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就业选择,浅谈好工作的3个标准

01

一般人进入职场的第一个关卡,是选工作

不得不说,现在年轻人考虑得更全面,选择范围日趋广阔。回头想想我找第一份工作时相当单纯,一看公司OK,收入OK,和专业稍微沾点边,心中就窃喜“不错不错要不就它吧”。

前几天在一个自媒体群里,有人说,他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这两年和同学搞了个科技类的公众号,收入虽然不高,也不稳定,但处于发展中。他很羡慕的一位学长,是写网文的自由职业者。他眼下在两个选项中摇摆不定:

写作VS程序员。

他内心天秤倾向前者。“我可以写公众号,而且也写过网文,写作的发展空间应该比程序员更大。”

工作这事,我觉得和找对象挺像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期待,也会不时掂量下自个儿的筹码,力求找到适合的另一半。相亲节目里,虽然大家对理想型的要求五花八门,但你发现没,总有几条是高频出现的刚需条件,比如人品好啦,上进啦,愿意沟通啦。

工作同样如此。

这几年似乎每年都有所谓的“新风口”、“行业趋势”,无数年轻人将它们视为择业指南针。

听说互联网金融是趋势,就一心想挤入互金公司,结果发现没两年就风光不再;

听说自媒体是趋势,就开公众号开微博疯狂日更,结果发现大半年了还是阅读寥寥;

听说AI应用是趋势,就削尖脑袋往行业里凑,结果发现专业和能力完全不匹配。

实际上,找工作时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那些不变的东西。

就像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一次演讲中说的,他经常被人问及未来10年什么会发生变化,但从来没人问他,历久不变的东西是什么。

所以说,行业快速更新,变化朝夕更替,可无论风吹向哪里,总有些底层逻辑是不会变化的,它能帮助你作出更符合预期的判断。

02:

在我眼中,好工作是有一定标准的。

第一,收入足够养活自己。

我刷知乎时看到这么一个问题:“大四马上毕业,却一心想成为专职作家,现实吗?”

作家张佳玮的回答,我觉得挺有道理。

他说,自己大二出了第一本书,大四下学期出了第四本,毕业后发现靠版税无法养活自己,开始写杂志报纸专栏。

他给出的建议简明扼要:

1、要不找一份工作

2、要不尝试写一些自己不喜欢、但可以赚钱的活,来供养自己写东西。

简言之,先吃饱饭再说。

我知道很多年轻人都很有追求,希望在工作上实现更多个人价值。可工作的No.1目标是什么?

挣钱。

至少你要保证这份收入能养活自个儿,然后才有其他可能。除非你说“我上班就图个乐呵”,那另当别论了。

第二,有一定门槛要求。

网络写作、销售、自媒体……它们当然有可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但从行业规律看:门槛越低的地方,竞争越激烈。

就像金字塔,底部总是人数最多的地方。

郭德纲在采访时说过一段话:

相声发展到后期,涌进来大批人员造成了良莠不齐。包括很多30来岁、0基础的人。如果你让一个没工作的人去京剧院唱京剧,给他钱他都不会去;让他跳舞,他也不会去;让他练武术,他更是打死也不去。

唯独让他说相声,他会心里一动:

“哎,可以啊,我会说普通话。”

选择低门槛,其实并不是捷径。任何行业要达到比较不错的水平都有台阶,唯一的区别在于:

有的台阶摆在外面。比如你做翻译、你做设计,需要达到的要求一条一条的摆在眼前。达不到槛,你就进不了这门。

有的台阶摆在里面。大家呼啦啦冲进去一看,“哇塞咋这么多人?!”,想要做出名堂反而更难,只好硬着头皮抢活儿、凭运气、混人脉、找野路子……运气不好还会碰上“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利局面。

职场和打游戏差不多,不少游戏任务有设置有门槛,达不到门槛你就没资格做。

入场券越稀缺,竞争者越少,上升路径越短。

第三,职业的客观性强。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点,什么意思呢?

