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自公共号:玲说职场人生 (ID: coveycareer)
又是一年开学季,家里最小的表妹也即将步入高等学府。这篇文章是我作为一个离开高校十几年的“社会姐”送给她和所有00后的弟弟妹妹们。希望你们能够充分运用这人生中最珍贵的时期,为以后的求职,深造和幸福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可以说是第一个脱离原生家庭,获得自由的时期。然而这份自由并非真正意义的自由,而是拥有完成自我蜕变的自由,以及大量自我分配时间与精力的自由。
而大学也是我们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人格的最后完善时期,使我们有机会走向更觉醒、更明辨事理、更自在更充实人生的道路。
简单地来说,中国的大学生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 第一,完成基本学业,培养专业技能,这是硬实力;
第二,培养可转移能力,也就是在任何工作和生活领域都能派上用场的能力。不夸张地说,它是一个人的终身资产,不论他身处何位,这些能力都将受益终身。但中国大部分高中生在应试教育下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培养。这是软实力。
所以我特别想谈谈哪些可转移能力是需要在大学四年中有意识发展的。如果没有好好利用大学这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以后在社会中去补课只会更困难。知乎一个网友说得好:“我们所有学习的东西,将来都会用上。我们没有学习的东西,将来都要补课。”
这5项必需的可转移能力就是:
和不同人相处的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
适应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我认知的能力
1、和不同人相处的能力
大学环境对个体最大的一个冲击就是来自不同价值观的冲击。你会亲眼目睹不同思维,不同利益的人所采取的行为和处事态度。
从小学到高中时期,你都是生活在一个类似“熟人朋友圈”的环境中。同学很多都有着和你相似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所以交朋友和相处是很容易的。
到了大学,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背景,这都会反映在你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与舍友的朝夕相处,与社团同学的合作等等。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种不同难免会带来内在的或者外在的冲突或矛盾,如果没有适当处理甚至会严重到影响到学业和心理健康。所以学会成人的相处模式就是你进入社会之前最重要的一课。
在儿童的世界,人际关系就是两极分化的,不是“好人”(100分),就是“坏人”(0分)。成人人际关系模式,就是把关系维系在60~80分之间,既不奢望跨越亲情的相亲相爱,也没有必要互相伤害。所谓成熟的关系,就是维持一个恰当的距离。
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但不要滥交。决定你人际关系优劣的根本因素,是你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和资源。提升自己是最重要的。
认识和接受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你的朋友。
学会包容,学会妥协,懂得换位思考。成熟的人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学会开解自己和他人,必要时候寻求专业帮助。
2、时间管理的能力
中学时,有老师的督促,家长的监督,目标明确,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所以,那时候的你,每一天都是充实的,你也因此进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可到了大学,可自己支配时间骤然增多,缺了这些外部监督也是最容易迷失的时候:每天在宿舍床上刷手机,沉迷于追剧,在网络游戏里厮杀等。
大学不努力,毕业徒伤悲。所以培养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不仅能助你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大学时光,更是以后工作中的必需技能。
也许大学的课程比较枯燥,或者和将来你想从事的职业不对口,但你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除了完成学业,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旁听课程、听讲座、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尝试和积累经验。
乔布斯虽然大二就辍学了,但在他著名的给大学生的演讲中就说到 “我凭着好奇和直觉,在大学所选听的课,无意中涉足的许多知识,后来都证明是非常有价值的。”
有太多目标等于没有目标。目标一多,什么事都做不好,做不全。每个阶段设定1-2个小目标,集中攻克。
养成做日程表的习惯。收集脑海里代办事项,全部列出来,根据设定的目标安排轻重缓急。必须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尽量做的事尽力而为即可。
每个月定时复盘总结。
如果现在有什么兴趣爱好,那么就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吧。坚持下来,以后总会有用得到的地方。
3、适应能力
当你还是一个中学生时,你周围的环境是相对稳定的。每天学校,家里,食堂的三点一线生活,并没有太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即使有变化,也有父母和老师在身边帮你积极消除以免影响到你的学习。
进入了大学以后,大部分时间都得靠自己去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环境上,陌生的城市,校园,宿舍和人群;
生活上,从父母全全包办到一切靠自己自理;
学习上,从高中老师“填鸭式“的指导到大学老师的抽象讲解;
人际关系上,告别中学相伴多年的亲密好友,需要和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陌生人重新建立关系;
角色上,从高中班上甚至全校的佼佼者到大学里的普通学生。。。
不管你愿不愿意,人都是要长大的。长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要面对更多的变化,意味着你要不断地去适应新的、更加复杂的环境。
