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裸辞,今年最火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大声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即辞职的。”
很多人把它当作一句玩笑,但现实真的是年轻人更容易辞职吗?不是的,最容易辞职的往往是“人才”。
——生存技能满点的小黄瓜
前几天,又有一个朋友工作一年多,然后辞职去读研究生了,这是我身边第8位从职场——学校的“迁移”人口。
尽管是普通本科文凭,收入不错,但日复一日做着自己并不感兴趣,也毫无意义的工作,所以决定裸辞读研。
裸辞之后除了回学校,还有一部分人选择放松自己,休息休息再继续奋战职场。
不过无论怎样,“裸辞”这个行为一直都不被大家看好。
我上份工作也是裸辞,而且是在拿年终奖的前一天。辞职后回家过年,打算休息休息,却意外成为七大姑八大姨们“茶话会”的主角。
“现在找份工作不容易啊,怎么都不知道珍惜机会呢”
“那你可怎么办啊?我听说房租又上涨了,没收入来源可怎么生活下去?”
“其实女孩子还是适合读书,要不你像我家孩子一样去考研吧...”
我不是一个冲动的人,是什么原因让我不惜与年终奖过不去也要离职?其中将近一年的心路历程不是说出来就有人能明白的。
不得不说,亲戚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眼里,好像辞了职,就失去了全世界。
我知道大家都是抱着“关心”的本意,但从未真正理解过,就妄下定义的关心,在我看来是一种偏见。
这些年“裸辞”似乎成为年轻人的职场代名词,90后甚至80后的都市白领们,总被莫名其妙的推向风口浪尖,接受批判和同情。
在局外人眼里,“裸辞”就是任性、不负责、自私、没远见...,很少有人真正关心“裸辞的背后”,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01.你看到我裸辞,没看到我“裸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说到“累”,第一反应是身体疲惫。
就像我有时候跟爸爸吐槽:“工作好累啊,每天都睡眠不足”,我爸就会开玩笑的回复:“你天天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算啥累”。
是啊,上一辈人的工作累大多是体力劳动,睡一觉吃好点就没事了。
而这一辈人的累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比单纯的体力劳累更难缓解。
从上一家公司离职的时候,有个同事也打算走,当时身边人都劝她想清楚,毕竟现在竞争大,不好找工作,或者让她“骑驴找马”。
犹豫再三,她继续“忍”了一个月,还是裸辞了。
她的工作经验不多,但能力超过同龄人。老板经常压榨她的劳动力,不仅要处理本职工作,还要收拾其它烂摊子。
几次向上反应工作量太大,得到的都是口头应付“正在招人呢,你先坚持一下”。
令同事更无法忍受的是,面对客户的“无理取闹",老板立刻变成利己主义,不仅打电话让她大半夜起来改方案,而且不弄清缘由就责怪她,在大会上点名批评。
她也是个脸皮薄的姑娘,那天跟我发消息说提交了辞职信的时候,是她第6次躲在厕所偷偷抹眼泪了。
她说:真担心自己再这样待下去会得抑郁症。
才来不到三个月,基本上都是拿着一人份的工资做着3人份的工作。作为需要积累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多做点事无可厚非,但也得有个度。
当你发现自己的付出远远超过了所获得的经验积累,就得好好思考换公司了。不然待下去只是浪费青春。
身处异乡奋斗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处于冷暖自知的状态。
现代年轻人的压力无处不在,房子、车子、工作、爱情,甚至是朋友圈里隐隐较量的“品味”。
在大城市奋斗多年,到头来不仅做的没意思,还装满一肚子委屈,依然“一无所有”,说白了其实是在人生路上“裸奔”。
● “健康裸奔”
“第一批90后脱发”、“第一批90后得了胃癌”、“第一批90后开始养生”的调侃背后,是“90后”与日俱增的压力和用生命工作的苦衷。
可能在老板眼中:如果一个员工,不能接受996的工作方式,说明这个人不能吃苦,没有发展前途。
但当偶尔一两次的加班变成日日夜夜,有时候看到其他人不加班甚至都觉得不好意思走,996工作制让大多数职场人都陷入被动麻木的境地。
有些公司习惯性把“努力”和“拼命”混作一谈,在利益面前,对于员工的健康不屑一顾。
拼命工作换来的只是一些微薄的报酬,把身体健康作为努力的筹码,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因为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而且身体健康一旦出现问题只会持续亏损。
● “思想裸奔”
当生活被工作占据,做梦都想着怎样做完这个ppt的时候,你的思想已经在“裸奔”了。为了工作抛弃梦想、放下追求的年轻人多不胜数。
为了生存而放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靠着对金钱的一份执念进行所谓“精神食粮”的投喂。
殊不知,在不断的“自我洗脑”过程中,曾经的梦想也变成玩笑里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
那个本以为,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想法,在发现“钱是远远赚不够”的真理后,也消失殆尽了。
● “经济裸奔”
有这样一个群体叫“穷忙族”,指无论怎样拼命工作,都依然很穷。
钱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比如,
结婚:婚姻中有房有车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家。
还有养老:对现代年轻人来说,养老是一种身为子女与生俱来的责任感。