就以开篇说的写作VS写代码为例。

写作:判断好坏的标准里主观成分太高,你觉得妙笔生花,其他人可能觉得“这啥玩意儿”,正所谓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

写代码:衡量好坏的标准就清晰得多。功能点是否全部覆盖?有几个bug?开发效率如何?几乎都可以用KPI评价。

简言之,客观性强的职业,评判机制更准确。

对行业来说,有一套比较通用的标准。对个人来说,有一个明确的改善目标,能做到有的放矢。

假如你没钱没资源,这样的职业环境相对公平。

03:

当然我也理解,很多人希望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或是看起来春光明媚的行业。但你如果想让选择成为一个加分项,就要尽可能地理性客观。

你所看到的标杆性人物,要不都是站在金字塔尖,要不被美颜滤镜过度包装,代表不了大多数。

工作,分析的点无外乎两点,一看职业,二看自身。

它们分别有个原则。

分析职业的原则:看平均数据。

我们对标时不是看隔壁老王、师兄Kevin,而是职业平均薪酬水平。这些信息在招聘网站上并不算太难找到。

平均水平,才是普通人最可能实现的小目标。

个人选择的原则:先难后易。

先去门槛相对高的地方,意味着你将来向下选项更多。

程序员,以后可以做HR猎头。

通信工程师,以后可以去做产品。

UI设计师,以后可以去做销售。

但反过来,很难成立。

我以前部门曾面试了一位软件工程专业的员工,毕业1年多。

他大学在教育机构兼职卖课,于是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地入职那家公司成为销售。做了一阵子奖金不如预期,老板又灌鸡汤,说“销售是最好的跳板”啦,“很多CEO都是销售出身”啦,磨磨蹭蹭小半年过去了。

一年后他想重新找开发岗位,才明白到底有多困难。

应届生的开发实操能力原本就一般,你脱离了学习技术的环境,技能更是直线下降。哪家公司愿意用一个工作1年多、0开发经验的人呢?

甚至同薪酬下,人家宁可找应届生。趁知识体系热乎还能好好培养。

我们今天做的选择,是要为了明天有更多选择

再换个角度看。高毅资产的董事总经理冯柳说过:共识跟常识不一致的时候做逆向。

太多案例事后证明,当初那些反人性、看上去特别麻烦困难的事,最终决定了发展方向,乃至全盘输赢。

04:

回头看开篇那个问题,写作VS写程序,选哪个?

我想说的是:

1、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做程序员。

2、然后,兼职写作。

对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是更为稳妥的实现方式。

很多选择其实并不冲突。

选择A,不见得必须放弃B。我认识的不少开发类公众号、视频up主、网课讲师,现实中都有自己的本职。包括我自己,本职是通信行业的产品经理。

聪明的作者都有Plan B,尤其在初期。

主业挣一份收入,至少维持平均生活水平。副业码字,做成了当做意外收获,做不成,也不至于太惨。

村上春树发表处女作时,他正儿八经的本职是爵士乐酒吧老板。

刘慈欣的本职,是发电厂的计算机网络和监控,《三体》、《流浪地球》等知名科幻小说都是他业余时间写的。

所以,别急着埋头做单选题,多想想那些对你未来有利的因素和不容易变化的因素,在过程中不断探索新路线。

眼前或将,别有洞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就业  就业词条  选择  选择词条  标准  标准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  
攻略

 设计师如何获得客户的信任?

观点: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意识到所有的不认同不完全是设计水平或案例本身的缺陷,更多的是信誉和信任度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信誉度仅仅靠外在包装是不够的,对于高端的理性...(展开)

攻略

 接手店铺转让要注意的事项

如果自己要接手转让的店铺,一定要细心谨慎,不然很有可能会吃大亏。下面给大家说说接手店铺转让要注意的事项操作方法01:了解店铺的商业情况,仅仅看店主提供的财务报表...(展开)

攻略

 法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操作方法01:首先是当律师。但是这个需要你在大学期间很认真的学习相关专业,并且当律师需要考取律师证,要背的知识点十分多,要求有很好的口才和记忆力,有很多小伙伴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