认识到适应能力是人的本性,人类正是善于适应环境才可以成为生物链中最高级的动物。所以如何提升适应能力,关键是如何先接纳自己,认同自己,提升自尊。
学会心理调节,取悦自己,不要长时间沉迷于坏心情。比如不开心的时候看看搞笑的视频,和同学朋友一起运动,回想一些让你开心的事情等。
懂得用良好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比如他人的行为习惯,教授的讲课质量),多关注你能改变的事(自己的行为习惯,自己的学习计划)。
4、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是做题,考的是逻辑和模仿能力。但工作中做项目,更像大学毕业时写论文,做课题,考的是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世界经济论坛今年发布了“2020年人才市场最看重的10项技能”,就把“Complex Problem Solving(解决复杂问题)”放在了第一位。
简单来说,解决问题能力的通用技巧就是数学家乔治·波利亚在1945年首先提出的方法。遵循他的四个步骤,即了解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就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了。
比如说,老师安排的作业是要做一个关于某个主题的PPT, 但你对这个话题并不熟悉而且PPT也做得不好,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那么你就必定会找出N种方法,比如上网查询、请教他人、报班学习等等,最终目标就是做出PPT;
我这里就分享一下会经常被用到的解决问题的框架,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请你去了解,学习,运用。
界定问题:常用框架有5W2H、5Whys等。
构建框架:常用框架有Why—What—How、SWOT等,关键要符合归纳和演绎的逻辑顺序。 ·
明晰关键:80/20法则。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学会抓主要矛盾。
5、自我认知的能力
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
——梭罗
我把这个能力放在最后来谈,因为它是最重要的。包括我自己和身边许多有着”优秀“标签的人,在不长不短人生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和自我认知有关。
中国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普遍依靠外部激励,比如老师的管教,父母的期望等。
学校教育唯分数论的评判标准、家庭及社会上蔚然成风的盲目攀比(如对孩子学习成绩、特长才艺的等),很容易让孩子忽略自己的真实性格与兴趣而去追求外部认同,将学习的目的归结为取得“好成绩”去博得老师同学的赞誉,让爸爸妈妈高兴,至于自己是否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与成长则很少在他们的思考范围内。
很多人到了大学,失去了这些外部激励,会突然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会迷失方向。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来认知自己。 甚至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多年,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
这在中国是很普遍的,正好大学给了你们一个单纯安全的环境,让我们去自我了解,达成「自知」,让我们在通往自立的路上,能够更顺畅。
简单的说,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认识与调节,以及自我评价、自我规划的能力等。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把自己看作低人一等,没有价值,那么,他就会产生自卑感,做事缺乏胜任的信心,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难以保证质量。
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那么,他就会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其结果往往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难以与人合作,或被他人拒绝、被群体所孤立。
可见,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和评价,对个人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不断的强化自我意识,意味着你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个性,价值观,优点和缺点,思想和信念,情绪和动机,你会更自信,更有安全感,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规划,更加有方向感。
在大学四年请充分调动一切你可以调动的资源(老师,朋友,书,网络),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增强自我认知。
日本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说过一段话: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多思考,多记录。把那些对你有影响事件列下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些事情给你带来了哪些情感和认知上的影响或者冲击。这个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认知自我的过程;
与他人分化,多思考哪些是他人的需求,哪些才是我的感受;哪些是他人的期许,哪些是我真正的选择;
少与他人比较,多与昨天的自己比较;
在有意识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多去尝试。在每一次的尝试和选择中,我们就会离了解自己更近一步。
不管你现在仍是大学生,或已经脱离学生身份,大学这四年,对任何人来说绝对不是只是学习的最后阶段而已,大学的意义是由我们自己赋予,因为那是我们最靠近长大,却又还可以任性的时期,也给了我们最多塑造自己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