阿年是我儿时玩伴,最近时常听他吐槽工作不开心,很想辞职。可却没办法逃离这个圈子,谈及原因,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他们觉得待在国企不容易,我不想让爸妈失望。”
作为家中的男子汉,从小父母就对他寄予厚望,只身在外,他也都报喜不报忧。毕业后尽管收入刚够温饱,也会咬着牙定期寄点钱回去。
前几日父母来看他,在抵达他住所的瞬间,看到窄窄的楼道,简陋拥挤的小屋,差点掉了眼泪。
没想到,自己一直引以为傲、在大城市打拼的儿子,栖息之处,远不如老家那明亮宽敞的三室一厅。
02.拥有底气的裸辞
时代的变化超出我们的想象,现在的年轻人远比过去的年轻人有活力,敢实践,敢奋斗。
只不过整个社会的主流生产体系还是工业化的状态,所以大家不理解年轻人的种种做法。
而且,在社会环境的多重压力下,现代人形成了一种偏消极的思维定式,对任何事都做最坏的解释,“裸辞”,也被看做一个“丧”的词。
其实,裸辞之后或许是全新的开始,裸辞的你也并不是“一文不值”。
因为很多人的离开都拥有“我走了也饿不死”的底气。
按下“辞职信”发送键的那一刻,小雅长舒了一口气。已过深夜12点,整个办公室只有她的工位还亮着灯。
走出办公室,算是正式对这份工作告别。她没觉得惋惜,反而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多年来勤勤恳恳的工作,掌握了不少业内资源,也有一些存款,反正饿不死。
“辞职”这件事1个月前就在思考了,这次工作上发生的不愉快只是爆发点。
小雅就是一个工作中有底气的年轻白领。在她看来,裸辞需要的底气无非以下3点:存款;能力和规划。
01 首先,至少要有2-3个月的积蓄让自己可以解决没有收入来源的问题。既能无忧无虑的休息一阵,也可以安心的找工作。
02 其次,能力主要与之前的工作和积累有关。有做过一些成就,或者满意的作品,掌握一些好的资源,用来优化简历,不求有多优秀,但至少要比刚入职时进步许多。
03 另外,还要想清楚裸辞之后的空白期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比如重建自我认知。在没有任何工作压力的情况下,专心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找工作就像挑新衣服,我们去实体店试穿、大小、舒适度、颜值等各方面条件都ok,才会花钱买下一件衣服。
找工作也是一个不断试错选择的过程。
当然,情绪冲动的盲目裸辞是不可取的。被情绪冲昏头脑的裸辞只会让人变得愈加焦虑。
裸辞不可怕,调整心态才最重要。工作一段时间发现这个公司不适合自己,甚至与初心不一致,大可继续寻找更好的工作。
裸辞可以给自己时间想清楚要什么,在工作中最看重的是什么,在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做出具体的职业规划。
比如趁着充足的休息时间去学习储备未来所需的知识技能,全身心地沉淀自己,升级自己。
在无意义的忙碌中一条路走到黑发现是个死胡同,还不如停下来,花一两个月思考正确的方向,再向前出发。
否则,可能入职下家公司也会面临同样的历史遗留问题。
综上所述,关乎到长远利益,收获将会大于裸辞所带来的风险。
当你的才华撑得起你的野心,不想再混日子,也不想过早地就安稳度日,潇洒离开有何不可?
03.工作只是好友,职业才是终身伴侣
说到裸辞后的职业规划,很多人在职场混迹多年依然分不清工作和职业的区别。
工作是为了生计和经济所做的事,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而职业是基于热爱的一种付出,是一生的事业。
上期《奇遇人生》里,白举纲表达过这样一个真实想法,尽管身处娱乐圈,但自己并不喜欢圈子里的做派,所以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工作,为了更接近自己梦想的工作。
工作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更快地实现职业理想。
曾经有位HR高管说:
90后对职业的思考更加看重自己的个性化诉求,更注重个人价值的追求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仅仅是满足于以管理者为核心、按部就班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形式。
是的,裸辞之后,比找工作更重要的是确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方向。人这一辈子,总要为自己喜欢的事做出点什么。
回学校读书也好;出去旅行休息也好;又或者继续在职场修炼,找新工作也好,这些都不是逃避,也不是退出,仅仅只是暂停,是自我整理。
我们身处的环境存在着诸多诱惑,或许是一份舒适却毫无意义的工作,或许是一次表面高薪的劳动力压榨...
在世俗的洪流中,不被圈子左右,还能站稳脚跟,坚定自己的想法,不忘初心,不失本我,才是真本事。
日复一日的机械操作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个性被抹杀,所以选择暂退职场。这是思考自己的喜好与职场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出更精准未来的做法。
不后悔的裸辞,不是软弱逃避,而应该是潇洒告别;不是任性、头脑发热,而应该是深思熟虑之后的。
裸辞是一场得失的博弈,如果你做好了准备去面对这段修行,那就遵循内心走下去吧!
何炅说过,“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如果觉得难,就放弃,放弃了就不要抱怨,而是负起责任。人生就是如此,世界是平衡的,我们没法选择生死,但可以选择这一生怎么活。
作者: 躺糖。来源:行动派DreamList(ID:xingdongpai77)青年学习型社群,致力于帮助全华文地区的青年人用行动实现梦想。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找原作者授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