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位读者R 看了我在领英发的《我的第一份工作》,联系我,说在毕业时发现怀孕了,于是结婚生子,带宝宝,毕业后在家三年。第一份工作就是全职家庭主妇了。
现在在家烦了,想找工作,因为没有任何社会工作经验,找工作对比同学,但大学所学的已经模糊得很了,同学们的工作她去申请了完全没有可能。但找不是本专业的工作,她更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前天去应征前台文员,也被学历比自己差的小姑娘PK下来。
然后R说了很多,家庭主妇要干多少事,其实也不逊色于一份正常工作。
R觉得自己以前上学时就很优秀,生过孩子了,比同学成熟,能吃苦多了。但就这三年,怎么就这么难找一份像样工作呢?难道第一份工作是家庭主妇就该一辈子做主妇了吗?
很多都有这样的委屈,我做主妇也很辛苦,也有成长啊。耐心、更成熟、更吃苦耐劳,为什么就没有单位愿意用我呢,不是现在都歌颂家庭主妇的贡献吗?怎么还是在社会上不把家庭主妇当一份工作呢?在很多国家,特别是我们近邻,家庭主妇就是一份工作啊。
上个月也有位朋友在微信上问我差不多的问题。也是大学毕业就直接结婚生育,再找工作完全没有方向。
中国真大,一方面是很多女人不肯生的,也有很多女人很早生的。
我个人也认可家庭主妇其实是要求很高的一份工作,但同时认为绝大部分家庭妇女做得都很不专业,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做了一段时间的家庭主妇就能有什么能力上的独特之处。不信想想我们东邻日本,主妇们出了多少引领家居生活的书,多少中国家庭妇女有这能力的?
家庭主妇的岗位描述,评估标准,是个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因为要服务的人需求是非常个性化的,但家庭主妇这种个性的服务是很难运用到社会工作规范中。
这不是我国女性不行,粗糙,实在是职业化的带孩子做主妇其实也需要全社会的氛围和环境的,和做任何一种其它商业工作一样。就如同在一个十八线县镇民营企业,要求员工职业化程度像在纽约、伦敦一样;在完全没有氛围的基层机关,要求基层公务员象在联合国工作一样完全不靠谱。在我国,随便女人如何自怜和呼吁,短期看完全没有可能把全职家庭主妇和其他工作一样进行自由流通。
2:
做全职家庭主妇可能是愿意的,但幸福与否,冷暖自知。我对全职主妇走出来参与社会流通建议都有以下几条:
1.读书
我一直大力提倡人在无助时读书。无论任何阶段,读书都是好方法,如果本科以下,最好有更高一级的学位,有学历学位的脱产学习作为首选。
如果实在无力去全职读书,年龄也偏大也可以参加再就业培训,得到一技之长后再上岗。在上海就有很多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
有人问,我大学本科都读下来了,还要去上什么技术培训。可真是两码事。CAD培训,英语培训….这种技能培训让用人单位立码就能用, 减少了用人的培训成本,对于重新走入职场的女性来说,先进入职场再说。
放低要求,先表现动手能力,从小做起,有实际产出再说。而没有什么实际技能的文员之类的工作看似轻松实际毫无不可替代性,是非常危险的。
成人再读书其实是“无歧视,最公平”的出路,没有之一。
2.兼职/做志愿者
如果经济压力不大,只希望多接触社会。可以从做志愿者做起。很多公益事业,虽然中国并不发达,但我很看好未来的发展。现在在大城市,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只要用心找找,还是找得到的。
西方教堂、图书馆、学校这类机构不仅有大量志愿者工作机会,还有很多培训,现在在中国也是越来越多的。
网络上兼职也不少,虽然不稳定,要歹也是开始,大学期间能做的,现在就是因为有人养了就不愿意做是要不得的想法。
3.微商保险
又想做点事,又时间要求自由,想要陪宝宝,照顾家庭,不受影响是极不容易的,微商、保险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适合全职妈妈的两种工作。这个就不赘述。
3:
如果未婚未育,那么不要早婚,更不要早育。如果家境普通,又想事业有所成就,最好打拼个几年再说。
很多被生活困死的女性大多是早婚早育,有了孩子,有了家,就会发现似乎再也没有走出去的可能了。
在能力偏弱时生子,眼界和经济能力很容易被定死在这个层级。
这是个现实的社会。也许未来鼓励生育政策有效了(我个人不相信,而且我认为越是政策保护的越不利),也许人们更加对女性友好了,但目前我丝毫看不出早婚早育的优势。
不要说绝大多数“中产”还挣扎在一个人工作生活质量明显不如两个人养家上,就是经济底子厚,除非你非常愿意做徐子淇这样以生育为主要业绩的“工作”,否则就是到了到梁洛施这种完全可以此生不愁生计也会希望得到更大层面的认可。
