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润
“今天就到这里,请回去等消息吧。”
我们公司的实习生蕉皮说,这是他之前面试经历中最常听见的一句话,也是让他又爱又恨的一句话。
爱是有机会加入心仪的公司,还有希望;
恨是听到这句话之后,就一直傻傻地等消息,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我和他说,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让人动心的一句话,也是能让人直接死心的一句话。
— 1 —
我记得有一次,某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 HR,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微博,无非是在说“这届年轻人不行”。
现在的孩子们,真是不懂事,通知你来面试,结果最后不来了,我们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
不来就不来吧,连个电话也不打,也不懂得道歉,真是没有礼貌。
这些孩子们难道不知道,这个时代信任是最重要的资产吗?
说的很有道理,很多人都纷纷跟帖,转发评论,说现在的孩子们,真不懂事…… 后来我一时兴起,手没忍住,在下面回复了一句:
当年你让面试者回去等消息,那你告诉他们消息了吗?
在公司招聘中,往往是面试了 10 个人,只录用 1 个人,最后也只通知这 1 个人。 剩下的 9 个人,不管了,不了了之……
说好的回去等消息,怎么就没消息了呢?
看来,肯定是“这届 HR 不行”。
这 9 个正在等你消息的人,说不定是遗珠,是被漏掉的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
如果因为没有回复消息,就失去了有潜力的应聘者,那是公司的巨大损失。
更糟糕的是,如果因此心怀嫉恨,那他们甚至会成为你以后的敌人。
— 2 —
这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在危言耸听,有一个人,就让谷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个人是丹尼尔·艾克(Daniel EK)。
丹尼尔在 16 岁时就去谷歌面试了,那时谷歌没要他,也没有给他任何消息,他的经历,可能和你遭受过的一模一样。
失望和愤怒的丹尼尔,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总有一天,我会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好大的口气! 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到底想做什么,竟然想给谷歌一点颜色看看?
2013 年,丹尼尔做了一个著名的音乐网站—— Spotify,名声大噪,当时估值大约 30 亿美元。
谷歌闻风而动,打算收购这家公司,当然谷歌并不知道,这个丹尼尔是曾经被他们拒掉的人;谷歌更不知道,丹尼尔早在多年之前,就和自己结下了解不开的梁子……
丹尼尔说:
别人想来收购,30 亿美元,你谷歌想来收购,那就是 100 亿美元。
就是这一点颜色,让谷歌要多花三倍的溢价来买下这家公司,谷歌最后无法接受,也就没能买下 Spotify。
谷歌当然不会想到,这件让自己捶足顿胸的大事,竟然是因为多年前的那件小事。 所以,要尊重那些被拒掉的人,哪怕他们不合适,也要真诚友善地发一封邮件,谢谢别人来参加你的面试。
否则,你可能在无意间,就培养了一个新的敌人。
— 3 —
因为不知道怎样拒绝别人,处理不好类似的情况,导致别人怨恨在心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尤其在我们这个“人情社会”。 比如说,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应聘,朋友想安排自己家的孩子进入你的公司,怎么办?
稍有不慎,那可是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我还在微软上班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润总,我儿子今年正好大学毕业,你看这样,能不能在微软帮他安排个工作啊?
然后,这个“朋友”可能还会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红包,想要塞到你的手里。
我当时的表情,肯定是礼貌又不失尴尬的微笑……抬头看天,看见了一朵飘过的云,叫不知所云。
你肯定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怎么办?
— 4 —
这个人情难题,在微软,居然是靠流程解决的。
第一步,感谢
太好了!感谢你那么尊重我们公司,我们特别需要人才,发自内心的感谢。 你愿意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推荐到我们公司,真是我们的荣幸。感谢!
别觉得我虚伪,我的感谢真的是发自内心的。
微软有政策,如果我作为推荐人,推荐了一个好的人才,被录用了,微软会给我发奖金的。
推荐一个普通员工,奖励 4000 块;推荐高级员工,12000 块,都够我们吃好几顿火锅了!
第二步,帮助
既然无法拒绝,那就真诚地帮助别人吧。 你可以这样帮助你的朋友:
你儿子想要工作的这个职位,我帮你看了一下,他的直属老板是某某人,通过我的内推,他可以不用参加笔试,直接参加面试,这是我能给到的最大的面子。
除了人情关照,还可以给一些面试的建议:
我还可以和你的儿子分享面试的经验,题目逻辑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会考察这个知识点,帮他做好准备,面试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表现。
第三步,反馈
假如最后很遗憾,没有通过面试,你还可以给他一些反馈。
很抱歉啊,没有通过面试。不过我找到了当时负责面试的同事,请他为你儿子写了几句话,作为面试的私人反馈。
上面写了他面试的时候,哪些方面表现的好,能力突出,也写了哪些方面还有不足,在未来需要继续提高。
那假如通过了呢,那很好啊,就按照之前说好的,一起开心地吃火锅去吧!
为什么很多创业公司的老板,总是没办法拒绝自己的朋友,不得不把他们的儿女塞进自己的公司,那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流程。
而且公司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一个人能不能进入公司,不是规章制度决定的,是老板决定的。
老板们就是这样,把自己置入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如果不用流程和制度,来约束随意和权力,那拒不掉的人,就会成为公司里的害虫; 拒掉的人,就会成为公司的敌人。
最后的话
一句“今天就到这里,请回去等消息吧”,可能就让一个年轻人死心;
谷歌没有回一封邮件,可能在未来就要多花 70 亿美元去收购一家公司;
在“人情社会”里不通人情地拒绝别人,可能就要被怨念一辈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懂不懂拒绝别人,如何拒绝别人,能看出一个人的大小,能分辨一家公司的大小。
这个大小,不是年龄,不是规模,是格局。
千万别让被拒掉的人,成为你的敌人。
拒绝别人,是边界、是本分;
得体地拒绝别人,是同理心,更是分寸。
图片: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