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焱公子
“太没劲了,干什么都没劲,一天天只是混日子,还感觉累得很。
我怀疑再这样下去,自己就废了!我要不要再换个地方试试?”
老孙说出这句话时,距离他来到这家新公司刚好半年。
薪水加奖金及各项福利,他月入3万,比前公司涨了40%。这着实让他兴奋了一阵,可这股劲也仅仅维持了两三个月。
之后,他重回先前状态:对工作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成就感,明明没干什么正事,就是始终觉得身心俱疲。
职场中,老孙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尤其内容大多重复琐碎,难免会产生疲惫,致使难以提起兴致,只能依靠惯性来机械完成。
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据调查,现代社会职场人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很多人平均半年就开始有厌倦情绪。
职业倦怠是无可避免的事,与薪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如何解决它,成为了一道职场难题。
1、从发工资开始,职业倦怠就不可避免
1971年,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
AB两组大学生做数字解题游戏。
A组,每解答一道题就给1美元奖励,B组则完全没有任何奖励。
任务结束,实验人员让两组学生自由活动,通过单面玻璃偷偷观察他们各自的行为,发现了有趣的现象:
具有物质奖励的A组,学生们几乎都已停止解题,不是闲聊就是发呆;
没有奖励的B组,尽管任务已经宣告结束,多数学生仍兴致勃勃继续玩着。
这个实验,被称为“外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侵蚀实验”。
结果显而易见:物质奖励抑制了人们本身对有兴趣的工作的积极性。
之后,多次针对不同年龄、身份的人群实验中,得出的均是相同结论。
你一定听过这个著名的小故事:
一群淘气孩子喜欢在一个人家门口玩,特别吵闹,主人不堪其扰。在多次劝导加警告都无效后,主人想出另外一个相反策略。
他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我就给你们一人一块钱。
玩还能得钱,孩子们当然很高兴。但没过两天,主人就对他们说,从今天开始,只能给你们5毛了。
虽颇有微词,孩子们还是忍了——毕竟还能赚5毛。
再过两天,主人一摊手说:“不好意思,我没钱了,不能再给。你们还能坚持来玩吗?”
孩子们十分愤怒,呸,你想得美!
他们一哄而散,再也没来过。
从本来喜欢干这件事(内在动机),到“你不给钱我就不干这事”(外部奖励),物质刺激成功转移了重心,扭转了心态。
职场也同理。
不管你最初对工作多么情绪高涨,从老板给你发工资的那一刻开始,你对工作本身的内在动机(兴趣所在),已被外部奖励(工资、奖金)所取代。
处于这种情况,必然终有倦怠的一天。
2、就算持续给钱,你依然会倦怠
很多朋友或许不以为然:明明是钱给得不够嘛!
只要老板持续给高薪,外部激励一直在,我怎可能职业倦怠?绝对天天打鸡血、玩命干啊!
不,并不能。
同样在1971年,心理学家布里克曼和坎贝尔提出“适应水平现象”。
所谓适应水平现象,指的是无论我们沉浸在某种成就带来的满足感,或某种失落与悲伤时,它都会迅速消褪。
比如,彩票中了头奖的人,以为自己的幸福感会长久保持,实则不然;同理,失恋的人,本以为自己会悲伤很久,实际你走出来的时间,或许比自己预想的短很多。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新买来的华丽衣服、名牌包包,只会让我们开心一阵。哪怕开了新车、换了新房,也并不能让开心持续更久。
老孙月入3万,比先前涨了40%,但他仍在半年后就再次感到厌倦。
究其原因,这些都是外部刺激。
哪怕最初再强烈,最终也会变成细水长流,在你心里掀不起半分波澜。
适应水平现象,折射的是我们人性的本能。薪资再高,也不能遏止你职业倦怠感的卷土重来。
那么,面对职业倦怠究竟该怎么破?那些职场上始终激情满满的人,又是怎么做到的?
3、重新唤醒工作激情,你需要像老板一样守好“内因”
什么人群职业倦怠感最低甚至没有?
毫无疑问,老板。
今年3月5日,福布斯发布了第33期年度全球富豪榜。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1310亿美元身家蝉联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马化腾和马云分别排在第20、21位。
大佬们的确有钱,以马云2206亿人民币的身家为例,如果一年花1个亿,也足够他从汉朝花到当下。
但一个事实是,尽管钱早就花不完,多数如马云一样的大佬们,依然在埋头苦干,不知疲倦地持续往前。
为什么?
商人逐利?社会责任感?享受万人敬仰的感觉?
我更倾向于这个答案:单纯享乐,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充实和快乐。
对现阶段的他们来说,相比赚钱,工作本身是更快乐的事。
咱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或许都达不到他们的境界,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的确可以学到如何根治职业倦怠,重新唤醒工作与生活激情的有效策略。
核心即是:重新发掘出源自内心的内驱力,牢牢守好它。
基于此,我想分享3点认知,供你思考。
01. 抛开单纯打工者心理
抱持打工者心态的人,眼睛往往只盯着眼前的工资,看不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厌倦工作,罪魁祸首也正源于此:被钱所左右,一切以钱为导向,最终失去的是自主感,如此,自然会斤斤计较,疲于奔命。
不妨,将目光放长远一点。
02.赋予工作额外意义
我公司楼下有很多餐馆,但我最爱去的是一家家常菜馆。不是菜有多好吃,而是不管面对任何客人,也不管客人点的菜昂贵还是便宜,老板老宋总是表现得热情又快乐。
有一次老宋说,我开这家店,真不是为了赚钱。我就喜欢做菜给别人吃,如果得到认可,我会非常开心。
正是这种心态,让老宋乐在其中,回头客源源不断,生意也是周边最好的一家。
03.保持仪式感
每个新人进入一家公司,只要是正规公司,不同程度上会充满仪式感:
例如,面试、发送offer、办理入职、签合同、介绍工位、同事、参观公司、迎新会、岗前培训、转正考核等,都是仪式感的体现。
越有仪式感,员工才越会觉得公司是在郑重严肃地对待自己,反过来,他也才会同样郑重严肃地面对公司和工作安排。
在之后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我们慢慢淡化了这些所谓仪式,也才渐渐越来越感觉倦怠。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有仪式感?
最高赞的回答是:仪式感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动作,标定它背后的精神内涵。
试着给自己设置一些小挑战或关键节点,持续保持仪式感,找回那个失落的自己吧。
如此,那些平凡的日子,将会重新焕发出耀目的光彩。
作者:焱公子。发型光芒万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强,专注解职场。写有灵魂的故事,过有温度的人生。微信公众号:焱公子(ID:Yangongzi2015)。原标题《“我月入3万,每天都只想跳槽”》。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找原作者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