现代社会对女性要求更高,获利更多的自由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生育又是女性独有的生理阶段。每位适龄女性都会更受到感情婚姻生育的考验。
其实不仅是第一份工作是家庭主妇,还有很多工作了以后怀孕生子,做了一段时间全职主妇后,发现再也找不到象样工作的。
前一段时间姚晨出来做演讲,讲述自己的经历“五年生了两孩子,现在没有工作做了”,现在的姚晨,虽然还是知名明星,显然已经离一线有些远了。五年中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曾经的一姐吃老本都难。
但好在姚晨说:“努力工作,让我有选择”,起码有这么多人听她演讲,她只是职业受挫,生活却完全没有问题的。这都是在她已经有这么大名气和成绩的基础上。
我自己婚后好几年都觉得没准备好,并不愿意生育,要知道女人不生育之前大多没觉得生育有什么好,也不喜欢孩子。后来看医学书,有本权威书上说女性最好的生育年龄是25岁之前生第一胎,30岁生完。如果做不到最好是30岁前生第一胎,35岁之前生完,否则就是错过最佳生育年龄。不得不说当时让我认真考虑了一下,觉得人生在各阶段做合适的事大概率会更幸福一些,虽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
我个人是30岁生老大,32周岁生老二,本来按计划是35岁前再补一个,但即使是在西方也一直没勇气生老三。所以再精良的设计也会有意外,生育不可能完全按“科学”计划。
后来我接触的人越多,越发现事业上有成就的女性,大多是生育极晚,35岁后生第一胎的有的就是,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影响,反而因为经济条件、身份见识更高对于自身恢复、子女教育都好。不说西方,我有几位香港的女朋友,到40多岁才生育,似乎也没什么奇怪的。可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是现代的都市女性生育越晚。而生育早的,大多是中小城市的,很多女性出路会变得极窄。即便在大城市,生育早的也不见得有什么恢复好,精力旺的优势。我相信国内也一样,未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对生育原来的观念都会发生变化。趋势是明显的。
4:
如果生育了,对职业有影响,也请记住:
1.无论什么时候,生育是自己的一项选择,不必把自己想得太特殊。
女性的青春又短,生育期和职场进阶期很多时候重合,必然会有冲突。 既然生育是自己的选择,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无论怎么样,你不要把这件事当成是“不得不”做的,有无限委屈。即使当时确实“不得不”,也怨不得别人,只能说当年你自己太弱,无力选择其它的路。
很多女性生没生孩子都有“弱式”心态问题,总觉得自己弱,需要保护,其实天下哪个女人不会生孩子,只要想想生孩子真没什么了不起的,哪个动物还会抚养后代呢,这只能说是本能。
2.要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里评估,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在职场上用职业精神要求自己。
职场上要不得的觉得别人应该照顾自己。很多女人(包括我自己)在毕业时都希望招聘方在招聘时不性别歧视,优先把自己录进去,但实际在工作时又希望单位善解人意、福利齐全、让自己灵活照顾家庭。这样体谅的老板,体谅的公司相信会很快破产。商业环境下,有这样思维的人一定会被打脸,不过早晚和形式罢了。
职场上受到打击人容易选择到自己熟悉觉得安全的地方寻求安慰,这样更容易反差出职场冷漠家庭温暖,为了这点温暖,反复犹豫,对职场更进一步自设障碍。
当你的圈子小到只有家人时,家人就是你的一切,你很容易没有了自己,更难得到社会大层面的认同。
3.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一个家庭想要生活得“好”最好成员都努力,想要幸福全家更要往一个方向努力。但无论另一半努力不努力,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无论你对另一半或者孩子寄托了多大的希望,一定要牢记对自己的希望高过他们。
不努力工作的人,注定被选择。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地位,被选择的一方,得到的尊重也建立在别人身上。