HR越来越注重候选人的背景调查将逐渐杜绝履历造假;
财务要求越来越严格透明、以及大数据系统打通将逐渐杜绝报销造假;
组织日益规范的系统、流程、以及业务审批制度将逐渐杜绝营私舞弊造假。
与此同时,每一个职场人士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个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当你欢愉地吃着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浑然不觉正一步步滑向危险的陷阱,当你有所察觉时,却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所以,让我们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职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