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我们公司部门经理起哄,我牵头拉了一个读书会。运作了四个月,做得很不成功。
开始大家觉得希望我拉个读书会当然是因为想读书,又信任我的推荐。
市面上有很多面向大众大型做得很好的读书会,但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就要考虑大众口味,推荐的书多而杂。
我们有些经理的苦恼是没有好的读书习惯,加入大众读书会意义不大,大家当时提出如果以公司内部为主的小团体一起共读一本书,再加上有我点评,互相分享就会效果好很多。
理想很好。我预料到大家坚持很难(因为我已经观察过很多读书会),所以当时有意规定得特别严格,吓退了大部分人,只接受了几位非常积极迫切的经理(后来还接受了一位特别热心的公号粉丝)。
大家热情很高,讨论热烈,还嫌我推荐书太少,觉得自己一年下来至少要读到50本以上吧。
开始时大家能写读书笔记、还能打卡,慢慢重要的事很多,大家都很忙,读书计划没几个能完成,改为两周一本书,只要读就行,渐渐没几个能完成的,几个月一过,没有一个人能完成,只有原先就有读书习惯的我们公司的培训经理和进度差得不大。
我看大部分人都失去开始的劲头,甚至有放弃的了。
很多习惯都是这个过程,美好的开始,惨淡的结束,减肥,运动,阅读,早睡…….从信誓旦旦的,到回避,再到放弃,重要不紧急的事很多都是这种死在中途的命运。
是我们这些经理自制力不够?自觉性不足?是动力不足?技巧不会?
我们每位经理都非常优秀,我非常熟悉,都很积极向上,自制力强于大部分人,各种习惯养成的技巧都学过不少,都深深认同要养成阅读习惯, 对我选的书也很认同…...可是还是失败了。
因为归根结底,阅读还没有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没能坚持一件事往往是因为我们把这件事当成项目事件去做,没有成为日常事件。
什么叫日常事件:
洗脸刷牙吃饭,每日必做,无期限。无特定目标,维持型。无意识就能完成
什么叫项目事件呢:
卖掉一个产品、设计一个方案,考一个证书、去哪儿玩…….一般有期限,有目标,阶段性工作,做完就算。需要有意识才能完成。
习惯本来是日常事件,我们都希望阅读、早起、健身等等好习惯像刷牙一样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但是在习惯没有养成前,养成这个习惯其实是个期限不定的项目事件。
比如说读书,在没有养成习惯前,就要有意识去读。
但大多数人往往是这样的:有时间了,就拿起来读一会儿,没时间了,就推一推。
有时间是很不固定的,有的人是在路上,有些人是在早上,有些人在晚上,有些人在家里,有些人在公司……不固定完成一件事只能想起来就做。
这样的节奏不固定,就需要意志力。在重要的事挤占了时间、耗尽了精力后,就会安慰自己明天再来……明日复明日。
当然有些项目也是不需要意志力也能完成的,比如看完一个电视剧,打个游戏这不是常规事件,但有趣,容易追完。也容易养成习惯,以至于看完一个剧会再追追 其它剧,游戏更是打也打不完的…….
所以有很多习惯养成的方式建议我们确实可以设些什么奖励,什么机制,把新习惯和游戏一样尽可能设置的有趣些,不过我觉得这种方法自欺欺人更多些,设计再有趣也敌不过真正的游戏。
刷牙有趣吗?也无趣,我们还是做成了,
你会因为今天太忙就不刷牙吗,你会因为今天不忙就刷一个小时吗?
所以我不觉得一定要有趣有奖励,做一件重要的事本身未来就有奖励。
把好习惯变成日常的一部分,就是要把这个项目编入日常生活啊。
首先要把“养成习惯”这个项目完成。
如何完成一个只有目标,没有期限的项目呢?有一个项目值得我们参考:
人类历史上,传奇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作为第一个到过南极点的人会被永远记住。
阿蒙森是挪威极地探险家,他在探险史上获得过多个第一,但到达南极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成就。
截止到1911年12月,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达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所有最有探险精神及梦想的人最想做到的事情。
当时有两个竞争团队打算完成这项创举,一个是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团队,另一个是英国的斯科特团队,他们都想率先完成这个从来没有人完成过的事情,到达南极点。
他们出发时间是差不多的,这两支团队差不多都是1911年10月在南极圈的外围做好了准备,准备进行最后的冲刺。
结果是这样的,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达了南极点,插上了挪威国旗。而斯科特团队虽然出发时间差不多,可是他们晚到了很多,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没有人会记住第二名,大家只知道第一名。
但这个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你不光要到南极点,你还要活着回去。阿蒙森团队率先到达南极点之后,他们又顺利地返回了原来的基地。
而斯科特团队晚到了,他们没有获得荣誉。而且更糟糕的是,他们因为晚了,回去的路上天气非常差。他们在回去的路上不断地有人掉队,最后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生还。斯科特团队不但没有完成首先到达南极点的目标,而且全军覆没,这已经是生与死的区别了。
他们碰到的环境是差不多的,最后两个团队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阿蒙森团队的成功经验,总结成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在一个极限环境里面,你要做到最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到可持续的最好。
相反,斯科特团队从他们的日志来看,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四五十公里甚至六十公里。但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睡在帐篷里,吃点东西,诅咒恶劣的天气,诅咒运气不好,希望尽快天转晴,尽快能够前进。
事后总结,阿蒙森团队的成功当然因为有一系列的准备,比如准备充分,物资充足,选用合适的工具……
但最大的区别是:
阿蒙森团队不管环境好坏,不管容易与否,坚持每天前进三十公里,星期天休假,哪怕再适于行路,也不改变习惯。
——百度百科《阿蒙森与斯科特》《南极》
这个世界上从来竞争都非常激烈,就算是争夺第一个到达南极这种艰苦的任务都是。事先谁也不知道能否到达南极点,会花多少时间,在这不确定的项目上,我们看到:不管是到达南极点还是从南极点顺利返回,能不能坚持匀速推进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无数场合的竞争都是一样的,当有一个大的机会的时候,没有可能只有你看到了,基本是差不多时候有一帮人看到,但能不能完成,往往不仅凭努力和愿望,更重要的是有储备有策略。
很多人希望能培养阅读习惯,和我们培养任何其它好习惯一样,因为只有好习惯围绕才让我们能力更强,能力是我们抓住机会的储备,是我们制订策略的基石。但任何一个行为在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之前都不能称之为习惯已经养成。
把要“养成的习惯”当成一个项目,每天推进“三十公里”,直到完成项目(养成了这个习惯,也许需要五年、十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是习惯的产物,能力是我们的一部分。
所以,有没有想过:你的“每天三十公里”是什么?怎么样设立“每天三十公里”才会让你到达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