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思宇
近日,996在网上的热度一浪赛一浪。就连马云先生也两次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我个人而言,非常羡慕那些手握高薪却又不用受996束缚的人们。可是,那毕竟是一小部分人。
所以,我们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自身出发,光是随大流喊口号没有用的,因为大部分老板过得比员工还累。要改变,要革新,还是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正所谓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1、合情,却不合法的996
全网讨论996之所以如此热烈,不外乎是这样的工作制触犯了法律法规。都能当老板了,怎么能随意剥削员工呢?这点法律意识都没有,这点高度都没有,我干嘛要继续跟着你干?于是,离职潮也是一浪赛一浪。我真的打心眼里佩服那些但凡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能离职的员工。要么他们早就在骑驴找马,要么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哲学上讲事物的多面性,其实,大家可以换位思考,很多东西是合情不合法,但很多东西合法却又不合情。所以,法律法规出台的时候总会专门有一条注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一方面制定法律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法是约束人的,但约束的时候又掺杂了一点感情,不然为什么法院判决还有缓刑一说,入了狱还有减刑的做法呢。
也正如劳动法规出台后总有发现个案中存在不完善,然后最高院的解释接二连三的出台。哲学上也说,存在就是合理的。所有表象的背后,我们会逐一找出原因所在。当然,996对劳动法底线的触碰,引起了民愤倒是真的。
2、企业真的愿意996吗?
众所周知,企业的用工成本除了给予员工的直接薪酬,抛开其他福利不说,社保和公积金其实也是企业非常大的一笔开支,尤其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企业给员工交纳的社保加公积金,即使按最低工基数去走,每个月毛估估人均也要2000元左右。如果用工成本没那么高,企业是不是可以用多招员工的办法去替代996。
社保公积金成本员工是没有概念的,因为员工也不知道,当然也不能理解。于是很多员工在入职时希望企业不交保险,这样每月不用扣几百元钱,想通过这样的节约方式去提高自己的收入,增加净现金流。
当出现订单多的时候,尤其是以制造业为首的行业,企业多招一个员工一年的用工成本光社保公积金就20000+,还不如把这些折算成单价增加到现有人员的工资中,让现有的员工多加一点班。一方面企业适当省一部分成本,另一方面,员工的稳定性有所增强。双向收益的叠加,双赢的局面。如果你是老板,你会不会这样做?
3、员工真的不愿意996?
所谓为了事业,愿意谈奉献精神的员工除了高管,就像马云先生这样老板层级的,像你我这样的普通员工达到这样认知的少之又少。而且企业也不需要我们普通员工达到这样的认知。我相信只要背井离乡去往大城市上班的员工, 90%以上是想赚钱的,更是想同等付出下能多赚点钱。所以,大家想过没有,只要身体许可,只要能赚到钱,有多少人是不愿意加班的?
这样矛盾不就来了吗?又想挣钱又不想加更多的班。如果企业把加班时间完全控制在劳动法规内,请问你又能高薪到哪儿去?企业要求员工996的时候要承担的是员工长期加班可能出现的效率降低,工伤多发,员工敬业度大打折扣等多重风险,而员工则要承担的是因超负荷运转对身体的物理损伤。鱼和熊掌该怎么选?这是企业和员工都要面临的难题,解决得好与否并不是某一方面的原因。而一味的指责企业或是靠离职去推动短期内雇佣双方都不能解决的难题无疑是不明智的。
4、只谈 996,为什么不带上小时工资率
所谓全网热议996的背后,我觉得忽略了一个细节:员工的小时工资率。我认为抛开小时工资率来谈996是绝对的耍流氓行为。
什么是工资率?单位时间内能取得的工资额,又称“工资标准”。
其计算公式为: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平均每月天数
小时工资率=月标准工资÷平均每月天数÷每天工作小时数
如果你的小时工资率够高,你愿不愿意加班?而且每周保底都是比较高的收入。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企业的经营秩序相对还是好的,我所知道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的企业,996算什么,9116都很常见。
不是我危言耸听,因为家里一个表弟在服装行业做了8年,除了法定假日,周日都很少休息。每次为了打通电话都要熬夜等着他下班。我也曾劝他放弃,但是他说,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有机会能挣钱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虽然辛苦,但是就因为这8年的付出,他在重庆全款买了一套房,30岁不到完成了从单身到三口之家,然后有房有车的转变。
我不推荐牺牲身体的健康去拼命加班,但是我觉得身体允许的时候,能通过加班挣钱未尝就不是一件好事。要知道,很多依靠体力维持生计的人们在城市人流量大的十字路口,等着企业去现场挑选。这时的他们就像菜市场的商品,从他们渴望找到工作的眼神里完全看不到劳动力区别于普通商品的高贵和不同之处,我也是凭劳动力挣钱,可每每看到这种场景,我的心会隐隐作痛。
不知道那些拿着不菲收入的996们,能不能感受到最底层对于工作机会的求之若渴?
再说回小时工资率。我们讲员工的小时工资率更多的时候讲的是实际小时工资率,是把上下班时间计算在里面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张在家门口2公里的距离内上班,因为距离近,为了计算方便,暂忽略上下班交通时间。855作息,月薪8000。那他的小时工资率为8000/21.75/8=45.97元。
如果小王离公司30公里,公交1小时,地铁1.5小时,两头换乘约半小时,这样他耗在路上的时间每天为6小时,即使他965,他实际付出的已经是695,如果他们俩人的小时工资率相等,则他需要收入13997,约14000元才匹配。
你觉得同样的能力水平,在30公里外能拿到14000的概率大不大?换句话说,你想挣14000,你就得忍受每天6点出门,晚下9点到家,失去陪孩子成长的尴尬。因为你的小时工资率摆在这里。
如果996背后,你每天多付出的3小时能拿到比别人高一小倍的工资,你觉得值不值?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种现状是,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很多员工甚至想加班企业都没有订单可提供生产。
在择业时,主动权一定是在掌握我们自己手里的。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选平台,还是选收入,还是选成长,还是各项折中凑合。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诉求后,你就不会轻易做决定。当然,在选择的时候要多方了解应聘企业尽可能多的信息。即使入职后不满意,还可以快速结束试用期,及时止损。
真的遇到了企业不守规矩应该怎么办?员工首先要看企业承诺的有没有给到你,比如劳动合同约定的加班基数,有没有把加班工资兑现。如果没有,完全可以找领导讨要薪水。如果该给的都给了,觉得自己身体吃不消,就可以离职走人。或者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也可以收集相关证据与企业对簿公堂。而不是一边吃着企业的红烧肉,一边骂着没饭店的味道好。
如果你主观上能接受企业的制度就不要骂娘。一边拿着比别人855翻倍的收入,一边骂着老板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家,其实真的没必要。就像很多员工,把公司说得没一点好,可是却又在公司混着。与其这样,还不如另觅东家。
马云先生有一个观点我是认同的。要想过得比别人好,就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流下更多的汗水。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不然,岂不是对别人也不公平。你觉得呢?
作者:斯思宇。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愿以己微薄力量,陪你闯职业生涯。个人微信公众号:假老练在魔都,联系方式13524430183。
【本文为作者投稿,MBA智库(ID:Mbalib)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找原作者申请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